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城市裡每一條有著歷史的街道,藏著上個時代留下的寶藏。
當錢王街,景星街這一片被命名為昆明老街以後,除了歷史和珍寶,它還在華燈初上的時候,給昆明人留了一片優雅的夜。
牆上的石灰斑駁,牆根長出青苔,磚瓦上也被時間糊了一層土黃。老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老。
老街的元代建築,900多年了;老街的明清布局,400多年了;老街被稱為「昆明老街」也有14年了。
比起其他地方,歷史在這裡沒有那麼難找。
在光華街的十字路口,就能看得到百年福林堂,老店潘祥記。
滇軍傳奇將領馬鉁,在錢王街留下了馬家大院。
錢王街盡頭這一座博物館里,濃縮收藏了雲南的茶馬文化。
路過的小店名叫留煥,店裡藏著非遺的傳統小吃。
掛著「浩然正氣」牌匾的福照樓,有著全昆明最正宗的汽鍋雞。
聞名海內的「雲子」,就在一家簡單的小鋪子裡。
於是這兩棟掛著招商條幅的小舊樓,像是有過輝煌的曾經。
這家和福林堂、潘祥記同處一個路口的「刻章店」,也隱隱有些高深莫測的含義。
不過,關於這些地方的諸多猜測,在看到文廟直街上的各類列印廣告以後似乎就消散了。
同樣樸實無華的還有景星街。除了花鳥市場,還有些賣雜物小貨的商鋪,水煙筒,民族服裝......和當年似乎沒有區別。
還有比起花鳥市場,更能讓調皮搗蛋的男孩子安靜下來的跳蚤市場。
小時候總覺得那些地攤上,藏著絕世珍寶。
到了2019年,被劃定了開市時間的跳蚤市場,仍然會有老物件登場。或是刀幣銅錢,或是舊書老報。
80後90後也許不曾趕過街,但一定在某個地攤上盯著一個小物件,直到青春過完也沒忘掉。
昆明是西南重鎮,在戰爭年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講武堂走出了大批革命將領,從老街飄揚出了《義勇軍進行曲》。
在國歌響起的時候,昆明人總是最驕傲的。
因為國歌,是生在昆明的聶耳先生創作的。先生的故居,就在老街上,除了門頭的牌匾,一切都和以前一樣。
聶耳故居的旁邊,是抗戰勝利堂。若先烈們魂兮歸來,便能在老街上聽見從世界各地傳來的國歌聲響。
老街是有兩個世界的,白日裡是歷史名勝,是紅塵市井;夜裡是明月幽篁,靈魂所倚。日落月升,他們便開始輪轉。
茶文化博物館前的書吧,白天裡安安靜靜,夜裡就會響起溫婉的音樂,合上書本的客人,也開始和同伴交談。
陽光灑在錢王街上,青磚黛瓦都顯得耀眼,華燈初上,夜色下的街道變得溫婉。
夜裡才營業清吧等來了客人。街上的桌椅,也三三兩兩的坐了些下班的人。
倒是光華街從熙熙攘攘一下子變成了安安靜靜,雖然還是車來人往,但急躁的電動車也收斂了喇叭聲。
文明街的路燈亮起,一對又一對的情侶在這裡溫潤著彼此的深情。
情感乾涸的人尋得到清泉,飢腸轆轆的人也找得到一家火鍋店。
在老街撐起一片夜色里,安心地在這裡縱情高歌或是飲酒作樂。
在朋友的陪同下,用一點甜蜜彌補一下吃了太多苦的自己。
對於昆明來說,老街是對歷史和文化的保存。
對於昆明人來說,老街是舊時記憶的集中。
同行的人指著老照片說,看到了嗎,我小時候,這裡就是這個樣子;站在錢王街的路口,漏出緬懷的神色。
也在老街的夜裡,就著一杯涼飲,在低聲細語的交談中,散去了生活里的怨氣。
(轉載自:花樣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