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化肥農藥助手這裡儘是乾貨!
免費查農藥化肥真假、看農資報價、作物病蟲害防治,經銷商農戶必備;實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台!投稿/合作請加QQ:5414402
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
下面介紹水稻病害,一篇文章讓你弄懂水稻病害。
一、稻曲病
稻曲病又稱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稱"豐產果「.該病只發生於穗部,為害部分穀粒。受害穀粒內形成菌絲塊漸膨大,內外裂開,露出談黃色塊狀物。
被害後期症狀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10-15天,齊穗期防治效果較差。
種子消毒:關鍵措施
防治關鍵時期:
水稻孕穗後期-破口期(破口前3—5天),根據天氣預報破口前後為陰雨天氣,用苯醚甲環唑、氟環唑、丙環唑、己唑醇、戊唑醇進行噴霧。
二、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為我國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密植矮稈雜交稻的高產田發生最為嚴重,導致葉片枯死,結實率降低,千千粒重降低,一般造成損失10%-20%,嚴重時可達50%以上。
危害特點
水稻紋枯病,俗稱花腳稈、爛腳稈。苗期至穗期都可以發生。一般在分櫱期開始發生,最初在近水面的葉梢上出現水漬狀橢圓形病斑,以後斑病增多,常相互癒合成為不規則大型的雲紋狀斑,其邊緣為褐色,中部發綠或談褐色。葉片上的症狀和葉路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擴展,嚴重時可到葉尖,甚至穗部發病,大片倒伏。
初期症狀
中期症狀
後期症狀
紋枯病的菌核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秧苗期、封行期,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嘧菌酯1500倍液噴霧。
田間管理:
施足基肥、增施Zn、K肥,合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透、分櫱末期排水曬田、兼防飛虱。
三、稻瘟病
稻瘟病是危害我國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國南北地區每年都有發生,期危害程度因品種、栽培技術及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別。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莖稈、穗部。根據為害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
稻瘟病的慢性型病斑
稻瘟病急性型病斑
葉瘟
節瘟
穗頸瘟前期症狀
穗頸瘟後期症狀
防治方法
1、在水稻破口前5-7天(每蔸約有6-8個穗苞時)
三環唑+吡唑醚菌酯+有機矽,噴霧均勻
2、抽穗80%時再噴一次,對工作行、田邊重點噴霧。
四、水稻條紋葉枯病
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虱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俗稱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實。拔節後發病在劍葉下部出現黃綠色條紋,各類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結實很少。
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與灰飛虱發生量、帶毒蟲率有直接關係。春季氣溫偏高,降雨少,蟲口多發病重。稻、麥兩熟區發病重,大麥、雙季稻區病害輕。
典型症狀
大田水稻被害狀
綜合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虱,控制條紋葉枯病。
五、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病害之一,病株葉尖及邊緣初生黃綠色斑點,後沿葉脈發展成蒼白色、黃褐色長條斑,最後變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實率增加。病菌在種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傳播。分櫱期病害開始發展。高溫多濕,暴風雨,稻田受澇及氮肥過多時有利於病害流行。
菌膿
初期症狀
後期症狀
防治方法
加強肥水管理,梅雨季節濕灌,底肥足、追肥早、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適時適度烤田。
發病初期,選用藥劑防治:4%春雷黴素、3%中生菌素,葉枯唑或農用鏈黴素。
六、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又稱細條病、條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浸狀小斑,很快在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至黃褐色的細條斑,大小約1×10mm,病斑兩端呈浸潤型綠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狀黃色菌膿,干後呈膠狀小粒。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與白葉枯類似,但對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病情嚴重時葉片捲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防治方法:
採取以預防為主的綜合措施:加強檢疫,控制病害傳播;選種抗耐品種;科學管水,底肥足、追肥早、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增加通透性。
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4%春雷黴素、3%中生菌素,葉枯唑或農用鏈黴素。
來源:公益植保,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今天,給大家隆重推薦一個公眾號:《農村大玩家》
為咱們農村人
量身定做的
微信號!
將本文「朋友圈」或點亮右下角「看過」圖標!這就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