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18至34歲青年是成人中最焦慮的群體,罹患抑鬱症比例最高。其中無業失業退休人員的抑鬱水平最高,其次是學生群體。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中,有30位代表齊發聲,關注國民心理健康,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管理制度,將心理教育納入青少年學習體系等等。
由此看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經不容忽視了,做為父母,我們肩負的家庭教育中也必須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了,否則抑鬱離孩子真的不是很遠。
美國研究者的調查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4%~2.5%,在青少年中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對於青少年而言,抑鬱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危害
抑鬱症就像一個隱形殺手,它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2017年,一名初中學生從家中11樓跳下。隨後,他的媽媽因為悲痛欲絕,也跟著跳樓身亡。他在遺書中寫道:我這一生,從來沒給你們爭過光,有時還老惹你們生氣。希望你們不要記恨我,我只想說,能做你們的兒子,我很幸福。我要對大家說,謝謝你們一路陪伴。我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一切都因為我。
在他的遺書里,透出一種深沉的絕望,我不值得,都是我的錯。絕望、自卑、內疚,這些都是抑鬱症的症狀。
這幾年,類似的新聞有很多,親人往往後知後覺,開始覺得孩子品學兼優,樣樣都好,可慘劇發生之後,才注意到孩子之前有種種不同於往常的行為,但也只能一聲嘆息了。
根據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學會的說法,下述症狀都可能意味著孩子患有抑鬱症:
1. 經常悲傷、流淚或哭泣, 感到絕望。
2. 興趣降低,或者無法享受以前喜愛的活動。
3. 持續的無聊,低能量。抑鬱症的標誌是無法享受快樂,並存在情緒低落,逃避和自閉。
4. 社會隔離,缺乏溝通。對拒絕或者失敗極度敏感,在人際關係方面存在困難。
5. 自卑和內疚。孩子覺得自己不好或者價值不大,如果問他:「你對某人重要嗎?」抑鬱的孩子會給出否定的答案。
6. 易怒或者敵意增加。這一點兒童抑鬱區別成人抑鬱的一點,成人抑鬱一般不會暴怒,但是兒童會出現這一症狀。
7. 經常抱怨身體疾病,如頭疼和胃疼,但往往查不出病因。經常缺課或在學校表現不佳,學習成績突然下降。
8. 注意力差,飲食和睡眠模式發生重大改變,談論或試圖離家出走。
9. 自殺或自我毀滅的行為想法或表達。
克利夫蘭大學醫院醫學中心的兒科心理學家金伯利·伯克哈特說: 「在抑鬱的兒童和青少年中,你可能會注意到更多的易怒和失去興趣,而不僅僅是悲傷或沮喪。」。
她建議說,自殺或者離家出走有抑鬱傾向的信號很明顯,一定還要警惕一些不明顯信號, 比如睡眠習慣的改變,如睡眠太少、過多或小睡一會兒;避免或不喜歡他們曾經喜歡的活動;退出親友;思維或注意力不集中;學校表現的突然下降。
# 兒童抑鬱症的誘導因素
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兒童青少年抑鬱與父母婚姻關係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
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保護也會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
父母的性格敏感,多疑等,也會成為導致孩子抑鬱症發病的重要因素。
2
人際因素
人際關係的好與壞,主要表現為孩子是否能夠在社會群體中感受到自我價值。
其中,對同學關係的感受、喜歡或厭惡老師這兩項的影響力更大一些。
人際交往是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的路徑,尤其是性格敏感、情緒化的孩子,更是如此。
長期處於不受歡迎的人際環境里、或者突然換了新環境,都易使孩子出現抑鬱情緒,如果家長發現的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易造成抑鬱症。
3
應激性生活事件
兒童青少年抑鬱的促發因素主要源自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壓力,即各種應激生活事件。比如轉學、搬家、父母離異、學習壓力過大、被欺凌、經歷重大自然災害等。
身體健康水平低下的兒童更易產生抑鬱及焦慮情緒問題。
4
遺傳
家族裡有抑鬱症的,孩子患抑鬱症的風險比普通家庭會提高10-20倍,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遺傳的影響。
# 發現孩子有抑鬱症狀怎麼辦?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抑鬱症只能由專業的醫生來診斷下結論,比如精神科醫生,切不可隨意猜測。
#如何避免兒童抑鬱症
1
父母學會傾聽孩子
孩子的情緒一般是不加掩蓋的,如果父母多加註意,很容易就從孩子的話語裡,看出他心情如何。當孩子有疑惑、有問題時,父母要開誠布公地和孩子談談。
切記,傾聽的時候不要要過多的評判。
2
規律的生活
即使整個家庭正處在變化當中,也要儘量讓孩子的生活保持規律。
比如固定的睡覺時間。固定的三餐時間、學習時間和遊戲時間都可以一直保持。
儘量不要讓孩子熬夜太多,壓力太大。如果孩子總是很疲憊的話,也會導致問題發生。
3
注意到孩子做的好事情
鼓勵孩子,說他們做得好、想得周到,和他們一起慶祝成績或進步。
記得,多擁抱孩子,父母溫暖的懷抱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4
減少家庭中的衝突
如果實在不能避免衝突,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說清楚:這是爸媽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問題,是爸媽的事情,不是你的錯。
5
多運動,這是重中之重
加拿大兒科學者的研究發現,經常鍛鍊的兒童——特別是經常從事跳舞或球類等劇烈運動的兒童,較少出現抑鬱症症狀。
加拿大SickKids醫院的精神病專家Daphne Korczak建議:即使你的孩子現在看起來陽光活潑,也最好讓他們儘早動起來,5-17歲的孩子每天要做6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
讓孩子動起來的關鍵,是要讓孩子做他們感興趣且感到興奮的運動,而不是把運動當作一件必須完成的苦差事。
說一千道一萬,對孩子的心理疾病來說,最好的「藥」還是父母的愛。
END
為了不錯過我們的推送,
請將我們設置為 「星標」或者點擊 「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