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氣、大治理、大保護!星雲湖脫劣攻堅成效顯現

2020-04-24     雲南網

人間四月天,「醉」美星雲湖!四月的星雲湖波平似鏡、水光瀲灩,湖岸邊綠意蔥蘢、滿目蒼翠、飛鳥戲花紅,新修建的環湖步道上不少市民、遊人在享無限目春光的同時,也感受著星雲湖治理成果帶來的獲得感。

星雲湖,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面積34.3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81米,平均水深6.01米,容水量2.1億立方米。自上世紀90年代起,湖水富營養化逐年加重,總磷、PH值超標,2000年藍藻爆發,水質急劇下降,2003年降至劣V類,不僅對江川區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也給江川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制約。

「十三五」以來,雲南玉溪市江川區把星雲湖保護治理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圍繞2020年底實現水質綜合脫劣目標,按照「外源與內源治理並舉、工程項目與管理措施並重、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結合」的思路,下大力氣,投入資金對星雲湖進行大治理、大保護。

如今,一系列治理和保護措施已開始顯現成效,星雲湖沿湖生態環境、水質呈持續好轉的趨勢。今年一季度星雲湖全湖水質已達V類,為歷年同期季度最好水質。

五大類別、19項工程實施

針對星雲湖主要超標因子總磷、PH值問題,江川區實施了星雲湖原位控藻及水質提升工程,五口原位控藻深井分布於星雲湖沿岸,配有4套水質生態凈化工程,每天對星雲湖水進行「透析」。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所謂的「透析」就是「通過深井加壓使藍藻失去活性防止再繁殖,然後進行藻水分離,經過凈化之後的水達到了Ⅳ類並通過鋪設的軟管回流到星雲湖。」該工程每年能處理星雲湖水1.57億立方米,形成Ⅳ類以上生態循環水12.5億立方米,通過「除藻治水」實現原位水體置換,提高星雲湖水質。截至目前,已處理富藻水2380萬立方米,完成生態循環補水1930萬立方米,已規範處置藻泥約6091噸。

星雲湖流域面積達375平方公里,流域人口20.77萬,占江川區總人口的72.2%。為切實解決沿湖村落污染,江川區實施了星雲湖截污治污工程,通過建設環湖截污乾渠、循環農業灌溉渠、人工濕地等方式,對村落實施雨污分離,對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水等進行收集凈化處理,目前76個村落整治已完工,有效攔截了星雲湖外源污染。

治湖先治河。

幾年前,星雲湖12條入湖河道都都被群眾稱為「爛大河」「臭水河」,水質均為劣Ⅴ類,2017年以來,江川區投入4.9億元對河道進行全面治理,此項工程於今年3月底完工,一條條「爛大河」「臭水河」變身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觀河。

「十三五」期間,江川區共實施了控源削減、水體置換、流域治理、生態修復五大類別,共計19項工程,計劃投資36.6億元,目前所有項目全部開工,完工11項,已完成投資21.45億元,其它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當中。如今,部分工程治理成效已開始顯現,星雲湖脫劣攻堅成效顯現。

黨建引領,全民爭當星雲湖衛士

李春明是大街街道朱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也是星雲河入湖河道大莊河朱家莊段的村級河長,他每天都會到河邊走走轉轉,一旦發現有在河道及周邊扔垃圾的行為都會及時制止,並定期組織村民對河道進行清污、清淤,確保河道乾淨整潔。

2017年6月,星雲湖634名河(湖)長全部到位,建立了責任體系、督查體系監、考核體系,按村級行政區劃建立分斷面監測體系按月將水質情況反饋河長,由各河長組織實施治理措施,落實治理責任。

張興潤是星雲湖沿湖村莊石岩哨大凹村的村民,在村裡黨員幹部的宣傳動員和示範帶動下,今年2月21日,他與工作組簽訂了集體建設用地交地確認書,舍小家、顧大局,退出自家住房,支持星雲湖治理和保護。

2018年12月,江川區啟動實施了星雲湖一級保護區生態修復及生態屏障構建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一級保護區內房屋搬遷及居民安置、農業用地清退、場地清理平整、生態修復及生態屏障構建。

目前,已完成一級保護區剩餘1574.6畝農田退出工作,核心區需退房431戶(含企事業單位、集體公房),已完成退房協議簽訂408戶,簽約率達94.6%,已拆除房屋235戶,拆除面積7.06萬平方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圍繞2020年脫劣目標,江川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湖泊治理模式,全面組織廣大黨組織、黨員群眾和社區人民力量保護星雲湖。秉持「區域化黨建」理念,成立星雲湖聯合黨委、12條入湖河道聯合黨支部,組建星雲湖保護治理黨建聯盟,將互不隸屬、各自為政的黨政部門、群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整合成黨建共同體,在星雲湖保護「一線」凝聚資源力量。實施網格化治理,劃分三大片區、40個網格,織密湖泊保護治理網;實施綠色發展、項目建設、生態修復、護湖愛湖、宣傳教育「五個先鋒」行動,助推星雲湖保護治理項目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爭當政策宣傳員、河道保潔員、村莊衛生員、湖泊巡邏員、環境督導員;建立「吹哨、報道」、「雙召集」、「聯席會議」等制度,細化黨員積分內容,把年度積分中黨員參與和推動「高原湖泊衛士」加大積分權重加大;制定村規民約,搭建志願者管理服務平台,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星雲湖保護;鼓勵黨員帶頭,發揮江川青銅文化、傳統漁文化、高原湖泊文化優勢,發展餐飲產業、銅製品產業、鄉村旅遊、生態種植等,提高沿湖村(社區)產業化水平,打造環湖經濟生態產業鏈,實現湖泊保護與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多贏的良好局面。

雲南網通訊員 郭艷波 楊俊芳 攝影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w_Us3EBiuFnsJQVzW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