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BA因為莫雷引發的風波,導致中國禁止轉播這項全球最著名的籃球賽事。
同為美國流行文化重要符號的好萊塢電影,會不會有一天也出現爆雷事件,從而被中國市場抵制呢?
這個目前很難說。
但是這個可能性不小,所以我們有必要討論討論這個問題。
1、好萊塢大片對中國青年的影響力太大,被禁是好事
首先咱們要討論的是,假如好萊塢電影真的因為發生某些故事,從而被國內抵制,大家覺得如何呢?
首先,我要表明態度,假如好萊塢電影真的有一天被國內電影市場抵制,甚至完全禁止好萊塢電影的引進,我覺得這是好事兒。
天大的好事兒。
因為好萊塢電影在傳播美國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多年來,好萊塢電影在國內的大規模上映,已經培養了一大批美式價值觀的忠實粉絲。
相比起NBA對中國青年的文化入侵和影響力,好萊塢大片的影響力要更大。不可否認,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對於中國電影的進步有很大作用,對於開拓我們的眼界也有很多幫助,但與此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美式文化和美國價值觀的奴隸。無論如何,誰也不能忽視好萊塢大片的文化影響力,而這具有雙刃劍效應。
自從94年好萊塢大片大規模引進中國以來,經過20多年的潛移默化,在讓中國人認識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同時,也給太多中國人洗腦,讓他們更加認同一個強大的美國,一個先進的美國。
一個中國人,他更加認同美國和西方文化的人,註定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
那麼,好萊塢電影都有哪些具體影響呢?太多太多了,多到無法細說。
總之好萊塢電影非常突出美國,看多了好萊塢電影,肯定會更加認同美國。
咱們就以目前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好萊塢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為例,漫威的電影體系,復仇者聯盟各位超級英雄的首領是美國隊長。他為什麼必須是首領?
他為什麼拿著美國國旗作為主色調的盾牌?他之前的經歷代表作什麼?
他為什麼會被視為美國精神的象徵?
美國隊長在整個漫威電影體系里,一直是那個高大上,最偉光正的形象。鋼鐵俠可以有各種毛病,蜘蛛俠可以有各種毛病,但是美國隊長不能有任何毛病。
想想這是為什麼吧?
對於那些漫威電影的忠實粉絲來說,長期觀看漫威電影,對美國隊長的一切故事都津津樂道,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言吧?
這是不是一種洗腦?
漫威系列電影在國內太火爆了,光是復仇者聯盟4部電影,在國內就累計近百億票房。這個影響力有多大?而且喜歡漫威電影,喜歡美國隊長的觀眾,大多數都是青年一代,這些想想就很可怕。有多少中國年輕一代,正在被好萊塢電影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他們對美國的態度會是如何?
我這只是舉了一個例子而已,只是漫威電影一個例子而已。
好萊塢電影除了會讓觀眾更加認同美國這個國家,更加喜愛美國這個國家,還在不遺餘力地傳播美國的某些價值觀,尤其是美式法律體系、美國的政治思想等等。而這些和咱們國家的文化截然不同。
比如在IMDB評分榜上高居第4名,被稱為美國最經典的法律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美國法律體系特有的陪審員制度,美化和鼓吹美國法律的先進。
後來國內2014年以此為藍本翻拍了電影《十二公民》,對這個故事進行了中國化改編。
由此可見,《十二怒漢》在國內的影響力。
美國法律和陪審員制度有沒有其好的一面?客觀來說肯定有。但是它有沒有缺陷?肯定也有。但是這部電影只會吹捧美國法律的好處,而不會討論不好的一面。
這個電影也是一個例子。如果你看多了類似的美國電影,勢必潛移默化這種思想。
以上,我只是舉了2個例子。但美國電影在傳播美式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可見一斑。
想想看,這麼多年,好萊塢電影進入國內這麼多年了。培養了多少代忠實的觀眾群了?他們又會怎麼看待美國這個國家?
