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香港音樂沒落得這麼快,離年輕一代越來越遠?

2019-11-13   廣州直通車

「森雷地發,窩想喲帶雷回噶……」想必最近不少人在各種社交平台被這首歌里的粵語段落洗腦了,極具復古的旋律加上東北口音的粵語強調確實魔性十足。

不過回想起來,似乎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經歷了《月亮之上》《小蘋果》《起風了》等各種神曲的洗腦,而粵語歌曲卻一直在缺席,隔壁的閩南語系的都有《浪子回頭》和《大田後仔生》,曾經傳遍中國大江南北的各種粵語歌曲為什麼現在都難以見到了呢?

Part.1 粵語歌曲的流行香港文化功勞很大

讓我們先回到八九十年代,回到那個香港娛樂產業的黃金年代,粵語原創剛興起,在當時香港非常流行小市民風格的粵語歌。例如歌神許冠傑創作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歌曲,其中那句「我哋呢班打工仔」直到現在依然被傳唱,此外當年還有Beyond創作的勵志歌曲《海闊天空》、描寫母愛的《真的愛你》等題材。

然而音樂原創一直是有門檻的,香港娛樂產業就算再發展音樂原創的速度也不可能跟上產業的腳步,為了能大批量的造星,於是當時香港便流行起了日曲粵詞的風潮,而這樣的做法也間接促成了粵語歌曲在全國的風靡。

一方面當時國內的民眾缺少音樂素質的提升課程,對於歌曲的要求基本就是旋律上耳即可,而日本的音樂強大的地方便會作曲,正好貼合國內民眾的胃口,另一方面是國內的娛樂產業並不發達,網絡也不普及,而香港作為內地接觸成熟的娛樂產業的入口,這樣的日曲粵詞的編曲更很輕易的再內地流行開。

例如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張國榮的《風繼續吹》、王菲《容易受傷的女人》、張學友的《李香蘭》李克勤《紅日》等。

另外當時的四大天王對粵語歌曲的傳播貢獻也是極大,張學友93年專輯銷量超過300萬張,而其餘的三位天王也都憑藉著自己的個人特色,擁有一眾粉絲。當時的音樂獎項幾乎都在四大天王囊中。

除此之外,香港電影也在粵語歌曲的流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內地播放的香港電影大多採用國語(台灣)配音,但是裡面的粵語插曲或是結尾曲都是無法配音的,因此會原封不動的傳播到內地。比如《大話西遊》中的那首《一生所愛》。

Part.2 偉大的港樂時代開始落幕

雖然2000年前後,謝霆鋒、陳奕迅、鄭秀文、楊千嬅、古巨基等實力歌手出現。粵語歌依然閃耀,但已經缺少了往年的那種統治力,特別是老一輩的香港巨星要麼封麥,要麼就完全投入到國語的內地市場。

儘管之前的音樂運作模式讓粵語歌曲風靡一時,但是長久的運作也讓民眾開始出現了免疫,當時的香港樂壇依然還是最愛情歌,但是受限於題材,使得歌曲的旋律和編曲套路性很強,旋律缺乏記憶點,平淡無力。此外整個香港電影娛樂產業的衰弱,缺少傳播途徑的粵語歌曲也受到的影響。

另一方面,台灣音樂圈開始慢慢崛起,特別是以周杰倫、五月天、林俊傑這樣的原創歌手團隊的出現,風格的多變再加上本身就是以國語為主的特點,因此台灣樂壇很快就搶下了國內市場的大片江山,除了台灣樂壇,當時的國內樂壇也正在快速的發展,這也進一步擠壓了粵語歌曲的生存空間。

另外,很重要的是以粵語為主的廣東和廣西部分地區,越來越多的小孩也以普通話為主了,粵語都很少講了,再加上當時的台灣音樂風格更年輕化,很多小孩會覺得香港樂壇產出的粵語歌曲風格太老。

Part.3 現如今的粵語歌曲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雖然還有不少的粵語歌還活躍在市場上,但是大部分都是以老歌為主。目前的粵語歌開始不以量為主,而是慢慢走向了精品。情歌套路的失敗讓越來越多粵語歌曲音樂人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風格,電音,民俗,搖滾,現在的粵語歌曲也許傳唱度沒有原來高了,但是確實歌曲是更加的精緻了。

最後,你最喜歡的粵語歌曲是哪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