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的年輕人,在春節總逃不了親戚朋友的花式催婚,而父母們可不單單停留在「口頭警告」的層面,他們可能早就付出了實際行動。
今年春節不妨去人民公園看看,說不定你的徵婚簡歷早就被媽老漢貼在那兒了~
1
人民公園相親角盛況
人民公園相親角存在已久,就算不是周末這裡依舊人頭攢動,除了跳壩壩舞的廣場,就數這裡人最多了。一條不過百米長的小路上,遠遠就能看到烏泱泱一片的嬢嬢大爺,熱火朝天的交流著孩子的信息。
他們三三兩兩地站在周圍,分享各自子女的信息。時不時互相交換下對方的子女資料。從他們的神情中,我們讀出的是焦慮、無奈和一次次的從熱情到失望。即使這樣,他們還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希望...
2
自我感覺良好
那是你沒去過相親角
在這裡,一張張寫著「徵婚」「交友」的A4紙,或被掛在路兩旁的圍欄上,或乾脆鋪在地上。
別看這一張張紙並不起眼,可裡面的內容卻讓柚子感覺自慚形穢。
有房有車幾乎成了標配,月入過萬勉強算個中等,211本科放在裡面根本不起眼。
當然這還不是最恐怖的,相親角的嬢嬢大爺們仿佛一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高級HR,和他們對話聊天,就如同進行一場壓力面試,他們會360度無死角的打聽、搜尋你所有信息,然後把你diss到懷疑人生。
房子、學歷和工作,是他們必定會聊到的話題。當然成都遠郊的房子根本入不了嬢嬢大爺們的眼。
柚子親耳聽到他們在談論某個相親對象「啥子?房子買在郫縣啊?不行,必須得是天府新區或者主城五區的學區房!」
至於工作,工資高自然是非常不錯的。但如果能加上穩定、五險一金足額繳納這些特點,那這個人就會受到更多得青睞~
學歷這件事對男生來講是加分項,可是對女生來講可能就是個「累贅」,我在人民公園相親角,不止一次看到有女博士的「簡歷」被掛了出來。大致詢問了在這裡長期駐守的中介嬢嬢,得到回答是「女娃娃學歷太高了,男孩子那邊會有壓力,不敢去接近」。
3
相親角折射出父母輩的婚戀觀
誠然「房子」「車子」「工作」「學歷」再加上「長相」「身高」被明碼標價似的寫在一張張紙上,的確有將婚姻物化的嫌疑,但我們也不必過於苛責。
畢竟活了大半輩子,他們更有過來人的眼光,比起情情愛愛,經濟基礎和硬體條件才是最可靠的。甚至從某個角度來說,認認真真尋覓一個條件優渥的女婿或者兒媳,也是老人為自己的晚年上一道保險。
坊間流傳著一份相親角最受歡迎的男女嘉賓條件表,可以清楚看到經濟實力的比重非常的大。
點擊查看大圖
不過,除了少部分不切實際,非要給自己孩子找到有錢人,而忽視自身條件的父母以外。相親角內,絕大部分的父母以及紅娘,都會把「門當戶對」四個字掛在嘴邊,看來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首先,父母們覺得只有門當戶對,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婚後少受白眼,至少產生矛盾之後還會有底氣爭一口氣。再者,他們還覺得,差不多的生活經歷和文化教育環境中成長的人,可能更有共同語言,日後才走的長久。
4
相親實屬無奈
關於婚姻觀的代際衝突
相親角里有不少父母是背著自家孩子,偷偷把材料掛在人民公園的,原因就是看著兒子女兒不結婚,心急如焚。
其實放眼其他大城市,年輕人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已經成為一種大的趨勢,中國大城市的平均初婚年齡紛紛超過30歲——30歲後結婚,這足以讓大爺大媽倒吸一口涼氣。
統計來源:國家民政局
造成這樣一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大城市進軍,城市生活雖然富足,但高企的房價和日常巨額開銷,讓他們不敢結婚。
還有人口結構的大變革,讓養育下一代的成本成指數級的上升,結婚生子反而增加了生活成本,實在不划算。
最後是思想方面的轉變,無論是獨身主義還是不婚主義,在年輕群體里都有一定程度的流傳,他們認同人生可以有多種選擇,不是只有結婚一條路可走。
不管你出於哪種原因至今未婚,在父母的哪裡幾乎不買帳,在他們心中,只有結了婚有了孩子生活才算步入了正軌。
所以,或許有時候你會覺得父母有那閒心在相親角泡上一天,不如去鍛鍊身體或是去旅行。但其實相親角多的是無奈的父母,他們也希望子女早日成家。
與其說相親角是解決年青一代結婚難題的靈丹妙藥,還不如說是父母一輩對傳統婚戀觀最後的堅守。他們來到公園,更多的是互訴衷腸,等待渺茫的機會,來抵消自己對子女未來的焦慮感。
5
你有多久沒和父母談心了
只要相親角還在,兩代人的衝突和分歧就依然存在。相親角里的父母無疑是充滿焦慮和擔憂的,他們的子女不理解他們,正如他們不理解子女一樣。
而打破衝突和分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溝通。幫你相親,是父母愛你的一種表現,他們希望子女結婚有歸宿,只是希望希望身邊能有人照顧你,怕子女孤單。
而做子女的,也不必把父母的逼婚看做是洪水猛獸,與其每個假期都要疲於奔命般的應付各種相親活動,倒不如趁著過年,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打算告訴父母,談談自己對婚姻的態度,告訴他們其實自己一個人也能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