2、中國電影已經不再過分依賴好萊塢大片
好了,前面咱們說了好萊塢電影對國內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但有個好消息是,比起90年代,目前好萊塢電影在國內的影響力其實已經下降了。這都是因為咱們自己強大了,中國電影也強大了。
這一切,都是從2017年《戰狼2》的橫空出世作為起點。
此前幾年除了2015年等少數年份,國產片票房份額雖然一直略多於好萊塢電影,但這個優勢並不大。
而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引進片票房占比一度超過60%。其中有6部好萊塢電影票房超過10億,而國產片僅有春節檔3部票房破10億。
究其原因,當時國產片太差勁。
但是當年7月《戰狼2》給國產片打了一針強心劑,也重新讓觀眾對國產片樹立起了信心。
在《戰狼2》之後,國產片湧現了包括《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和《哪吒》等一大批優秀國產片,而且這些國產電影的思路完全不同於之前,題材也很新,是全新的創作模式。
正是在這些國產片的帶領下,國產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份額優勢逐步在擴大。大家看過去3年國產片電影票房占比出現了讓人欣喜的變化。
而在今年到目前為止,全國電影票房累計超過530億,其中好萊塢電影合計票房約160億。國產片票房份額超過65%。
總的來說,國產片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完全壓制好萊塢電影。
而在頭部電影方面,目前中國電影票房榜前三名全部是國產片,前十名中也有9部國產片。
至於前20名中,國產片也占據了15部。而這15部國產片有13部都是《戰狼2》之後上映。
這些數據表明,國產片的優勢正在逐步擴大,觀眾也越來越喜歡國產片。
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更多優秀的國產片會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
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逐步擺脫從90年代開始的好萊塢大片依賴症。這是未來中國電影市場敢於抵制好萊塢大片的底氣所在。
只要咱們的國產片一直進步,我們就不怕。因為我們自己的電影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3、好萊塢電影如果被禁,我們必須需要替代品
當然,國產片雖然一直在進步,但是目前來看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還是不能低估。
以2018年來說,全國電影票房共計達到609億,其中好萊塢電影合計票房約200億。
前面說了,今年到目前為止好萊塢電影累計票房也已經差不多有160億。
總的來說,近年來好萊塢大片在國內電影票房市場占據約三分之一份額,如果好萊塢電影突然完全從中國消失了。中國電影產業將會遭到嚴重影響。別的不說,一部分電影院肯定會就此倒閉。
因此我們必須找到好萊塢電影之外的替代品。
不過好萊塢電影在國內耕耘多年,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其它國家電影卻沒有這麼大知名度。
此前只有日本電影在國內具有一定票房號召力。
好在這兩年印度電影以及其它小語種電影在國內迎來了大爆發。
尤其是阿米爾汗的2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在國內接連拿下12億票房和7億票房。
阿米爾汗接連2部電影在中國取得票房成功,具有風向標意義
在阿米爾汗的引領下,其它印度電影如《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等也在國內取得了票房成功。
除了印度電影異軍突起,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和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也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今年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也拿下了3億票房。
但總的來說,在阿米爾汗風暴之後,這些小語種電影再也沒有取得太耀眼的票房。尤其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包括印度電影在內,很少有票房超過5億的作品。
整個2018年,除了好萊塢電影之外的引進片合計票房僅有40億左右,比起好萊塢電影來說差距甚大。
因此,如果咱們要抵制好萊塢電影,逐步禁止好萊塢電影進入國內。咱們就必須想方設法引進更多其它國家電影,並且要讓它們的票房好起來。
這就需要咱們加大和世界主要電影生產國家的合作,更需要一些政策性的扶持了。
其實之前包括印度電影在內,它們在國內的票房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引進。比如就算阿米爾汗的電影,也都是在印度國內上映半年之後,國內才引進。其它國家的電影也都差不多,很少享受到好萊塢電影同步引進的待遇。
這都是因為這些電影在國內知名度太低了。所以關鍵是我們要加大對這些電影的宣傳,並且給與更多排片優待,讓更多中國觀眾知道它們,接受它們。
最後我覺得我們可以逐步放鬆對韓國電影進入國內的限制。
其實韓國電影在國內知名度不低,而且韓國電影整體質量不錯。如果在國內上映,票房應該不低。比如今年大熱的《寄生蟲》,在網上討論熱度很高。
此前由於種種原因,韓國電影有2、3年沒有在國內上映了。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如果咱們要抵制美國電影,就要考慮以後要不要拉攏韓國電影,甚至拉攏韓國這個國家了。
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
總之假如我們要抵制美國電影,我們就要對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電影更加開放。畢竟我們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嘛。
好了,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