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絕無僅有的李安

2019-10-21     伶小姐是大娛樂家

1954年出生的李安,今年已經65歲了。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誕生於2014年。

換句說,李安是近60歲的時候才開始鑽研電影技術的,天哪,大多數人的這個年紀,已經退休在家養老了。

「3D、4K、120幀讓看電影不再是別人的故事,你將會身臨其境。」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通過大閱兵將觀眾瞬間拽入萬人之境,此次《雙子殺手》則是有大量精彩的打鬥、飛車、爆破、槍戰等動作畫面,理論上來說,其實更適合展現120幀技術的卓越。

在高速的動作切換下,容不得半粒沙的失誤。

主角和自己的影子在顯微鏡里你死我活。槍戰,爆炸,華麗酷炫的多,敢像李安在這片子裡只顧著寫實的少。實在到宛如一場又一場新聞里記錄的恐怖分子作亂的質感一樣。突如其來,真實到不真實。


除了對動作武戲的反叛和革新。

這部《雙子殺手》更讓人動容的是,李安依然在試著用電影和我們好好擁抱,比起什麼流星那種不知所謂的夢囈,他竭盡所能通過電影里能實現的所有配合著光影克服我們的恐懼,試圖幫助我們接受各種難以接受的一切的溫柔與善意,才是李安和他的電影最為珍貴難得的。

殺手亨利即使強到一顆子彈射中行駛火車中的人,但對於恐懼本身仍然無法克服。所以,從頭至尾他都在和自己(克隆體小克)打鬥直到最後握手言和,睡個好覺。


李安從《喜宴》《飲食男女》到《少年派》和《比利》再到現在的《雙子殺手》都在教會我們如何接納自己,然後將自己那些不被世人接受的慾望與情緒妥善安放。

包括《色戒》里絕過張愛玲的,無血腥,不愛情的精準與真實。


這就是李安,用一部部電影挑起戰爭,又用一部部電影平息戰爭,挑明了所有言不由衷,揭露了那些表里不一,所以,no war。

以退為進,連根拔起,李安醒著做夢,以夢挑釁人性,隨後治癒現實的本領和勇氣,在華語影壇獨樹一幟。


就像李安的《比利利恩的中場休息》我連名字都念不順溜,演員除了暮光女,我一個也不認識,而且還是英文發音,可坐在電影院裡我還是為他哭了好幾次。

真的,李安的電影你每次看都會害怕,為什麼這個導演總清楚我們哪裡生病,而且每次都有藥。

一群總伊拉克回來的士兵,統稱B班。在美國中場休息一天,晚上再回到戰場繼續殺敵。他們是真正的軍人,用槍殺死過敵人,而且暫時活了下來,這樣的人在哪兒都應該被稱作是英雄,果然,陽奉陰違的媒體們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炒作的機會,逮到了士兵們,讓他們參與娛樂活動,賺點錢,賺點人氣。


後來,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被媒體和虛榮過度占有的時代,戰士們被迫在媒體面前接受採訪,說說那些她們在戰場上不堪回首的過去,媒體和記者們就知道咄咄逼問,而富商和娛樂公司的製作人想盡各種辦法在她們身上活得賺錢的機會。

但是同樣面對曲解和無禮對待,士兵們可不像李女士那樣溫柔,他們的班長直接以「我們只知道上陣殺敵,你想要獲取石油,你去炸你的,我們殺我們的。」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不是一路人,你的事我們不感興趣,我們的事也不關你事!

你看,多解氣。每天我們都會遇到那麼幾個自以為是以友善的嘴臉滿嘴噴糞的禽獸,李安告訴我們,遇到別客氣,請打臉!


電影里的這幫戰鬥英雄,沒人關心他們在戰場上的安危,沒人安撫他們受驚過度的心,反而要他們在碧昂絲的後面,伴舞,然後像個木頭一樣的站著,被人當作小丑玩樂。

還有所謂的生意人,只花五千塊買他們的故事,拍成盪氣迴腸的電影,告慰市場。

拒絕還是拒絕,打臉繼續打臉,五千塊算什麼呢?根本不是錢的問題好嘛?在這個尊嚴和人格已經被資本和市場踐踏得一無是處的今天,李安借著一群士兵的驕傲,提醒我們做人本來的樣子,無論如何你得自己尊重自己,以及你正在做的事情。


短短的中場休息,不過一天,士兵們和人打架,就為了那點不容踐踏的尊嚴顯得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可這又如何呢?難道我們不應該這樣嗎?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麼都好都是自己的選擇,不關別人的事,我們覺得對的就去做,認為值得就全力以赴,無需任何人的首肯,即使其他人不理解,你應該做的就是堅持。

因為那些懂你的人仍然會對你說,我愛你。這才是活著的意義以及真正追求的一切。

《比利利恩的中場休息》治癒了我們的孤獨,且教會我們自我肯定,自我堅持,隨後立地成佛。

所以,每次看李安大叔的電影都想抱大腿,為什麼他拍電影拍得這麼這麼棒!因為他愛我們,我再度李安大叔說一句,我愛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NOL8W0BMH2_cNUg5yPk.html


郭京飛,你牛

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