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芝罘的那些山中都有些什麼?

2019-07-26     天下新鮮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畢業分配來到煙台市芝罘區。

雖為煙台地區的人,但這是我第一次踏上芝罘的土地,甚至連芝罘的「罘」字都不認識,就像上高中第一次進招遠縣城,上大學第一次見到大城市,心情好像都一樣,充滿著忐忑不安與殷殷期盼。

工作和生活安頓下來以後,開始靜下心來觀賞、探尋這座濱海小城。小城不大,沒多久就逛完了市區主要景點,就和一同來到芝罘區的同學商量去爬芝罘區周邊的山。

1

當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大把的閒暇時間。於是相約去找找東山上的開花石。

開花石的名字很古怪,讓人一聽就充滿了期待。星期天一清早,同學們就按打聽好的路線,沿桑園路向上爬,路東有一所蠶絲學校,主樓兩端各矗立著三層方尖頂角樓,典型的哥德式建築,看來這座海濱小城深受開埠文化影響。再往上走就到了開花石,遠遠看去還真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開花石坐落在陡峭的山脊上,很遠的地方就可看見,不知哪位前輩給這塊石頭起了這樣既形象傳神、又令人遐想的好聽的名字。

百年前的開花石

年輕人不知疲倦,又打聽著去探索離開花石不遠的魁星樓遺址。

魁星樓建在岱王山北麓祈雨頂上,據記載系奇山所城裡劉姓大戶所建,為磚木結構的六角三層塔式建築,1966年被拆毀。我們到了那裡,只見到一堆殘磚斷瓦,頓生思古之哀嘆。如今穿山而過的隧道命名為「魁星樓」隧道,可見「魁星樓」的舊貌仍然在老芝罘人心中魂牽夢繞。

大家沒有玩夠,索性就朝著主峰爬去,爬到半山腰,大家幾乎同時發現,眼前有一個黑黑的洞口,洞口外滿是順著山坡傾倒的碎石塊,拱形洞口用水泥抹得很整齊,往裡看,黑黢黢的,應該是防空洞。

年輕人好奇心強,一致同意進去探探險。於是簡單準備一下,就往洞裡走去,一開始還有微弱的光,越往裡越黑,於是點燃了提前準備的松枝繼續往裡走,走了不知道多長時間,忽然發現前面洞口有亮光,大家加快腳步,很快跑出洞外。舉目四望,原來穿過了防空洞,來到山的南坡,這是一個貫穿山南北的防空洞,應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大家感到既刺激又興奮,真是一次難得的探險之旅。

這次活動勾起了我探索芝罘大山的慾望,暗暗下決心要將芝罘區的群山踩在腳下。從此以後,一有時間就爬行在芝罘周邊的山脊上,逐漸成了一位爬山「驢友」。下面我就詳細說說芝罘區的那些山。

2

芝罘區作為煙台中心區,坐落在黃海之濱,坐南朝北,面朝大海,背靠群山,西北處一棵巨大的靈芝——芝罘山,突出在海上,中部濱海圓圓的煙台山像從神秘的大海中隨潮湧上來的碩大的珍珠矗立在那裡。芝罘區三面群山,如一道天然屏障,將繁華的芝罘區攬入懷中,極盡呵護。

橫亘芝罘區南部的山脈,東西走向,稱為奇山山脈,相對於芝罘山的北山,市民一般稱為南山。東起岱王山,海拔401米,是群山的最高峰,向西經黑塔山、塔頂、西迄蓁山。山體總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其中塔頂是塔山最高峰,海拔397米,因此處曾建有三合塔而得名,古塔早已坍塌,現在古塔原址新建的三合塔,神韻依舊,巍峨挺立。相傳曾有仙人在塔頂對弈,山下百姓又稱此山為棋山,後演變為奇山。奇山、塔山為同一座山。

奇山山脈是芝罘區的主山脈,向北向南又分出很多支脈。

先說向北方向的,東部從主峰岱王山北行余脈經魁星樓、巋岱山迄海,東炮台就建在巋岱山上,形成了芝罘區的東部屏障,也成了芝罘區和萊山區的自然分界線。西部北行山脈蓁山、蠍蟒頂、金黃頂、乳子山、婁子山、經西炮台、垛山傾伏於濱海平原。中部北行山脈蠍子頂、小璜山、毓璜頂,余脈至煙台山迄海。

