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Sir聽到一個說法:
周迅沒有綜藝感。
所以,上綜藝不行。
圖源|豆瓣《樂隊的夏天》評論
啊這......
在《樂夏》中,周迅表達次數相對稀少,點評音樂也很難說專業,尤其在大張偉密不透風、隨時起梗的狀態下,確實反應有點慢半拍。
但要說她「沒綜藝感」,就有點以偏概全了。
她可是在大型公益直播里對著街上鏡子大唱《天涯歌女》、國外走紅毯「沒見識」地拋梗,說「好多人啊」的周迅啊。
所以,不是周迅沒綜藝感,而是有些綜藝不適合。
適合她,用好她,那周公子的發揮就完全不同——
很高興認識你
這是周迅和阿雅一起玩的一檔直播綜藝。
前綴花里胡哨有點搞不懂——所有格紀實真人秀。
這個「所有格」什麼意思啊?
其實是說,節目形式很多變,有直播,有短視頻,後期再剪成綜藝……可以理解是,紀實真人秀。
但不忙,後面再說。
讓我們先倒帶一下「周迅的綜藝人生」。
因為理解她獨特的綜藝態度,才能更好的體驗這檔綜藝。
有經驗的同學肯定記得,曾經阿雅的《奇遇人生》,也打過「紀實真人秀」這個設定。
去年和前年,阿雅帶著各路明星朋友,去看大象,去追風,去等雨,去騎行。
前面各位,都是各種在路上。
留給周迅的,卻是「在終點」。
圖源|《奇遇人生》
前面每一集,拍的都像紀錄片。
可周迅這一集,拍的像深刻文藝片。
周迅素著一張臉,完全把戲份讓位於患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夫婦倆。
彼時還沒什麼人去討論她的綜藝感,反而把她當成偶爾下凡一次的仙女。
今年Sir最後一次在熱搜上看到她,是回應「上綜藝過多」。
#周迅回應參加綜藝增多#
圖源|新京報《周迅今年轉型綜藝咖?本人回應:只選喜歡的》
Sir給大家翻譯翻譯:
1、姐不是仙女。
2、喜歡什麼節目,才參加什麼節目。
她不是嘴硬,仔細看,每一檔綜藝都如此——
《忘不了餐廳》,是她一直關注的阿爾茨海默症領域;
《嚮往的生活》,是為了和昔日好友重聚;
《樂隊的夏天》,是她真的喜歡搖滾人搖滾。
但事後的口碑也證明了一件事:
不是喜歡什麼事,就能做得好什麼事。
在這些節目裡,她的「綜藝感」都有點欠奉——
去和好友重聚,她就真的像在朋友家一樣……完全沒有「要說些什麼才不會垮」、「要講些什麼才能上熱搜」的任務感。
圖源|《嚮往的生活》
去年《圓桌派》,她和陳坤貢獻了一期沒有任何信息量的「無聊」現場:
本以為兩個那麼熟的老友,總會聊得很high吧?
但周迅就沒有啊。
她就等著啊。
很多時候都插不上話。
竇文濤,你怎麼還不Q我,你是主持人,你控場嘛。
圖源|《圓桌派》
看到這,大家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吧。
很多人要的「綜藝感」。
是掌握綜藝緊密的節奏,掌握觀眾細微的心理,再不失時機地製造梗和金句。
簡單區分一下:
大張偉那種叫,「台上很自然」。
但周公子要的是,「自己很自然」。
所以確實,她沒有「萬能的綜藝感」。
但卻不能否認,周迅的自然,並不是上不得台面的緊張,或者跟不上節奏的鬆弛,而是某種個性特質。
一般人沉默幾秒就會忍不住打破僵局。
人家,連不說話都不尷尬……
圖源|《嚮往的生活》
她小時候結巴,從小不愛說話。
長大了也是,身為一個慢熱的人,她從不會逼自己「尬熱」。
她信任時間,信任和好友長時間的碰撞,因為只有經過時間考驗的交流,於她才有體驗,才有意義。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適合周迅的綜藝應該具備如下特徵:
不太規整,不著急;
有空間留白,有時間敞開自己;
有計劃,也有計劃外的意外。
中國還有這樣的節目?
有啊,就是下面要說的《很高興認識你》。
這是一檔史無前例,周迅變成話癆的節目。
又愛碎碎念,但又好有趣;常常喜歡插阿雅的話,還說不準一開心,就曝人家的糗料。
圖源|《很高興認識你》,下同
你要問了。
究竟是什麼節目內核。
能讓周迅的綜藝感一下子爆棚呢?
這檔節目的宗旨,是「尋找不同的生活方式」。
和《奇遇人生》氣質雖然相似,但不一樣的是,《奇遇》是追求最極致的自由和衝突。
而《很高興認識你》,探訪的是一種「限制中的自由」。
被限制的人,還有自由嗎?
如果有,又藏在哪裡呢?
如果是別的節目,估計會準備一堆雞湯,主題先行地採訪一些隱居的人,再強行概括、總結他們的生活態度。
但這檔節目不是。
它相信,了解別人生活最重要的就是還原現場,而還原,就是「和人家一起生活」。
於是周迅和阿雅出發了。
她們去到一個古村落,探訪在那開民宿的水草夫妻倆。
嘉賓還有個毛不易,唉,都不是炸場的人。
但誰說這個場子需要炸呢?
誰說這個場子又需要明星呢?
