600萬運德國的口罩消失後,德衛生部長:各國正爭搶中國製造的口罩

2020-04-04     BWC中文網

BWC中文網早在3月初時就獨家提出,接下去很長一段時間,全球經濟的關鍵因子在於「口罩經濟」。不出所料,近期全世界,特別是西方多國正圍繞著口罩經濟而爭論得喋喋不休,而這背後一方面是美國等西方多國在新冠病毒應對過程中焦頭爛額,無力應對,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等多國製造生產能力嚴重不足。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4月3日報道,德國衛生部長Jens Spahn表示,由於全球需求激增,各國採購代理正在「爭相」搶購中國製造的口罩,這反映了全球對口罩需求的飆升。你會聽到世界各地的人們真的為了爭搶口罩大打出手的故事。

而在此之前,據德國《每日鏡報》報道稱,德國柏林從中國購買的20萬個口罩,被美國人在泰國曼谷機場搶走之後,被運到了美國。柏林市長穆勒斥責美國的行為「不負責任」、「不人道」和「無法令人接受」。柏林內政部部長安德烈亞斯蓋塞爾(Andreas Geisel)憤怒地指控美國人是「當代海盜」,斥責美國「不該這麼對待跨大西洋的夥伴」,他還呼籲德國聯邦督促美國遵守國際貿易的規則,不要強取豪奪。

值得一提的是,據法國《解放報》等媒體4月1日報道,美國進口商把一批大約原本運往法國的6000萬個口罩的貨物從出口商那裡全部買走。這架原計劃飛往法國的飛機隨後飛往美國。法媒認為,這是不正當的競爭,並擾亂了市場秩序。

而俄羅斯媒體RT和相關法媒也曾報道,兩名法國大區的主席確認美國人曾用3-4倍的價格在中國上海的機場搶走法國人的口罩。「他們出價三倍,並表示可以預先付款,可我不能這麼做,我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我只能在到貨時檢查完質量才能付款」,法國巴黎大區的主席佩克萊斯瓦雷希佩克雷斯說。那麼,是不是爭搶口罩的現象僅僅是由美國人引發的呢?

其實,這一現象由來已久。稍早前,德國扣留瑞士24萬個口罩,並攔截義大利83萬個口罩後,德國海關又沒收了運往美國和瑞士的幾卡車口罩等防護用品。也就是說,德國不計後果地扣留和沒收了原本應該運往美國的口罩等醫療物資。分析認為,這或解釋了,本文前面提及的,美國在泰國機場搶走運往德國的中國口罩的另一層原因,不過,德美都對此諱莫如深。不僅如此,德國媒體於3月24日報道,德國訂購的600萬隻口罩在東非國家肯亞的機場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僅如此,同樣的景象還在法國和英國之間上演。據英國《太陽報》3月20日報道,兩輛戴有13萬口罩的重型貨車經過法國邊境時,法國相關部門將車上的口罩扣下,據悉,這兩輛車的口罩原本是要運往英國。也就是說,法國扣留了13萬隻運往英國的口罩。

顯而易見,西方多國正圍繞口罩經濟展開一場空前的博弈,換位思考,如果美國等西方多國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其應對新冠病毒的需求,全球經濟的口罩亂象似乎也不會發生了。然而,現實的情況卻證明,多個國家生產製造能力的不足。這也是美國等西方多國爭搶口罩的深層原因之一。

而這個時候,中國製造的口罩在內的許多醫療及防護用品無疑正在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硬通貨。數據顯示,疫情之前,中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占全球近半產能規模。而到了今年2月底,中國製造的口罩每天的產能已提高到1.16億隻,並且這一產能的提高僅僅用了9天時間。在美國等西方多國新冠病毒依然在大幅蔓延,一罩難求,爭搶口罩的背景之下,中國製造的價值、能力、速度再一次得到彰顯。

亦如彭博社曾報道稱,10個美國人製造的商品有9個是中國製造,而數周前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

無獨有偶,不久前,法國向中國訂購了10億隻口罩後,據法國《巴黎人報》等媒體報道,為保障一批800萬隻從中國訂購而來的口罩運抵法國後,在法國國內的運輸安全,法國方面派出大約100名憲兵和警察,全程監控和保護物資周全,直到物資送抵法國公共衛生署的倉庫。與此同時,當天還有一架戰機在機場上空巡邏。法媒形容「我們(法國)運送(中國製造的)口罩就像是在運送黃金一樣」。(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sJJSHEBiuFnsJQV4T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