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晚清的歷史,那邊少不了李鴻章的片段。作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的李鴻章,是這樣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誇讚的,他認為其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道光二十七年,也就是1847年,李鴻章考上進士,結識恩師曾國藩,並隨其一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1862年,因上海鄉紳的求助,李鴻章憑藉曾國藩的器重,帶領三千淮軍迎戰,成功擊退十餘萬太平軍將士,而經此虹橋一戰,他也成功扶搖直上。
而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愛護提攜之意,可那時候年歲尚淺的李鴻章又是如何得到如此炙手可熱高官的青眼的呢?這一追溯,便探尋到了李鴻章的父親之上了。
李家並不是什麼聲勢顯赫的大家族,祖上也只能夠算作是本分的鄉下讀書人,家中的幾畝薄田便是家族裡的全部家產了。李鴻章也常在與弟弟的信中提及過去的窮困日子。
而原本以為的窮苦日子卻在李鴻章父親李文安的中舉當中悄然結束了,李文安於江南鄉試中舉,而後又成功考中進士,躋身於京官之中。
也是因此,李文安才得以與同為京官的曾國藩結識成為知己。可是同曾國藩連年的晉升不一樣,倔強的李文安始終都是個普通的刑部司法官。可因著他的敬業,在李文安管事期間,京城的獄所倒不像外面的混亂,反而井然有序得很。
不過,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官員卻曾經做過一件離經叛道的事,他娶了自己名義上的妹妹李氏。
李氏是個被李家撿回去的棄嬰,她早年因患天花之症而臉上落麻,樣貌醜陋,在加上一雙未曾裹布的大腳,所以即使李氏到了婚嫁的年紀,也未曾有人上門提娶。
可李氏雖貌丑,但人卻吃苦耐勞質樸嬌憨,所以在平日的相處里,她便愈發吸引了自己名義上的哥哥,也就是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兩情相悅之下,兩人便因此喜結良緣。
李文安是個清廉官,俸祿也微薄,但好在夫妻和睦,子孫又爭氣,所以李家也漸漸的發達起來了。根據李氏的家譜記載,李氏一生為李文安一共誕下了倆個女兒六個兒子。六子當中,除李鴻章盛名矚目外,其餘也都各個優秀。
大兒子李瀚章官居兩廣總督,三兒子李鶴章擔任國務總理,四兒子李蘊章主持《續修廬州府志》的編纂,五兒子李鳳章更是以富裕而聞名,六兒子更是人稱少通經史博學能文。
兩個女兒也嫁的極好,長女嫁給了提督張紹棠,二女兒則是與江蘇知府喜結良緣。
而因著子女的顯貴,李氏的晚年過得頗為華貴。
1875年朝廷為招攬李鴻章,光緒帝更是親自頒發詔令褒獎李氏。1879年李氏大壽之日,也為其請來古文大師人物寫壽聯慶賀壽辰。就連李氏因病逝身死後,朝廷也於1909年贈封其為一品夫人,後來更是直接晉封一品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