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鼓勵父母重新審視自己對親子教養的觀念,以及自己用什麼方式經營親子關係。父母也應該了解,有時候在當下認為是在愛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其實不是最有愛的處理方式。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但親子之間的羈絆幾乎是神聖的。書籍、藝術、音樂,甚至連廣告都歌頌著珍貴的童年時光。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告訴你,他們曾凝視搖籃里沉睡的嬰孩許久,享受這段美妙的時光,感受新生命的分量和喜悅,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父母知道他們肩負莊嚴的義務,必須保護、養育、珍愛自己的孩子;父母也知道這是個機會,他們會與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彼此陪伴,珍惜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個第一次:第一顆牙齒、第一個字、第一次走路、第一天上學,一直到第一次約會,然後終於抱了第一個孫子孫女(當然,我們都希望這一天別來得太早)。
親子之愛至此又開始下一個循環,迎接新的世代。
面對這個神聖職責,父母的心態無比莊重:看看他們為孩子投入的龐大資源就知道了。父母們讀遍了親子雜誌和書籍,四處參加親子教育課程;在咖啡店、在社群,父母們彼此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的行為問題。他們為孩子奉獻了驚人的時間、心力、資源,就算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為什麼?因為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孩子。
我們都明白,愛是奇蹟。許多人永遠不能忘記我們在生命中真正感受到愛的時刻(那些未曾真正感受到愛的人,也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能有這樣的機會)。父母對親生孩子的愛是如此強烈,懾人心魄。人類的愛是沒有極限的。難道不是嗎?
愛太多,很正常
我們無意貶損或責備家長,我們常與爸爸媽媽們來往;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是孩子的媽。把孩子教好難如登天,我們太了解了。我們只希望幫助家長意識到,自己以愛為出發點做出的決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長期影響。
如果你也是一般的父母,那麼多少會有點愛太多的傾向;事實上,幾乎所有父母都太愛自己的孩子了(也許除了極少數有心理疾患,完全沒辦法愛的人之外)。接下來就讓我們花點時間,看看你是不是也有下列傾向吧。(沒關係,這些事我們都做過。)
過度保護
出手救援
縱容
過度控制
在孩子哭鬧、撒嬌、發脾氣時妥協
為孩子做了太多決定
不合理的期許
沒有要求孩子對家庭做出貢獻
為了提升孩子的自尊而過度誇獎
讓孩子當家裡的霸王
長時間工作,換取富裕的物質生活
片面決定孩子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愛太多的定義
如果你符合上述任何一項行為(大多數的父母都符合了不只一種),那就代表多少也有愛太多的傾向。現在你應該已經理解,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愛得太多只是一種人性,也是教養過程中的一部分。不過,你應該也注意到了,這種做法長期來看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簡而言之,這就是我們對愛太多的定義:父母以愛為名做出某些行為,但這些行為對孩子並沒有好處。
好消息是,愛太多是人之常情;更棒的是,你可以改善自己的教養方式,為孩子做好準備,在現今的世界裡獲致成功。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是「成為社會中快樂、有貢獻的一員。」孩子的快樂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同時他們也學到了必備的生活技能,為勇氣與自信打下基礎,養成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爸媽的夢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Q00GnMBnkjnB-0zaD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