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漸走出了最困難、最艱巨的階段,與此相對照,中國境外卻呈現擴散蔓延趨勢,在多國多點暴發。3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意味著這次疫情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面對如此嚴峻形勢,中國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幫助他國做好疫情防控,積極推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是具有國際治理體系變革意義的戰略大事。為此,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協調國際社會各方面力量,推動國際合作聯防聯控機制的建立,凝聚全球抗擊疫情的共同合力。
重情義,鼎力相助其他國家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具有極大不確定性,給各國政府和人民帶來了極大威脅和挑戰。面對全球複雜嚴峻的防控形勢,我們唯有統籌國內共同外抗疫的兩個大局,加強團結、合作和協調,不斷破解新問題、開展新思考、形成新方案,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當前世界疫情不斷蔓延的危險狀況。
一方面,關注國內疫情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做到全國一盤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最大優勢,舉全國之力,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對象,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和阻擊戰。經過中國人民的艱苦努力,目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境外輸入性風險在增加,中國必須加強對入境人員的核查與管控,採取更為全面、嚴格和徹底的閉環式管理方式,著力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中國的做法既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為世界其他國家抗擊疫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另一方面,關注國際疫情的防控。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全球阻擊戰中,中國是一支不容忽略的重要戰略力量,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同世界各國在雙邊和多邊層面加強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保護雙方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疫情發展期間,習近平主席進行了30餘次的外事互動,通過直接會面、電話、致慰問電、致函、回信等方式,與各國際組織和各國政要保持溝通交流,在介紹關於中國抗擊疫情措施和成果的同時,及時了解國際社會疫情發展的最新情況,感謝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抗擊疫情的援助,對於各國政府和人民就疫情發展表示慰問和支持。隨著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變化,中國逐漸成為了世界抗疫的經驗分享中心,迫切需要科學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更加自覺地從世界維度審視自己的國際角色和歷史責任,更加自覺地把中國的抗疫實踐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抗疫實踐緊密聯繫起來,重新定位中國對世界及世界人民的使命與擔當,努力為全球的抗疫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目前,中國相關專家已與國際組織、其他國家進行多場抗疫經驗視頻會議,陸續整理並公開發表了中國在前期抗疫期間形成的科研成果,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有需要的國家介紹中國在病例排查、檢測、隔離和收治、醫護人員保護、社會治理方面的經驗。此外,中國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世衛組織開展抗擊疫情的國際行動,向出現疫情擴散的一些國家增派醫療專家組,盡力提供醫療防護物資等方面的援助,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做好防範和應對準備,承諾將加大力度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除中央政府層面,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也已經行動起來,積極向有關國家提供捐贈。中國更多考慮別國的利益,對這些國家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條件,體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使命。
講仁義,積極尋求國際合作
習近平主席在2月20日給比爾·蓋茨的回信中強調,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疾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中國逐步完善同有關國家的防控策略協調機制,聯合多個國家,推動多個領域的科研攻關,與國際社會實現在科研人力、物力和技術等方面的對接。病毒的出現是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中國需要和世界各國建立傳染病學信息互通、互享機制,進一步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合作:第一,加強全球疫情變化分析預測。加強「數據採集、風險預警、監測監控、反應處理和信息發布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公開本國疫情實時動態,做到不遲報、不瞞報和不漏報,結合其他國家的疫情最新數據進行全球疫情發展趨勢的分析預測,積極構建世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機制。第二,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展開科研合作,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在口岸管控、衛生檢驗檢疫、措施共建等領域展開合作,協調各方面力量積極採取策略應對,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第三,整合多學科力量。組織各國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學、生物醫學和病理學等方面的專家,綜合多學科的量,在全球疫情防控機制的統一領導、協同推進下,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儘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
揚正義,傳遞抗疫必勝信心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疫情危機時刻,防疫不是某個國家的責任,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積極倡導世界各國必須以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思維來應對、處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的現實問題,以負責任的態度同舟共濟、共同面對挑戰,攜手應對危機,自覺把本國融入到世界抗疫同盟之中,不斷加強互動和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衛生安全和發展。為推動全球形成合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首先加強與世衛組織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系統、醫療衛生系統建設、公共衛生法制體制改革等領域的合作。其次,中國積極倡導各國聯合起來,儘快構築包括東亞、亞太和全球專業組織三級層次的國際疫情防控合作機制,拉起最嚴密的聯防聯控網絡。再次,以最大可能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疫情的能力,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最後,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發揮引領作用,協調各方面力量,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盡力阻止疫情跨境傳播。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一方面傳遞了中國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中國是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國可以在疫情全球預警、衛生科研攻關等方面與國際社會進行更好的合作;另一方面樹立世界抗疫勝利的必要信心,國際社會有能力攜手同行,以合作開放的態度共同應對疫情衝擊,共同維護國際衛生安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樹道義,維護世界經濟秩序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利益、發展和命運共同體,面對諸多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挑戰,各國只有秉承多邊主義承諾,守望相助,攜手應對,才能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共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重構「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經濟新秩序。疫情暴發後,眾多中小企業面臨著停工停產的壓力,全球產業鏈也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宏觀經濟運行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機。為此,在科學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工作,就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國致力於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中國致力於進行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主要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中風險地區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國不僅思考如何在疫情之後恢復國內經濟,而且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形成新共識,避免全球經濟產生過大跌幅的風險。中國強調通過新冠肺炎國際聯防聯控機制,提振全球經濟發展信心,協調抗擊疫情與社會經濟停擺之間的矛盾,引領世界儘快恢復全球貿易與產業供應鏈,增加經濟增長的內在驅動力,避免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深層次、長期性傷害。
中國積極呼籲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採取減免關稅、取消壁壘、暢通貿易等有效措施,發出有力信號,提振世界經濟。與此同時,中國提出倡議,積極促成二十國集團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一方面推動國際疫情防控和抗疫援助機制的建立,保證國際社會及時分享信息,保障醫療物資供應,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已開發國家提供支持,完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為應對未來疫情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提出適當的國際應對措施和金融援助,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保障全球貿易和產業供應鏈的穩定,保障就業民生,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重振全球經濟。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引領國際社會樹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家園。
【本文系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研究」(項目號:18XKS007)階段性成果和2019年四川省社科規劃一般項目「恩格斯晚年政黨自我革命思想研究」(項目號:SC19B02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成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喬丹丹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