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鼠改變人生的2位古人,後來位及人臣,為什麼結局都很悽慘?

2020-01-26     知常容

今年是鼠年,大年初二,這裡先祝大家新年吉祥安康。

昨天聊了古人對仙鼠的看法,今天知常容想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古代兩位因為老鼠而改變人生的大臣。

這兩位是誰呢?

一位秦朝的丞相李斯,還有是西漢的御史大夫張湯,他們都是法家的代表。

風光無限

李斯力主郡縣制,鼓動秦始皇收天下之書,以吏為師,明法度,定律令,李斯的主張以及因他形成的隸書等對後世都產生巨大的影響。

李斯自己也達到人臣的極致,位列丞相之位,兒子娶秦國公主為妻,他長子有一次從守地回家,他設宴之時門前盛況極致。

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史記·李斯列傳》

張湯幫助漢武帝制定《越宮律》、《朝律》等律法,同時幫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作出重大貢獻。張湯雖然沒有位列丞相,但實際握有的權力一度在丞相之上。

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決於湯。——《史記·酷吏列傳》

這兩位起步都不高,李斯起步是一個郡的小吏,張湯曾自謙自己是起步於刀筆小吏,實際是接替父親長安丞之位。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被老鼠改變了人生。

老鼠改變了人生

李斯在微末之時過的很鬱悶。有一次上廁所時,他遇到一隻很瘦弱的老鼠,老鼠看到自己飛速地逃跑了。本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有老鼠不怕人的。

但是李斯後來巡視糧倉的時候又發現一隻老鼠,結果這隻老鼠居然一點都不怕李斯,反而盯著李斯,這讓李斯很受刺激。當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

這句話的大意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環境決定的。這句話估計被很多朋友奉為經典。

受了刺激的李斯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西入秦地,成為秦國成為時任丞相呂不韋的舍人,不久說服秦始皇成為客卿。後來經歷秦國的逐客風波,焚書坑儒,郡縣與分封之爭等事件,他始終處在權立的中心。

李斯做到人有沒有出息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環境,並且實踐成功。

張湯也因為老鼠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他年少之時呆在家中,有一次家中買了一點肉,結果父親回家發現肉少了。父親就責怪張湯偷肉,並且揍了他一頓。

張湯沒有辯解,他清楚肯定是老鼠偷的,但這樣跟自己的父親說,父親自然不信。所以他就開始找老鼠窩。張湯此時只是一個孩子,可見他從小就是一個狠人。

運氣不錯,張湯找到了老鼠窩,而且還抓到老鼠,結果他做了一件讓他父親大吃一驚的事情。他在審訊老鼠,並且一一記錄在案,最後將老鼠一一處死。這件事情恰好被他下班回家的父親發現。當他父親拿到他寫的卷宗。

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史記·酷吏列傳》

從此張湯被父親刻意朝這方面培養,走上了刀筆吏之路,張湯的官運沒有李斯這麼順利,很長一段時間呆在長安丞的位置上。後來周陽侯田勝入獄,受到張湯的保護。田勝出獄之後,張湯在田勝的提攜下就此走上平步青雲之路。他在處理陳皇后巫蠱案,陳皇后就是金屋藏嬌中的陳阿嬌。他通過深挖同黨,受到漢武帝的側目。處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的案件更是取得漢武帝之信任。

他的手段很高明,表面文章做的很好。很懂得漢武帝的心思,比如漢武帝想治誰的罪,他就派一個酷吏過去審,如果漢武帝並不想治一個人的罪,那麼他就派一個寬仁之人過去審。遇到漢武帝責問,他就說是自己做的不好,遇到漢武帝的表揚,他就說是漢武帝英明。

他對自己微末之時的朋友和他們的子弟也很關照,就算自己位列九卿之後,他也沒有擺架子。所以他受到很多人包括丞相公孫弘的讚美。

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其隆貴如此——《史記·酷吏列傳》

為什麼最後悲劇收場?

張湯和李斯都深得皇帝信任,為什麼最終都不得善終呢?總結起來有這麼幾條原因:

1、他們獲得官位方式是靠爭

獲取官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因為自己有能獲得,還有一種是自己去爭得官位,後者為大多數。爭就意味著自己能力不夠,有強行獲得的意思在,所以與爭相隨的自然是保。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不惜與趙高,胡亥合作,篡改秦始皇的遺命,最終扶蘇自殺,蒙家被清除。

張湯也是通過曲意奉承漢武帝打壓眾臣獲得重用,同時通過鑽營,偽裝自己,塑造形象來維持。

2、箭走偏鋒,殺戮太多,得罪人太多

李斯位居丞相之位後對儒生的打壓,推動焚書坑儒等。秦二世時對趙高權力形成阻礙,這些都構成危險因素。趙高想獨掌權力,李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被趙高幹掉或幹掉趙高。李斯入獄之後,本來秦二世並不想殺他。趙高讓自己的門客扮作御史、謁者、侍中去審問,李斯就實回答,趙高自然知道了,在獄中的李斯自然又被受到折騰。

後來秦二世派人來調查,他以為是趙高派來的,自然不敢說實話,最終使得秦二世認為李斯有二心,終夷三族。

張湯在審理陳皇后案,特別是處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的案件,他主張深挖,將打擊範圍擴大化,這種方式殺戮了很多人,同時得罪了很多人。

這裡有一個關鍵的人物嚴助,本來漢武帝想放過嚴助,結果張湯說不可以,引發嚴助的舉薦之人朱買臣的怨恨,再加上其他一些過節,朱買臣聯手御史中丞李文誣陷張湯,使得張湯不得不被逼令自殺。

3、法家的內生性決定

法家,特別從商鞅開始,有好結局的似乎還真的不多。比如韓非子被李斯陷害至死,李斯被趙高陷害而死。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而車裂,張湯被誣而死。

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高度依靠皇權,他們都會把路走絕,以帝王為最高標準,刻薄寡恩。比如張湯,史記記載他當時面臨的情況,千夫所指,除了漢武帝的信任。

則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咸指湯——《史記·酷吏列傳》

當帝王一旦對其無法信任,外面壓力就會摧毀他們,他們的災難就會開啟。

在他們為官的那一刻開始,悲劇就已經註定,因為行事太過於嚴苛,俗話說過剛易折。

要想獲得善終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他們始終獲得帝王信任或者握有絕對權力。比如諸葛亮治蜀雖然很嚴苛,但活著時始終握著大權,受到劉備,劉禪二代君主的信任,自然可以毫髮無損到善終。曹操亦是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Yi2428B3uTiws8KyS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