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秘密引進納粹德國科學家,總統親自批准「回形針行動」

2020-01-12   國史拾遺

德國這個國家在近代是比較尷尬的,由於歷史原因,德意志地區統一很晚,它崛起的時候錯過了瓜分世界的末班車,加上德意志又是中歐,夾在各方勢力中心,所以經常和周邊國家糾纏。

這導致歐洲19世紀後期一直到20世紀中期都相當不穩定,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挑起來的,當然,由於實力差距,德國最終失敗了。

但是,德國失敗是失敗的,德意志民族在近代的成就那也是舉世公認的,德國的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多少次技驚四座,令全世界嘆為觀止。

人才也是財富!二戰之後,德國成為砧板上的魚肉,財產被勝利者瓜分,人才的話,列國當然也不會放過!這些人才一個個可都是價值連城啊。

19世紀欣欣向榮的德國

理論上戰勝納粹的第一功臣是蘇聯,但因為國家特質、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原因,指望德國人去蘇聯是不現實的,所以蘇聯引進納粹科學家的成就有限;但美國可不一樣了,本身就是移民國家,而且財大氣粗,二戰之後,對於搜刮德意志地區的人才,美國那可謂是不遺餘力。

二戰末期,美國戰略情報局發動了一個秘密行動:Operation Paperclip,即回形針行動。專門挖掘納粹德國的人才。

德國研製的火箭

二戰時期,雖然德國總體實力比不上美國,但德國一些武器裝備的表現仍然讓美國驚訝不已,比如V-1、V-2飛彈、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等,美國人對研製了這些武器的人才非常感興趣,想收為己用。

但是,大家注意啊,這已經是20世紀了,不是古代,古代這麼干,那可能還是一段「人才遇明主」的佳話,但是20世紀是民族主義的世紀,接納敵對國人才是很困難的,不僅德國科學家們不一定吃你這一套,美國國內也有人強烈反對美軍利用敵人的技術人員為自己服務。

更糟糕的是,當時的德國還不是一個一般的敵對國,它受到舉世唾棄的納粹控制,這些人幾乎人人是劊子手,美軍內部的相關法律規定禁止與戰爭罪犯直接打交道,但問題是,在德國,都到了科學家和工程師這個等級了,那都是高層,都和納粹黨有緊密的聯繫,有的甚至真的就是戰爭罪犯。

但是,人才必須要!「二戰」結束後,截至1946年1月底,共有160名納粹科學家被秘密送往美國。但美國法律和民情不允許「納粹分子」入境甚至移民美國,美國聯合情報委員會給出建議,應當立即修改納粹科學家項目。

被帶到美國的104名納粹德國火箭專家,攝於德州布利斯堡(Fort Bliss)

1946年9月,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批准了「回形針行動」擴大範圍,搜刮納粹人才。為了防止各方阻力(包括美國國內的反對勢力,其它盟國),這個事情必須秘密進行。

美國軍隊派遣了大量秘密分隊,搜集納粹遺留下來的各種人才,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一些資料和圖紙。

有人想問,德國人會配合嗎?這要看什麼時候!二戰都結束了,納粹灰飛煙滅,這些曾經的高等人才現在都極為窘迫,有的還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被清算。在自己和家人連求生都困難的情況下,美國人帶你走,你走不走?而且,當時這種情況,給美國服務已經不算是叛國了,科學家也沒太多道德負擔。

揭秘「回形針行動」的報紙

走了,那不僅是安全有保障,而且還有榮華富貴啊。

根據統計,美國戰略情報局把超過1600名的原納粹德國科學家,工程師,這可真的是賺大發了。

這個行動名單中的首位是誰呢?這就是著名的納粹德國V-2火箭的研製的主要專家馮·布勞恩,此人二戰末期向美軍投降,當時我國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在為美軍服務,他也參與了「回形針行動」並負責過「招降」馮•布勞恩的工作。馮·布勞恩的火箭團隊、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阿圖爾·魯道夫等,這些科學家後來為美國的太空計劃奠下重要根基。

1945年5月2日,馮·布勞恩的弟弟和另外一位火箭工程師秘密地與美軍第44步兵師接上了頭,兩人騎著自行車,用極其蹩腳的英語說到:「我是馮·布勞恩,我的哥哥發明了V2火箭,我們要投降」,移居美國後,馮·布勞恩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間研究開發項目的主設計師,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號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1955年4月15日,馮·布勞恩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這個行動怎麼說呢?很聰明,很有價值但是並不光彩也不道德的,所以一直到現在,相關的資料都沒有完全公開。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