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導演李安變了。
近期,他帶著新作《雙子殺手》重返影壇,伴隨著影片而來的,還有李安帶來的新技術。
《雙子殺手》電影劇照
這是他的第一次嘗試,從影30多年,李安一直在跳脫自己的舒適圈。
他常說:世界不完美,但電影可以讓它更溫暖一點。
「溫暖」,一直是李安的底色。
哪怕是12年前,那部充斥著荒涼絕望的《色戒》,在他的鏡頭下,都被賦予了幾絲溫情。
無論是談色還是情,這麼多年了,依然沒有作品可以超越它。
並不奇怪,當最好的情愛作家遇上極好的電影導演,兩者產生的化學反應絕對激烈。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讓大家魂牽夢縈的小說,只有短短的28頁。
好的作品可以穿越時間與歷史,張愛玲如此,《色戒》亦如是。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這句眾人熟知的話,就出自張愛玲《色戒》的卷首語。
一則短篇,張愛玲塗塗寫寫改了30年。
最後寫出來的,是一個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作品。
有人說,《色戒》是張愛玲在寫她自己。
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看這個故事。
若說這個小說的主線,其實很簡單。
無非就是上世紀40年代,一群話劇大學生,出於愛國心去暗殺漢奸的故事。
但《色戒》,說穿了,就是一出失敗的美人計。
憑心而論,我對王佳芝是有些憐惜的。
也不禁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她甘願往火坑裡跳?
這一步之後,皆是萬丈深淵。
從她假扮麥夫人的一刻起,就註定了她要與魔鬼般的易先生糾纏至死。
我想,最初讓她義無反顧的,我以為或多或少是因為鄺裕民。
先來看王佳芝的第一份愛。
我想她是喜歡鄺裕民的,從她第一眼見到他時開始。
當她得知為了這場暗殺,自己不得已要委身一個有過嫖娼經歷的男人時:
眼裡的憤恨,以及望向鄺裕民那幽恨的一眼。
但他還是讓她失望了。
鄺裕民慌張地躲避了她的眼神,選擇了沉默。
電影里,當三年後他們再次重逢時,鄺裕民重新吻了王佳芝。
她推開他說:「三年前你為什麼不?你本可以。」
三年前,他原本是她心尖上的那個人啊。
但他為了自己的理想抱負,毫不猶豫地推開了她。
晚了嗎?當然晚了。
愛這個字,最怕晚。
鄺裕民的權衡,王佳芝不是不知道。
但他若能早點捨得時間與關懷,也不至於如此。
淚流乾淨的那一刻,所有愛意,便消失殆盡。
張愛玲在小說里這樣描寫這段心碎,「有一陣子她以為她會喜歡鄺裕民,結果後來恨他。恨他跟所有人一樣。」
身在亂世,她想要的,也無非只是一人一心罷了。
但她到底還是失望了。
王佳芝的第二份愛,是毀滅性的。
我們想知道的,無非是王佳芝如何愛上易先生的,也可以說,易先生是否真的愛過王佳芝?
先來看看他們初遇時的場景。
影片里,易先生最初出現的時候,戴著墨鏡,觀眾既看不見他的眼睛,也猜不透墨鏡背後的表情。
他的臉上沒有悲喜,好似一則謎,讓人摸不透。
王佳芝呢?
在經歷了被父親拋棄之後,又經歷了被小團隊和所愛之人鄺裕民的拋棄。
生逢亂世,一個可信的人都沒有,所有她投入了感情的人全都背棄了她。
然後,她遇上了易先生。
鄺裕民也好,梁潤生也罷,正人君子的表象之下,利用是真,動情是假。
但易先生不一樣,他原本的身份就是特務頭子,在道德層面上,他顯然不占任何優勢。
可當三年後,王佳芝以麥太太的身份再次出現在易先生家中的時候。
這個看似陰冷,並早已看穿王佳芝把戲了的男人,還是無法壓抑自己的內心,克制著激動向她問好。
王佳芝探索著問他:「恐怕易先生早就忘了我吧?」
「還記得。」
只這一句話,就給王佳芝吃了定心劑。
三年過去了,他依然還記得她,至少還留了一份心。
許多人問,易先生愛過她嗎?
因為他看起來就像是個冷血動物,無論親疏遠近,他都在刻意保持距離。
但我想,至少在影片中,他是愛過她的。
王佳芝曾幾次對他說「我恨你」。
易先生連著回復她「我相信。」
王佳芝之所以會說「我恨你。」
是因為她怕了,她害怕他像曾經拋棄過她的那些人一樣,再次離她而去。
可是易先生沒有離開,他居然趕回來見她。
而後,易先生說,「我已經很久不相信任何人說的話」。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可我居然信了你。我已經上了你這條船。」
或許就從這一刻開始,易先生在她生命里開始有了全然不同的分量:易先生心裡有她。
張愛玲是這樣描寫這段情愫的:
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
一個人孤零零地身處亂世下,在那樣寒冷逼仄的環境里,感情成了她唯一的溫暖之物。
王佳芝太明白什麼叫寂寞了。
在前半生中,她不斷地經歷著被拋棄被利用的局面。
也就是在此刻,她忽然找到了她的同類。
王佳芝是一團火,易先生則是一塊冰。
但終究,他們還是彼此相融了。
這個故事還是終將走入尾聲。
先回到影片初始,一群富太太聚在一起搓麻將,易太太半撒嬌似地說,上次那顆火油鑽不肯買給我。
鑽石,是這些富太太用來彰顯身份的一個象徵。
這位明面上的易太太喜歡火油鑽,易先生都沒有買給她。
是不捨得這筆錢嗎?怕是不見得,他只是不肯為自己的太太花心思罷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討王佳芝歡心,特地找人定製了一枚鴿子蛋送她。
此時此刻,他們彼此了解、知心,那些敵我身份統統不復存在,他們只是陷入了戀愛的男女罷了。
最後,張愛玲只一段就完成了王佳芝叛變的心理描述: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快走。」她低聲說。
然後,他們徹底結束了。
許多人覺得不真實。
王佳芝怎麼可能在犧牲那麼多就要接近目標的時候,就被一顆鑽戒打動而愛上對方,這太荒謬了。
但我想,偏偏王佳芝是個固執的女人。
這種性格的女性,因為太堅強,卻常常有一種悲劇的宿命。
王佳芝是這般,張愛玲亦是如此。
她們的人生,也因此往往有一種壯烈的美,不會遲疑,也不會輕易後悔。
因為從不違背自己的內心,選擇了一條路,自顧自地走向深處,甚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或許這也是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把他當成知己,哪怕胡用情不專,卻也只有這樣一個人成為了她的知己。
張愛玲曾說,「一個女人給一個男人當上,是淫婦,上了男人的當還被弄死了,是該千刀萬剮的。」
《色戒》這個故事裡,王佳芝全中,她企圖讓男人上當,結果反過來上了男人的當。
但我想,李安到底是比張愛玲溫情了半分。
影片末了,在處決王佳芝後,易先生獨自坐在她的房間裡,眼神柔和,在昏暗的光線下,泛著幾絲淚光......
在這場人處絕境的恐懼里,李安賦予了王佳芝一份沒有完全錯付的真情。
只是我想,如若當年在台上時,再給予她一次選擇的機會,她還會不會走到那個命運的旋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