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 周文儀來米 靖樹 編譯】截止巴黎時間4月1日20時,法國新冠肺炎患者新增4861例、確診累計56989例;新增死亡509例,病亡患者累計4032例;治癒10935例。
法國4月第一天的居家抗疫生活將近尾聲,一些問題也許徘徊在人們心頭:15天後解封了再如何?對人口流動採取什麼管控?能大規模檢測、有效隔離感染源嗎?
對未來的「一無所知」讓人們疑慮漸生:法國OpinionWay民調所30日民調顯示,民眾對政府處理危機的信任分一周內直降10%,只有43%(-10%)對政府「限制疫情的措施」表示信任。
「解禁」,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今天傍晚,在與衛生部長韋朗(Olivier Véran)同信息調查委員會就抗疫進行對話時,法國總理菲利普也不無委屈地發射了「我們太南了」的信號:
「我們的決定時常是基於不完整、且相互矛盾的信息而做出的」。
他還強調,此次疫情真當是「世所罕見」:
「世上尚未有任何公共衛生系統最初是被建立用來應對我們現經歷的事情」。
那麼,接下來何去何從?何時解禁?
總理再次表示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但「很可能」不會朝著「普遍、絕對的『解禁』」這條路走。
沒有半點驚喜,大家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身處風口浪尖的法國醫院。
今天一個消息更讓人心中「涼涼」:屋漏偏逢連夜雨,醫院不僅缺人、還缺藥啊!!
法國鬧藥荒:急救藥「存糧」告急
這不是在危言聳聽:1日,法媒公布了歐洲9大醫院機構醫生31日發出的藥品匱乏告急信。
這9個醫院機構包括巴黎公立醫院管理局(AP-HP)(總管巴黎大區39座醫院)、義大利米蘭San Raffaele醫院、西班牙巴塞隆納Vall d』Hebron醫院、倫敦King’s Health Partners醫院、柏林la Charité醫院等。
署名的,都是一線抗疫的院長和醫生。
到底缺什麼藥?
面臨匱乏的主要是箭毒(Curare)肌肉鬆弛劑、 異丙酚(Propofol)、咪達唑侖(Midazolam)催眠藥、嗎啡、皮質激素(corticoïdes)、抗菌素等。
這些藥都是在什麼情況下用?
在搶救重症病人時,必須把病人置於人工昏迷狀態之下再插管。
這時,醫生就要用到讓呼吸器官肌肉完全鬆弛的箭毒、讓病人沉睡的異丙酚、催眠藥咪達唑侖、還有嗎啡。另外,抗菌素也被用來減少插管感染的風險。
雖然巴黎公立醫院已開始減少緊缺藥物的使用量,但問題是,在疫情最嚴重的大區,這些藥物的消耗量高達2000%!
舉個栗子:巴黎北郊Pontoise醫院急救科主任Jean-Louis Dubost說,院裡收了44名新冠病人。首先,人數就比急救科正常收治量多了一倍多,目前箭毒幾乎「彈盡糧絕」了:「病人睡眠不好,我們不得不增加劑量。由於病人醒來也困難,需要的藥量更多」。根據他的經驗,插管病人至少要8天才能拔管。
總而言之,法國醫藥庫存量目前已處於危險的低水平狀態。
這個「低水平」到底有多低?
低到按「天」計數了:情況最緊急醫院的庫存「將在幾天後告罄」,而哪怕庫存最多的,也「將在兩周後用盡」。
巴黎公立醫院管理局醫學委員會3月27日建議醫生,「在病人能無危險地甦醒過來的條件下,節省這些藥物的劑量、使用時間」。
不僅如此!這種情況已迫使一些醫院去購買「不慣常使用」和「不同劑量」的藥物。更可怕的是,工作繁重的護士、欠缺經驗的醫學系學生「在不熟悉藥品和劑量的情況下使用藥品」,顯然令人非常擔憂。
缺藥最殘酷和直接的後果:醫院從今起1到2周內,將面臨「不再能夠提供適當強化治療的風險」。
目前,新冠病毒在歐洲已造成超過2.3萬人死亡。
為啥不趕緊補貨?
醫院自然已經急忙找製藥廠下單,只不過,後者的庫存也堪憂。Medipha Santé製藥廠創始人拉米羅(Luc Lamirault)透露:「自3月26日以來,50多家醫院和我們要箭毒。我們還有庫存,但不是每種劑量都有」。
一些醫院擔心不能維持到下周一(6日),拉米羅於是「開倉應急」,但坦言「未來幾周的形勢不太明朗」。
和所有製藥廠負責人一樣,拉米羅每兩天就要向法國國家醫藥安全局(ANSM)通報庫存,並且每天都和評估庫存的危機處理辦公室人員交流。
怎麼還會斷貨?
信函指出,斷貨的原因在於歐盟國家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以至於「無法保證醫藥的持續供應」:「沒有任何一個歐盟國家獨自全部擁有生產、供應所需醫藥的生產設備」,他們主張在歐盟範圍統籌管理醫藥庫存。
一半藥劑來自中國、印度?
