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在國內的高速公路上對於車輛的行駛速度是有具體要求的,在通常情況下,汽車的最高時速不能超過100公里,而小型載客汽車的最高速度限制要高上一些,但也不能超過120公里每小時。相信所有合格的駕駛者都清楚以上這些規定,但是最近就有網友反映說,自己駕車上高速後時速跑到了120公里,但還是有人超車,難道是他們錢多不怕罰?接下來看看老司機是怎麼說的吧,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如果當時是按照表顯時速120公里在行駛的話,那麼可能超車的那些人實際並沒有超速,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車輛儀表上所顯示的速度值是要比其實際行駛速度高上一些的,並且只要沒有超過一定的範圍,這個偏差是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具體有個用來計算的公式,舉例來說實際車速為100公里每小時的話,表顯時速只要在100到114公里之間就算合規。再加上出於安全考慮,不少廠家都會特意將車輛的表顯速度調整的高於實際車速。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一般來說國內交通管理部門是會對超速超過10%以上的行為進行積分罰款的處罰,以最高限速120公里每小時來說的話,要是沒有超過時速132公里的話,可能並不會受到實質性的處罰,有些人正是因為知道這這一點所以會將車速提到超過120公里每小時。除了上面兩種情況,剩下的就是實質性的超速行為了,這些駕駛者之所以敢於違章超速,可能是因為熟悉該路段上測速攝像頭的分布位置,所以在沒有監控的地方就把車速提得非常快,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漠視。
以上就是老司機所指出的,高速上跑到時速120公里還會有人超車的幾個原因了,大家看完之後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