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未動,保養在先」!保養法10大法則,記住了!知識必備

2019-07-08     科技農場

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了解更多農技知識!

 以前,人們耕地、播種糧食都用牛或者驢,而且在耕地前一定要先把驢和牛給喂飽嘍!那麼,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現在很多地區都已經不再用牛或者驢耕地了,人們都開始用上了各種高科技的東西,比如旋耕機、播種機等等。當然,這些機器是非常的方便,雖然不用吃草不用喝水,但是,它們也需要保養。特別是現在,很多地區開始了收購小麥,有的地區也通過拖拉機、播種機等農機進行蕎麥的播種,也算是農機使用的高頻期。

還有句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不,人們又來一句「農機未動,保養在先」,可見經驗出真知。農機對於農村人來說就是城裡人心愛的「寶馬」。那既然這樣,農機的保養知識就不能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一些拖拉機維修保養的十大法則,希望有幫助到各位農民朋友。

忌對新車不認真檢查保養

一些新農機手錯誤地以為機車安全性能都非常可靠,所以新車到手後除磨合試運轉外就不認真進行檢查保養,結果總是導致機器出故障。所以機器使用前一定要好好保養。

檢查保養的方法是:

(1)檢查三級空氣濾清器中油盤內是否有機油

(2)檢查各部螺栓的緊固情況

(3)對噴油壓力進行檢查調整

(4)要換油底殼內機油,清洗油底殼及潤滑油路

忌將螺釘和螺栓使勁擰緊

拖拉機傳動箱、汽缸蓋、輪轂、連杆和前橋等重要部位的螺釘或螺栓,其使用工具和擰緊力矩在說明書中有專門規定,如人為擰緊會造成螺釘和螺栓折斷,或螺紋滑絲或撥扣而引起故障。普通螺釘或螺栓,其擰緊力矩一般可按4倍於螺紋直徑的擰緊力矩來擰緊。

忌更換潤滑油不清洗油道

很多農機手缺乏維修常識或懶惰,在更換潤滑油時不清洗油道,自己為自己埋下安全隱患。要知道,潤滑油經過使用後,油中機械雜質殘留很多,即使放盡潤滑油,而油底殼及油路中仍存有雜質。尤其是新的或大修後的機車,試運轉之後雜質更多,倘若不清洗乾淨就急於投進使用,很輕易引起燒瓦、抱軸等意外事故。

忌不按季節選用潤滑油

很多農機手不留意按季節選用潤滑油,冬季使用夏季潤滑油,夏季使用冬季潤滑油,不管質量如何,廉價就買,結果造成機車啟動困難和燒軸瓦等不良現象。農機手要選用經過質量檢測和適用氣溫標號的潤滑油。

忌安裝活塞用明火加溫

活塞各部位薄厚不勻,熱脹冷縮度不一,易引起變形。如用明火加溫活塞達到一定高溫,自然冷卻後金屬組織會遭到損壞而降低耐磨性,其使用壽命會大大縮短。

忌安裝汽缸墊時塗黃油

很多農機手在安裝汽缸墊時習慣塗黃油,以為這樣可增加汽缸的密封性,殊不知如此做法恰恰適得其反。由於黃油遇高溫後部分流失,缸墊、缸蓋與機體平面之間產生縫隙,高溫高壓燃氣易從此處衝擊,毀壞缸墊,造成漏氣。此外,黃油長時間處在高溫狀態下會產生積炭,造成缸墊過早老化變質。

忌將油門置於最大供油位置

一些農機手啟動機車時,習慣於將油門置於最大供油位置,這樣造成噴進汽缸里燃油過多,混合氣過濃,很難啟動著。油門科學定位是:當氣溫在15℃以上時,略高於怠速。氣溫在15℃以下時,先空轉曲軸數圈,感到輕鬆時,再用小油門啟動即可。此外,切忌轟油門,以免因轉速忽高忽低,燃油與空氣混合不均,使汽缸等零件產生積炭,或造成連杆彎曲、曲軸斷裂等意外故障。

忌水箱「開鍋」急速加冷水

大多數農機手都曉得,發動機超負荷作業、水箱缺水、散熱不好都會使水箱「開鍋」,假如急速加冷水,因溫度過大,將會導致缸蓋和缸體「炸裂」。因此,農機手一旦發現水箱「開鍋」,應採取應急措施,確保發動機冷卻水自行降溫。

忌急加速

實踐驗證,機車從起步後加速到中等車速(30千米/小時),採用急加速(25秒)的耗油量大約即是緩加速(40~45秒)的耗油量的兩倍,這是由於急加速時油料燃燒不完全的緣故。起步越頻繁,耗油量相差越大,急加速有百害而無一利。建議低速擋起步,再緩加速行駛。

忌剎車油、齒輪油用機油替換

實踐中,一些農機手以機油代替剎車油、齒輪油的現象相當普遍,釀成的各種事故屢見不鮮。要知道,剎車油是機車液力制動系統傳遞壓力的介質,主要成分為蓖麻油和醇類,其溶解性好且不易沉澱、無腐蝕,與橡膠體接觸,橡膠體的膨脹率小。而機油則不具有這些優良特徵特性,若用機油代替,則易產生沉澱,並使制動系統橡膠件產生膨脹,輕易造成制動失靈。機油與齒輪油相比,黏度低,抗壓抗磨性和耐負荷能力也較弱。若用機油代替齒輪油,則傳動齒輪不易掛帶油膜、潤滑效果變差,會造成傳動齒輪早期磨損,從而導致各部件性能的有效發揮,其危害程度無法估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Of3DmwBmyVoG_1ZDl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