更糟糕的是,疫情導致工人缺勤、生產速度更慢了:為大型製藥集團加工的一家企業老闆表示,廠里15%的工人缺勤」。
再加上,這些藥價格不高、平時也沒有庫存的必要:「這些藥不貴……通常生產處於流量緊張的狀態」。
新冠疫情影響了中國和印度的工廠,而歐洲製藥集團有一半的藥劑主要活性成分來自這些工廠。因此,解決問題的「行動餘力弱」。
同理,菲利普總理28日表示「可以考慮」徵用製藥的人力物力,但這也不是一個「神奇的辦法」。
無論如何,藥物生產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幾周時間才能供貨。拉米羅說,「我們已開始增產,但箭毒安瓿劑的製造周期為1.5月至2個月」。
他已與斯洛伐克、拉脫維亞的兩家醫藥加工廠聯絡,但是「原料來自西班牙和義大利,原料預製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一個極其困難的夜晚」
昨天說到,向其他地區和國外輸送病患(法國有難,n方支援)、緊急培訓護士、動員私營醫療機構,都是法國緩解醫療系統壓力的做法。
最早成為重災區的東大區(Grand Est)3月中旬以來已多次通過高鐵(TGV)、直升機和軍用飛機向法國其他地區、德國、瑞士、盧森堡轉移病人。
東部大區31日死亡病例超過千人大關,接下來還會繼續轉移病人,因為當地呼吸設備根本不夠。奧地利也將接待東部大區的病人。
1日,巴黎大區也第一次使用高鐵轉移病人。3月28-29日,已有十幾個大巴黎病人轉移到中央-羅亞爾河谷(Centre-Val de Loire)大區。1日上午,36名病人被送往西部的布列塔尼,還有一百多人在當晚和2日轉移到其他地區。
大巴黎地區衛生局局長盧梭( Aurélien Rousseau)4月1日早上直言,「我們經歷了一個極其困難的夜晚」,因為目前重症數量已超過接待能力的2倍:「大巴黎地區總共有1200個重症病床床位,就在我現在講話的這當口,接待的重症病人有2700個。」
全法醫護馳援大巴黎?
不過,這都還遠遠不夠。
盧梭表示,除了將病人送走、還需要全法醫護來馳援大巴黎:「我們已經增加了很多床位,動員儘可能多的醫護人員,現在需要外地的志願者……我們將到法國各地尋找醫護人員,讓他們來大巴黎,來救人。」
近1/3獸醫熱情助陣
面對衛生部援助一線醫護人員的呼籲,法國的獸醫們的熱情也十分高漲:目前已有5000多名獸醫報名,其中784名來自巴黎大區。
這個比例可以說是相當高了,畢竟法國在冊獸醫總共才18000名。
現在獸醫們已經貢獻了防疫相關設備,如呼吸器、注射泵。
不過!雖然他們可分擔一線醫生助理、以及「抬擔架」、「接聽電話」的工作,但鑒於「**有別」,他們能做的臨床工作也許頗為有限:
護理方面,如重症監護室、插管治療都很複雜,培訓又耗時太多。
不過,法國獸醫學院(AVF)不失時機地強調,動物醫藥生產商也可以在檢測方面提供寶貴的幫助,比如PCR和血清試劑盒就有巨大的潛力。
為買菜發愁?Uber「轉行」送菜!
閉門不出的你可能面臨一個困擾:雖然一心家中坐,但即便「省吃儉用「,眼見著蔬菜/牙膏/手紙就快沒了!
不想「全副武裝」去超市,但網上超市排隊送貨往往要等挺久、各類採購微信群也是「人滿為患」。
好消息是,Uber Eats和家樂福4月6日開始將合作提供食品雜貨的快送服務:
這項服務將首先在巴黎及近郊15家家樂福開始,隨後在全法展開。
屆時,大家可在Uber Eats的網站、app或直接打電話下單,價格和在家樂福直接採購一樣,配送時間約為30分鐘。
下單時可以選擇「放在門口」(« A laisser devant la porte »),以減少和配送員的接觸。
雖然不知道是否還會出現一哄而上難下單、排久隊的現象,但多一個平台、總歸是多一個選擇!
1500歐補助?你值得擁有
此外,法國360萬職員處於「部分失業」狀態。29日,這一數據還是220萬名。
雖然「的哥」照常工作,但顯然顧客要遠遠少於平時:一位司機表示 「目前每2小時才有一趟活 […] 換平時是每20分鐘一趟」。
據全國計程車手工業者聯合會的數據,自禁足以來,司機們已經損失了80%營業額。對於收入本就不穩定的群體來說,疫情是個不小的打擊。
針對小型企業和「個體戶」,法國也有一些福利措施:
另外,目前已有超過20.4萬家小型企業申請了1500歐元的「團結基金」援助。「團結基金」計劃針對營業額低於100萬歐元、雇員少於10人的小型企業和「個體戶」。
申請條件:與2019年3月相比,必須在2020年3月遭受至少50%的營業額損失。
另外,法國公共行動和帳戶部長達馬南(Gérald Darmanin)宣布,原定於4月9日啟動的個人所得稅申報,將推遲11天,至4月20日開始。報稅截止日期可能也將延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rh_OnEBiuFnsJQVcL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