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必看
亞洲數字藝術展
ASIA DIGITAL ART EXHIBITION
// 往 年 回 顧 //
—— 2019
2019年5月,一場文化+科技大秀上演,12個國家和地區的活躍於數字藝術領域的藝術家,攜手創造了極具震撼的藝術世界,以數字藝術方式全新解讀和演繹亞洲文化,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32個藝術家及藝術團隊
10個國家和地區
31件頂尖數字藝術作品
12小時 x 58天開放
在本次參展的作品中
試圖以「打破時間的單向性」去探索
感受文化、藝術與科技的碰撞
保留對未知的無限想像
古代到現代,虛擬到現實,過去到未來
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場穿越時空的探秘之旅
亞洲數字藝術展
本次的三大亮點?
首次亮相
本次展覽有十餘位國內外新媒體藝術家傾力為該展進行了全新的創作,在本次展覽上的作品將是它們的首次亮相。
震撼的數字體驗
虛擬與現實技術、腦科學、生態藝術、沉浸式空間等,帶來超震撼的交互體驗。
頂尖策展人
邱志傑,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藝術家,策展人。
陳抱陽,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藝術家,策展人。
// 一點劇透 //
世界意識、人類文明、異時空重合、山海經、迷宮、夢境、轉世、消解末日情緒……
《世界處理器》
Ingo Günther(德國)
該作品是他跨越數十年創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他將數字世界展開在地球儀形狀的介面上,架空於此時此刻,是關於人類文明命運的想像。
《技術史地圖》
邱志傑(中國)
藝術家把他三十餘年水墨書法創作中紮實的筆墨與5G、AR技術相結合,既是對數位技術發展的梳理,也是通過新科技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再創。
《算法生物》
王志鷗(中國)
作為一種模擬人思維的算法,「神經網絡」一詞本身即具有鮮明的生物性,而透過人類數據標籤的算法鏡像,則猶如一則寓言:這種由人類親手創造出的工具,也必將重新塑造人類自身。
《惑》
程然(中國)
著名影像和跨媒介藝術家程然的VR藝術作品。一個被盜並已被遺忘的私人郵箱成為了信息發送者,上百個自動生成的人名成為建構虛擬城市網絡中迴蕩的虛無名單。
《新協定 VR1.2版》
Timur Si-Qin(德國)
虛擬現實影像作品由專門培養植物的燈和下面模擬的「自然環境」地貌以及VR設備共同構成。
《太陽工廠》
Hito Steyerl(日本)
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故事:工人們在動作捕捉工作室中,不斷地運動以產生人工陽光。在這件作品中,太陽象徵著權力和能量;而大眾,就像那些工人一樣,在數字化的現實中,以一種匿名化的、原子化的方式存在著。
《無去來處》
陳琦(中國)
此作品為藝術家和數字媒體團隊合作共同創作的空間影像裝置,用最新數位技術與設備完美呈現了光影之舞,不僅復原了自然觀照下的時間印痕,同時演繹了豐富的空間維度與生命情感體驗。
還有更多
等你來現場探索
展覽日期
9月26日-11月22日
(周一至周日 10:00-22:00,21:30停止入場)
地址
北京時代美術館
(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69號華熙LIVE·五棵松)
門票
早鳥票:68元(限量在售)
單人票價:98元
雙人套票:168元
優待票:68元(醫務工作者、學生、60周歲(含)以上老人、殘疾人以及軍人憑相關證件享受優待票價,入場時需出示相關證件)
速 搶 早 鳥 票
-觀 展 須 知-
觀展前請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公眾號菜單欄內提前預約;
1人1票,掃碼或持票入場;門票僅供單次入場使用;
購票人需實名購票,填寫相關信息;
1.2米以下兒童可在至少1名成人陪同下免費入場,成人需持票入場;
鑒於疫情因素,館內分時段限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eCAv3QBURTf-Dn5Yo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