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君說
不想要承受網絡暴力,就不要施加網絡暴力。
作者 |敬一山
這兩天的微博平台,女星熱依紮成為風口浪尖的人物。11月2日,她轉發了數十條批評甚至惡意攻擊她的網友發言,現在部分發言已經刪除或不可見。身為明星,熱依扎對素人網友發言如此「睚眥必報」,自然引發很大爭議。
這是一次「非典型輿情事故」。如果按照大家習慣的標準,甚至可以說是熱依扎「自找的」。回顧這一輪爭端由來,是有網友批評熱依扎著裝風格過於性感暴露,然後沿著她自我炒作想紅的邏輯,繼續批評她曾坦誠的患抑鬱症也是炒作一部分。熱依扎在微博掛出了這番言論,並表態會起訴這個「無名網友」。
平心而論,就目前的網絡環境而論,那位網友的言論還真算不上「出類拔萃」。很多當紅明星,承受著比那過分得多的差評惡評,將之當做公眾人物必須承受的部分。但熱依扎不走尋常路,選擇了和網友開戰,因為她這耿直操作,又吸引了更多好事網友加入。有的是來惡意挑釁、逐流量而生,有的是來發表不同意見,但無論哪一種,只要被熱依扎轉發,大多會被她的粉絲跟進咒罵。
是非似乎變得模糊。熱依扎當然有權決定自己的人設,對差評她可以選擇隱忍,也可以選擇轉發和起訴。可如果她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和反抗者,在明知自己轉發可能給網友帶去暴力的情形下,是不是應該更慎重呢?且不說有些網友發言並不能算是惡意挑釁,就算是針對惡意網友,以暴制暴也只會惡化網絡生態。這不像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更像是情緒和情緒的對決。這可能也是一些吃瓜網友不願支持她的原因。
可是苛責熱依扎,又讓我覺得不忍。從始至終,她並沒有做過什麼衝擊公序良俗的惡行,即便是最受爭議的著裝風格,也是其個體自由,夠不上要承受諸多惡評。而且,公眾人物要承受惡評,更多是維權成本太大的無奈,不能當做一種天經地義的標準。尤其是考慮到熱依扎的抑鬱症病情,她對於言論的敏感就更可以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非要和她較勁、非要去刺激她的發言,更讓我覺得缺乏為人者起碼的善意。
事實上,挑釁熱依扎的人,有些是為了流量無所不為的營銷號,有些是惡意刷存在感。消費別人的痛苦,是怎樣的惡意?
對於那些惡意挑釁者,熱依扎真要去起訴,我們也樂見其成。可是熟悉網絡生態的,對熱依扎的「反抗試驗」走向,恐怕都很難樂觀起來。拋開抑鬱症、女權這些敏感議題不說,一個公眾人物要想在輿論場看不到差評、惡評,這本身就是極度理想主義的訴求。不能說理想主義有錯,但非要把理想照進現實,受傷的很可能是自己。在我看來,不切實際地為別人的理想主義點贊,近乎鼓勵別人去做犧牲品,也是不道德的。
另外還值得提醒的是,惡評和正常觀點之爭,中間的邊界很模糊。熱依扎轉發的那些網友觀點,有些可以看到明顯的惡意,有些即便拿到法庭上,只怕也無法追究其責任。這是判斷網絡暴力最為複雜的部分,理念上不會有人支持網絡暴力,可是若對網絡暴力的定義過寬,則有可能傷害網絡平台的言論自由。但願這一次熱依扎所引發的爭議,能增加更多人對網絡暴力的理解,而不只是培植起空洞的仇恨。尤其不能走向另一極端:把對自己或者自己偶像的所有批評都當做網絡暴力,然後以成倍的網絡暴力加以回擊。
這起風波給我們最有益的啟示莫過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想要承受網絡暴力,就不要施加網絡暴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哪怕躲在網絡後面。
※ 編輯|程仕才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