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是孩子進入到社會的第一公共場所,在這裡活動的人員很多,而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大多數都沒有辦法忍受外界不良的環境。
最讓家長和孩子詬病的校園環境,一定是學校的衛生間,大多數都保持著開放式的,因為衛生情況並不良好,也導致了很多孩子進入到幼兒園和校園的時候,出現了很多不適應的情況。
生活在廣州的一對兄妹的做法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分別是三年級和一年級的學生,兄妹面對著非常臭的廁所,用一種非常形象和詼諧的方式,將廁所的真實情況畫了下來,直接轉交給了校長大人。
為了能夠更加生動和形象的展示出廁所的環境有多麼的糟糕,這個呼籲書一共分為了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紹環境的糟糕狀況。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同學上廁所就像受罪一樣,臭到無法忍住。
第三部分更是將學校的廁所和老師的廁所進行了對比。
第四部分孩子還區分出為什麼廁所會有香和臭的原因。
第五和第六部分:同時發出了呼籲,希望這樣的情況能夠得到校長的重視,徹底的改變廁所環境。
看到這麼圖文並茂的建議書,校長的回覆也非常的有趣,可以看出來,對於上廁所事情的關注已經提上日程。
當孩子在學校中發現不正確的事情,應該這樣引導孩子?
1、在學校遇到問題,要及時的與家長溝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教育專家鼓勵家長要儘可能的放手,讓孩子有自由的成長空間,但是,大家口中經常說的放手,並不是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
一旦孩子在校園當中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的關注孩子的變化,和孩子進行妥善的溝通,幫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
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不僅做到有理有據,有所依據,同時,也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產生讓人難以接受的後果。
2、遇到問題的時候不退縮,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家長一定要教給他們勇敢面對事情的勇氣和責任心,不管遭遇到什麼樣的惡勢力,只要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只有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不妥協的孩子,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才能夠有更加大的發揮空間。
3、凡事都要做到有根據,形成自己的處事準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家長都會無比的溺愛,認為自己孩子做的事情從來就不會有任何的錯誤,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時候,一定要給予更多的理論支撐,用理論依據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孩子有自己的處世準則,並不會做出有悖於常理的事情。
一旦孩子詢問家長意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根據情況綜合考慮,然後給予孩子問題處理的意見,最終的方法還需要孩子自己尋找。
當孩子進入到校園之後,他們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事情都需要獨立面對,縱然,在之前的生活中,很多的困難都是父母和家人幫助解決的。
一旦進入到校園之後的孩子,家長要懂得適當的放手,生活當中的各種難題,需要孩子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決。
不僅能夠讓他們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容易,同時,也能夠通過不斷的溝通,形成他們自己的處事準則,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錯的成長體驗。
今日互動話題:當孩子在學校遇到不能接受的事情,是應該勇敢的講出來,還是選擇隱忍,針對這樣的事情,你會做出哪些選擇?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