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要在國內發行債券?企業實力強大引得債券供不應求

2019-09-17     人工智慧十點見

華為之前並未有過在國內發債的歷史。

所以本次中票的發行也將是它在國內債券市場的首秀。 今年8月30日下午,交易商協會資料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遞交了今年度第一期和第二期中期票據的註冊資料,兩期中票各募集三十億,項目狀態顯示為預評期。 交易部門記錄提交註冊資料的售電公司資料,按遞交公示、未進入公示兩種分別存檔。 某位資深債市從業者對媒體說,看完債券相關說明書,企業所講的技術方面基本不明太懂,不過財務狀況特別好。 這樣的企業可以說是千萬里只有一個,華為自身就代表了一種能力。

相關募集說明書。

該公司曾於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在境外發過四次美元債券,共計五十億美元,都未到期;此外還有兩單點心債,共二十億人民幣,已全部兌付。 該公司此前並未有過在國內發債的歷史,所以本次中票的發行也將是其在國內債券市場的首秀。

相關募集說明書還顯示。

目前中票用途均為補充企業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情況,發債原因主要是預計企業各項業務將來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資金支持也將進一步加大。 此外,兩期中票分別由工行和建行做相關承銷商,債券的期限為兩年。

值得關注的是。

目前這次的中票募集說明中,該公司一直不為人知的財務狀況也揭開了面紗。

相關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及今年上半年,該企業合併口徑實現營業收入超過了五千億元、六千億元、七千億元和四千億元,同比分別增加42.36%、25.36%、45.82%和64.32%,2016至2018年年均基本增長率達24.69%。

並且在流動資產中。

貨幣資金在今年的7月末達2541.36億元,較去年年末增加617.25億元,增幅為45.97%。 相關貨幣資金的增加,該公司稱,主要原因是企業基於流動性管理需要,持有的貨幣資金隨業務規模增加,保障項目需求。

目前對於本次中票的認購情況,前述債券資深人士分析稱,可能還是銀行會拿大頭,非銀更多是看個熱鬧,因為做回購的時候,不見得能買的出去。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為我國一千多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提供評級項目,但這裡面只有部分企業在離岸債券市場發債。 聯合資信宣稱,目前該企業的核心運營商項目經營穩定,購買者及公司業務快速發展,並有很強的整體盈利實力、現金獲取能力和再投入實力;資產、權益規模不斷增加,現金類資產充足,債務負擔非常輕。

聯合資信也說道。

該企業可能面對的幾個經營上的風險困難。 目前債市暫停上市風險數量大增,債市回售壓力很大,部分現金流緊縮、再融資能力受限的發債企業或因回售觸發違約。 聯合資信如此說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s5KR20BJleJMoPM5F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