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李賢為什麼會選擇用黃台之瓜作為寫詩的題材?用意是什麼?

2019-08-16     知常容

黃台之瓜,有兩個古人以此為題作詩。第一個是武則天的次子李賢。

李賢在唐高宗在世的時候就很受高宗喜歡,他是唐高宗的第六個兒子,人品和學術及能力沒得說。

時始出閣,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嗟賞。——《舊唐書.列傳·卷三十六》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曾經當沛府修撰,當時李賢被封為沛王,王勃還為了李賢與李顯鬥雞,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將唐中宗也就是當時的英王李顯氣個半死。李賢本人很有才華,也很有能力,太子李弘死後,他被立為太子。

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尋令監國。賢處 事明審,為時論所稱——《舊唐書.列傳·卷三十六》

所以他的能力也是受到肯定的。他當了太子之後就召集了很多文人一起對《後漢書》進行批註。

戚繼光,李賢為什麼會選擇用黃台之瓜作為寫詩的題材?用意是什麼?

但此時的皇后武則天已經開始抓緊奪權,明崇儼是武則天的親信,當時他告訴武則天,李賢有點像唐太宗不好控制,唐太宗殺兄弟困父親奪權自立為皇帝,這個武則天自然是記憶猶新。第三個兒子李顯比較好控制。這個時候宮中又有傳聞說李賢不是武則天生的,是武則天的姐姐武順所生,所以母子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有些微妙。

按道理母子本是同心,但此時武則天與李賢卻因為明崇儼的一個結論成政治對手,武則天對李賢下了死手。明崇儼被刺殺給了武則天機會,武則天認為是李賢所為,所以要求唐高宗下狠手。

後曰:「賢懷逆,大義滅親,不可赦。」乃廢為庶人——《新唐書.列傳·卷六 》

當時唐高宗希望能夠大事壞了,小事變無的方式處理此事,因為這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但在武則天的堅持之下還是被廢。

戚繼光,李賢為什麼會選擇用黃台之瓜作為寫詩的題材?用意是什麼?

李賢他並不想母子之間如此相爭相鬥,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母親哪有這樣對兒子下死手的,所以有感而發寫了這首《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他顯然是想通過這首詩表達他們之間的母子之情,也希望武則天不要如此對待自己的兒子,武則天有四個兒子,瓜代表兒子,蔓自然就是武則天了,這首詩的意思最明顯不過了,兒子都弄死光了,你自己也完蛋了,這樣的事情本不應該發生,因為瓜和蔓本來就是休戚與共

但武則天並沒有收手,

武后得政,詔左金吾將軍丘神勣檢衛賢第,迫令自殺,年三十四——《新唐書.列傳·卷六》

李賢最後在武則天的壓力之下自殺,母子同心這種在武則天這裡不管用。但是不是這詩最終起了作用,她剩下的第三子,第四子雖然受她壓迫,卻沒有要了他們的命,剩下的二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

最後她沒有立武承嗣、武三思這兩個侄子為太子,聽從了宰相狄仁傑的建議,立了自己的兒子,最終將權力交還給了李唐,可能是這詩起了作用。

當然這首詩也有可能是偽造的,因為這詩最早是從《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演的靖安司司丞李必口中說出,李必的原型就是歷史上深得唐朝四朝皇帝信任李泌。

李泌曰:「昔天后有四子,長曰太子弘。天后方圖稱制,惡其聰明,鴆殺之,立次子雍王賢。賢內憂懼,作《黃台瓜辭》,冀以感悟天后。——《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六》

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寫過類似的詩,叫做《擬黃台瓜作》

四瓜猶畏摘,兩瓜更何如!

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

家家有南畝,毋使婦人鋤。

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詩呢?戚繼光的妻子王夫人很賢德,戚繼光在微寒之時,她變賣了首飾資助戚繼光,後來王夫人還掏錢幫著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娶了老婆。所以據傳戚繼光是很怕他老婆的,其實有這麼賢良老婆,怕也是應該的。

戚繼美的老婆過門之後,長期生活居然和王夫人產生了重大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戚繼光才寫下這首詩,寫給誰看,地球人都清楚。

戚繼光的用意十分明顯。

兩個典故看完,黃台之瓜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m2epGwBvvf6VcSZY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