給老人照相時,周迅直接叉著腿,席地而坐。
穿個衣服,領子塞到脖頸里,也沒有助理提個醒,就這麼塞著吃完一頓飯。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當她一屁股坐上沙發,她居然匪夷所思地……
開始摳腳!
不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個小動作。
接下來她聊的每句話,Sir都信了。
再看她吃飯,這吃得太沒綜藝感了。
別的明星可能會說「好好吃哦」,一邊只吃一小口。
周迅不。
她邊吃,居然邊挑釁自己粉絲。
「我粉絲對我很嚴格
一胖就會搖頭那種」
說著就吃完了一大碗飯,又掃完最後一點菜,還毫不顧忌地吃了辣椒。
從開場到結束。
她是最後那個停止吃飯的人。
你說不對啊,不是要採訪開民宿的人麼?
你再想想?
不正是如此的民宿,才讓來訪的周迅,獲得了「不被限制的自由」?
高級。
第二期。
一行人去拜訪在大理安家的法國大廚,整整一期,就是幾個人在擇菜、做飯,和網友聊天。
有了上集的提醒,應該不會有人以為它是流水帳了吧。
這一集表面上和上集的氣質差不多。
過分的是,身為一檔綜藝,它居然敢讓攝像機消失……
當周迅在廚房忙活、打下手時,由於廚房太小,攝像師根本擠不進去。
所以……
很長一段時間,鏡頭裡根本沒周迅。
但不管鏡頭在不在。
周迅不是在綜藝啊,她在「體驗生活」。
所以她還是該洗菜洗菜,該削皮削皮。
行了,又不是拍電影,抖音拍拍得了,髮型也不用打理。
紅衣的是周迅,左圖是手機拍攝的抖音
可以說。
《很高興認識你》,讓周迅找到了自己的綜藝感;
而周迅也幫助這檔綜藝走出了自己的氣質。
當然光周迅也不行。
另一個激發周迅趣味的元素,阿雅。
上次《奇遇人生》,阿雅把周迅弄哭,哭的時間預估都超過了節目時長。
圖源|《奇遇人生》
這次,阿雅讓周迅幾乎全程在笑。
一個細節,誰都會看出周迅的放鬆。
阿雅故意嚇唬周迅,把一隻手快速伸到她眼前。
正常情況下,人會眨眼自保吧?
但周迅像石化了似的……
阿雅又試了幾次,周迅繼續石化。
這是什麼本事?
「因為我知道你不會傷害我。」
阿雅當然不會傷害嘉賓,可,光這麼想就行嗎?
阿雅又試了身邊兩位男士,演許幻山的李澤鋒和畫家熊亮。
他們也嘴上說著「知道你不會傷害我」。
但還是眨眼了。
這僅僅是周迅的放鬆嗎?
不,是周迅和阿雅合作兩季後。
同樣身為女性,同樣對生活充滿了類似的好奇與體驗,才會誕生如此的默契吧。
這篇寫到這。
其實,Sir私人覺得最大的亮點反而沒說。
這個亮點對很多綜藝來說,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所以,拋開周迅和阿雅的真實,Sir必須認真表揚下……
幕後團隊的「懶」。
哈哈當然不是真的懶。
而是他們選擇用「直播」來製作真人秀,是一種膽大的突破。
這種突破當然不簡單,需要對很多細節重新調整、推敲。
以往錄播,螢幕上你看見的幾十分鐘,螢幕外肯定是幾百分鐘,因為有很多小動作,都是場外配合的,比如補拍啊補妝啊改對白啊……
但大理法國大廚的一場直播,明星和大廚一起洗菜、做飯,一系列動作搞半天
劉雯的頭髮,肉眼可見地油了。
但沒人喊停,沒有化妝師補妝,就繼續拍啊。
《很高興認識你》把明星拉回了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自然,你熟悉的那些biubiu的音效啊,後期的那種跳來跳去的花體字彈幕,各種趣味吐槽啊,各種花式剪輯啊什麼的……
統統也都被「懶」掉了。
但很神奇哦。
就在這種自然隨意的狀態下,明星的真實感,明星於包裝之外的個人魅力,反而被清爽真實地呈現出來。
這是一種升級的「現場感」。
直播真人秀,讓螢幕上的明星與各地網友實時互動,但這種互動又不是手機直播那種粗糙畫質。
而是,正經綜藝的規格,攝像師、編導樣樣配備齊全。
有時機位多了,大家甚至不知道該往哪看,這也方便製造出意外和驚喜的綜藝效果。
畫外音:別拍我,別拍我。
周迅趕緊解釋:沒拍你沒拍你
因為太過精緻……
甚至有人懷疑是假直播。
這也同時是一次,對明星人設的真實考驗。
李澤鋒提褲子都要跳起來……有點毀形象,但也不算什麼。
阿雅更敢。
讓畫童年回憶,她畫的居然是一塊傷疤。
這是近年來,Sir覺得毫不油膩的一檔綜藝。
因為它的真實感,通過直播,可以毫不修飾地傳遞給有著同樣感受的人們。
生活的真諦本不需要別人總結,雞湯聽得越多,生活往往被壓縮得越膚淺。
如果說明星來到這檔節目最大的意義。
不是因為她們見得比我們多,體驗比我們豐富,還順手給了我們所謂「綜藝感」。
而是因為她們坐下來,聊天了,放空了。
他們帶我們抵達了現場,感受了自由。
也相隔千里,抵達了彼此內心的真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北野武術大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0RtjHQBLq-Ct6CZ3Q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