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流量是暫時的,質量是永恆的!要靠實力混江湖!
范偉:干一行可能要干一輩子,只靠流量哪行?還是要靠質量!
據11月9日楚天都市報消息,演員范偉說,干演員這行可能要干一輩子,只靠流量哪行?早晚會沒流量,質量是永恆的。
說起來流量焦慮、發行焦慮、票房焦慮,作為現代企業、傳媒人都會有。電影要靠票房,有的明星號稱票房毒藥,自己都憂鬱了。焦慮每個人都會有,心態還是要平和,對於一些小微企業、工作室、內容創業團隊來說,焦慮的是房租、水電、稅收以及人員工資,許多作者給15塊錢一篇稿費都賺不回來,許多員工短期內無法賺回自己工資。所以內容創業很難,獲得流量爛,堅持高質量也難。
自媒體需要產量、數量,不實踐你無法找到規律,但是有些低質內容還是需要控制數量和比例,例如水文、無意義文字、小學生常識類文字還是不要發了,一些強姦、猥褻、災害、死人、事故、殺人、放火、出軌、自殺的惡性案件、負面內容還是要控制比例,還是要以陽光、主流、高雅、健康、正能量的內容為主流,如果一個帳號,一個平台都是這些內容,很容易引起高端作者、普通作者反感,收穫的讀者和粉絲也是低端讀者,其廣告、流量變現收益也不會高。
要引導、改造、教育讀者,媒體、作家、作者應該有這個意識,而不是一味迎合作者,甚至以低級趣味、低俗惡俗媚俗來引起轟動,獲取流量。
作為一名演員,范偉說得好,質量是永恆的,流量是暫時的,只靠流量哪裡行呢?對於平台來說如此,對於帳號來說如此,對於作家來說如此。中國現在談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告別粗放型消耗資源的那種低端製造業,武漢發展芯屏端網產業,其本質都是強調創新、創意、高科技、高附加值含量。
網際網路流量見低、人口紅利消退,目光瞄準三線以下城市,獲客成本增加,內容成本負擔沉重,更需要高質量的可變現用戶。網際網路說得屌絲者得天下,但是當下的格局和管制下,那種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莽荒、野蠻、粗野、低俗的增長方式可能行不通了。只能是按照常理,按照新聞傳播規律,按照常規出牌,不能劍走偏鋒,不能違法違規,否則可能會被監管部門約談、處罰甚至關閉欄目,嚴重極端會下架、停止運營。
流量是一時,質量是一世的,是做流量還是做品牌?是某多的山寨野蠻增長,還是某趣的渠道下沉,獲得低端流量人口,還是堅持品牌,塑造形象,打造旗艦、豪華艦隊,這是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定位,我想其實都需要,可以參考某貓、某寶,雙線、雙軌並行,而且某貓的質量、信用、產品也通過信用、好評、差評機制提升。歸根結底,還是依靠質量、口碑、用戶體驗,形成一套誠信機制,建設透明的遊戲規則。
個體要發展,不能一味盲目追求流量,適合而止,控制比例,人需要金錢,企業需要現金流,網絡需要流量,但是不能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甚至觸犯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更不能碰紅線、高壓線,還是要講政治,看大局,多傳播核心價值觀,多建塑正能量,多寫溫暖、感人、有趣的東西,多高雅、主流、健康、和諧的內容。負面、惡性、血腥、暴力的東西可以少一些,那是支流。文章、文字的質量、內容要逐漸、穩固提升,又快又多又好當然更好,無法達到,可以精雕細琢,保證一定的質量水準,讓讀者滿意,讓平台覺得可讀。
不能覺得平台用戶基數很大,算法很厲害,自媒體粉絲不重要,自媒體沒有粉絲是可以爆文,是有流量,但是當你的帳號、品牌、形象傳遞到了所有用戶,所有用戶看了你的標題和稿件、帳號都不點擊、不打開、或者跳出怎麼辦?點擊率、打開率低,你哪裡還有流量呢?
因此,我們自媒體人、傳媒人、作家、作者還是要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傳播效益、經濟效益並重,不能不談錢,不談收益,但是要儘可能的傳播正面、高雅、高貴的內容,塑造、教育、幫助讀者、受眾成長,堅持優質、原創、高質量作品和產品。
文|蘇白傳媒 蘇白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點評:作家也好,傳媒也好,拼到最後,拼的是實力、境界、功力、耐力,不是技巧、術、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cVBfW4BMH2_cNUgra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