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伊朗飛彈襲擊美軍基地發表全國講話後,德國《明鏡》周刊道出外界的共同感受。特朗普的講話有警告,有威脅,但傳遞出的最重要信號是要「擁抱和平」,不會用軍事手段回應伊朗的這次襲擊。過去幾天,看著美伊互鬥狠話,遊走戰爭邊緣,全世界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消息是雙方都不想要戰爭,現實是「警報」沒那麼容易解除——這幾乎是局勢分析者的一致判斷。特朗普敦促各方像美國一樣,放棄伊核協議。
特朗普一口氣向五大國施壓,敦促英、法、德、俄、中認清現實,擺脫伊核協議,稱要共同努力同伊朗達成使世界更加安全、和平的協議。但在《金融時報》看來,恰恰相反,這些國家應保持中立,加緊尋找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途徑。該報說,要降低中東燃起戰火的風險,唯一方法就是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有關伊朗核雄心的問題。最近幾天的事態發展或許只是讓這項任務變得更困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稱,中東局勢緊張升級,伊核問題也面臨嚴峻挑戰。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義務,對伊進行極限施壓,並阻撓其他方履約,這是伊核緊張局勢的根源所在,也應該是各方客觀公正處理伊核問題的基本出發點。耿爽指出,全面協議來之不易,是業經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核可的多邊外交重要成果,是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支撐,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國首相致電伊朗總統魯哈尼,敦促伊朗結束對美國的敵意,但強調英國對伊核協議的承諾,稱這是「目前實現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的最佳安排」。魯哈尼則敦促詹森譴責美國殺害蘇萊曼尼的行為,稱沒有蘇萊曼尼打擊IS的努力,倫敦不會有今天的和平與安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9日也在與魯哈尼的電話中表示,歐盟將維護伊核協議。
此前,在蘇萊曼尼遇害後,伊朗宣布放棄伊核協議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伊朗的核計劃將不再受到任何實際限制。與此同時,伊朗表示,將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如果針對該國的制裁取消,伊朗願意重新執行協議中規定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