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現場報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控制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高血糖對於預防血管併發症非常重要。多數T2D治療指南推薦T2D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水平應控制在<7%,特別是那些處於疾病早期的患者。然而,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低血糖事件和相關併發症。因此,目前的指南建議對老年患者,不需要嚴格控制HbA1c水平,另外,對於這部分人群,醫生在開具與低血糖相關的藥物時要謹慎。那麼,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療現況是如何的呢?
本次ADA大會上公布了DISCOVER研究的數據結果給出了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過度治療的現況,這項研究是一個全球大型前瞻性研究,以下為該項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目的
DISCOVER研究計劃包括兩項相似的3年非干預性前瞻性研究,評估六大洲38個國家的T2D老年患者開展二線治療的臨床結果,目的是確定≥65歲且HbA1c水平<7%的老年T2D患者的過度治療狀況。
研究方法
DISCOVER研究計劃分析了六大洲38個國家的臨床數據(中國因提交數據尚不完整,不包括在分析範圍內),包括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間,接受一線口服單藥治療或聯合治療後又開始接受二線降糖治療(加藥或換藥)的T2D患者(n=15992)。
該研究將老年患者定義為年齡≥65歲的患者。將這些患者的過度治療定義為HbA1c水平<7%。胰島素,磺脲類和格列奈類被認為是與低血糖高風險相關的藥物,關注患者這類藥物的使用情況。
研究使用標準化的電子病例報告表,根據常規臨床實踐收集基線數據。在基線治療後6、12和24個月再次評估降糖治療情況和HbA1c水平以及其他變量。研究的分類數據以數字和百分比表示,使用SAS統計軟體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並通過單變量分析評估一線(基線前)治療,12個月治療和HbA1c水平之間的差異,使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來確定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
1. 患者特徵和治療方案
基線後12個月HbA1c水平<7%或≥7%的患者的基線特徵見表1。
表1 根據HbA1c水平,隨訪12個月後,DISCOVER研究≥65歲患者的基線特徵
隨訪期間,HbA1c水平<7%或≥7%患者的基線和12個月的降糖治療情況見表2。
表2 根據HbA1c水平,隨訪12個月後,DISCOVER研究≥65歲患者的一線和12個月降糖治療結果
在12個月隨訪時,接受二甲雙胍,磺脲類藥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和/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比例在HbA1c水平<7%和HbA1c水平≥7%的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隨訪期間患者過度治療比例上升
DISCOVER研究共納入了3344名年齡≥65歲的患者,並且在基線時記錄了HbA1c水平。其中有2045名患者(61%)的基線HbA1c水平<8%,785名患者(23%)的基線HbA1c水平<7%(過度治療)。另外,在基線HbA1c水平<7%的患者中,252名患者(32%)接受了胰島素、磺脲類和/或格列奈類的二線治療。
分析基線後6、12和24個月(分別為2431、2578和2465名患者)的數據顯示:在這些患者中,有55%、54%和54%的患者在6、12和24個月時的HbA1c水平分別<7%(過度治療),相比基線的23%有所增加;HbA1c水平<7%且接受胰島素,磺脲類和/或格列奈類二線治療的患者比例保持相似(如下圖所示)。
圖1:在年齡≥65歲且HbA1c<7%的人群中,有或沒有使用與低血糖高風險相關藥物(胰島素,磺脲類和/或格列奈類)的比例
結論
在這項全球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包括了來自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多樣性數據。這些患者中有三分之一使用胰島素、磺脲類和/或格列奈類進行治療,這些都會增加低血糖風險。
隨訪期間,HbA1c水平<7%的患者比例從基線時的23%增加至50%以上。而在每個時間點,處方與低血糖高風險相關的藥物的比例卻一直保持不變,約為三分之一。由此可見,使用與低血糖高風險相關的藥物進行強化血糖治療的現象,在老年患者中仍然普遍存在。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可能需要採用更個性化的方法來管理年齡≥65歲的TD2患者的高血糖。對於每個患者,應仔細考慮個體治療的風險收益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gDAV2wBUcHTFCnfhS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