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李勤余:打破刻板印象,從尊重一位打拳的姑娘開始

2020-03-12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對女性來說是這樣,對男性來說何嘗不是?任何人都不需要被定義,每個人也不該去定義別人。

作者 |李勤余

張偉麗有多厲害,看看她的對手喬安娜那張腫成「壽星」似的臉就知道了。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她的鐵拳,而是她在獲得比賽勝利後的感言。

「在這個八角籠里,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我不希望說垃圾話,我們需要互相尊重,給孩子們做一個榜樣。」

賽前,喬安娜的粉絲對著張偉麗大喊「冠狀病毒」,喬安娜也不消停,在與張偉麗的對陣海報上,給自己臉上P了一個防毒面具。面對對手的囂張和挑釁,張偉麗的回應絕對稱得上有力有禮有節。

誰說,她的四肢發達,頭腦就一定簡單呢?

這還不是對張偉麗最大的誤解。曾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評論:「做她的男朋友,會挨打吧?」那時候,張偉麗的回答很霸氣,也很幽默:「我們挨打是要給錢的,你給錢了嗎?」

其實,她沒有說出口的潛台詞是,一天到晚想著「挨打」的男生,她也看不上。

這位姑娘值得我們點上一個大大的贊,但最值得注意的,還是不少人對她的「誤讀」。有些誤會,並不是誤會。女性,就該是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拳手,就該是頭腦簡單、思維遲鈍的。一位聰明的女拳手,徹底粉碎了上述刻板印象。

前幾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不過,近年來,各路商家都把「婦女節」看成過了時的名稱,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思維,把它好好包裝了一把。比如,「女王節」「女神節」等等。

看上去把女性的地位抬得很高,實質上腦袋裡盤算的都是生意經。不僅如此,類似稱謂還為女性預設了一種身份:只知道買買買的「敗家娘們」。事實上,中國銀聯發布的《2017移動網際網路支付安全調查報告》顯示,有23%的男性每月在網上消費超過5千元,而女性只有15%。這也意味著,中國男性的網絡消費力早已超越了女性。

許多社會文化意義上的刻板印象,已經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於大多數人都沒有察覺到。好幾年前,一位女領導曾經在一次會議上說了幾句「心裡話」,讓我很難忘:做女領導很難,太嚴厲吧,人家說你是「潑婦」;太溫柔吧,人家說你沒有男領導的「魄力」。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

就連民謠歌手,也唱起了「三十歲的女人」。聽起來很浪漫,但言下之意還是,三十歲的女人,已經走下坡路啦。「深夜裡的寂寞難以忍受」,「最美的時光已溜走」。按照這樣的標準,張偉麗的日子也不好過吧。

但是,並沒有。在拳台之外,她也會在快手上拍攝小視頻,自娛自樂。她說,只有冰激凌才能把她「征服」。她還說,「我覺得女性可以有很多面,可以是溫柔的,也可以是勇敢的,還也可以是堅韌的,總之可以是各種各樣的類型。」

真正的尊重和平等,應該從打破刻板印象做起。對女性來說是這樣,對男性來說何嘗不是?任何人都不需要被定義,每個人也不該去定義別人。自信勇敢的張偉麗,肯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而這個幸福,應該由她自己去定義。走自己的路,也尊重別人的路,這樣的生活,將會更美好。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