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改革為何舉步維艱?頑疾很難一桿子掃清

2019-12-19     蓉城體育


又是一年即將過去,中國足球在這一年依然如舊,沒有任何驚喜。新一屆中國足協讓球迷滿懷期待,但改革躑躅不前,並非陳戌源不想做一盤好菜,而是這盤大菜確實不好做。2019年8月出任中國足協主席時,陳戌源意氣風發,內里雄心萬丈,外在卻小心謹慎,他準備在中國足壇好好乾一番。因為在此之前,他的老鄉李毓毅曾大刀闊斧地嘗試過一次,可是雷聲大雨點小,刀槍剛出就馬放南山,成為前車之鑑。

於是,陳戌源上任後推出的一系列舉措,包括加快建立足球職業聯盟,給球員降薪從而為俱樂部減負等,都來得有些「溫柔」。遞交提案,然後不斷討論……如此看來,陳戌源即便想「動別人的蛋糕」,也不是把「蛋糕」馬上換成「饅頭」,而是在「量」上做文章。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陳戌源上任後推出的舉措推進的難度依舊頗大。球員降薪,原本以為應該是一件除球員外所有人都拍手稱快的事,結果大俱樂部不願意,中小俱樂部又覺得力度不夠,中超球員頂薪1000萬元、中甲球員頂薪600萬元、中乙球員頂薪300萬元,降如不降。一位中甲俱樂部的管理者對蓉城體育說:「要麼不降,要降就起碼應該是中超頂薪600萬元、中甲頂薪300萬元、中乙頂薪150萬元,這樣的力度才合適,也才符合足協規定的三級聯賽連續幾年投入的上限。如今不痛不癢地下調,讓俱樂部得罪了球員,兩頭不討好。」

這些情況是陳戌源當初沒有想到的,就像里皮突然拂袖而去,他同樣沒想到一樣。有媒體報道,陳戌源的「新政」之所以頻繁遭遇挫折,緣於一些人的反對,因為「大問題不能靠簡單拍腦門決定」。說到細節,無論是足球職業聯盟的建立,還是球員降薪,似乎都缺乏理論支撐,僅僅是看到大方向就貿然行動,結果自然不會太好,更不要說見到效果了。2017年1月17日,在李毓毅的力主下,中國足協在第十屆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出台了《中國足球協會2020計劃》,意圖加速球員的更新換代,讓更多的20歲以下球員獲得機會,走上前台。可是結果呢?該計劃僅開始一年就偃旗息鼓了。


長久以來,大家希望中國足協的管理者既要懂足球,還要懂市場規律,最好是體育系統之外的。從這一點來說,陳戌源算是「第一人」,就任中國足協主席之前,他是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是一個地道的體育系統外的人。但是,現實中並非總是旁觀者清,一出馬就能解決問題。畢竟,中國足球的很多問題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涉及面廣,每個問題又有著各自的特點,想要一桿子掃清,實在不容易。要想在短時間內就讓中國足球改頭換面,難度很大。

前不久,央視著名評論員白岩松說,希望陳戌源「按照規律辦事,不能把目標定在任期內」,這說起來容易,想要做到談何容易?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改革,既然在短期內不能實現大目標,那就先定一些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也算是立下了一件大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LT0G28BMH2_cNUgHP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