奇山山脈中段南行分支呈「手掌狀」,有左、中、右三路。

左面有荊子山,中路有蛤蟆石、峰山、五卒山、馬山、炮山,右路有黑塔山、平頂山、老虎頭。西段南行分支,老虎山、馬山、炮山、車山,止於圍子山(黃務夾河北、東珠岩村北,海拔140米)。西南行分支,金夼頂、古墓山、晾甲山(相傳唐朝薛禮東征時曾在山上晾過盔甲)、桌山;奇山山脈東段南行有岱王山、鳳凰山、玉皇頂。

爬山很辛苦,但樂在其中。山上許多奇異之處,令人流連忘返。

在岱王山主峰南側山脊上,人跡罕至之處,有一叢奇石,呈鐘乳石狀態,高的2米多,大多都是1米多,大大小小二十幾塊簇成一團,明顯跟周圍山貌不同,很像雲南「石林」,應屬喀斯特地貌,這在北方少見。從各個角度看,有不同樣子,讓你覺得這叢小石林,像舞台上的眾演員,不斷變換著身姿,盡情地展示她的美。這個地方成了我的「自留地」,間隔一段時間就來看一看。

山中奇石

山中的植被很豐富,多年的植樹造林,芝罘的群山全部得到綠化,煙台這座濱海城市更美了。許多原生植物也默默地在原生地恣意生長。

在主山脈一處幽深的山谷中,我發現一片野葡萄叢,分布在谷底谷坡上,大概有10畝左右樣子,摘下葡萄嘗嘗,又酸又澀。

後來偶然認識了張裕葡萄酒公司釀酒師,才知曉了煙台野葡萄的知識。1871年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張弼士,在印尼雅加達出席法國領事舉辦的酒會,那位法國領事曾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隨英法聯軍來到芝罘,發現那裡漫山遍野長滿野葡萄,宿營期間士兵們採摘後私自釀成酒,口味竟然不錯。苦於徵戰的法國兵甚至有過夢想,戰後留在這裡開辦公司,專做葡萄酒生意。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廣東人張弼士多次考察了煙台的氣候、水文、土壤等狀況,從法國與煙台相同緯度的波爾多地區,引進優良的葡萄品種,與煙台野葡萄嫁接,成功培育了適合釀造高檔葡萄酒的葡萄品種。1892年,他斥資300萬兩白銀成立了煙台張裕釀酒公司,購下葡萄園,建起帶有現代化色彩的釀酒工廠。

現在煙台被稱為「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煙台的野葡萄功不可沒。

3

膠東半島,北與遼東半島遙相呼應,共扼京津門戶,戰略地位重要。煙台自古就是海防前沿,連名字都是因建軍事要塞而得。芝罘的那些山中,自然也留下了各朝代戰爭遺蹟。東炮台、西炮台修舊如舊,得以完整保留,煙台山上的烽火煙墩也在原地基上重新建成,但群山中仍藏匿著些許烽火台,不仔細尋覓難見真容。

有段時間,為了尋找烽火台遺址,還真讓我爬了許多山。

奇山山脈中段有一座山叫黑夼山,山的頂峰有並排兩座烽火台,大烽火台方形,向上逐漸收攏,殘高約3米,每個邊長近4米。相隔5-6米有一座小烽火台,圓形。兩座烽火台,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塊砌成,隨石塊形狀、大小、高低、寬窄依次搭配而建,小縫隙也用石塊填塞,很有美感,應是經驗豐富、手藝精巧的石匠所為。

黑夼山烽火台遺址

鳳凰山南側的玉皇頂山上,原也有一座烽火台,大部已毀,只留殘存地基。

所幸在芝罘區只楚街道辦事處宮家島村北,夾河東岸,有一座宮家島烽火台,保存完好,已作為省級文物保護起來。此烽火台是典型的明朝烽火台建築樣板,外部用石塊砌成,內部填土夯實,東西12.3米,南北13.9米,是明朝沿海防倭的實物見證。

宮家島明代烽火台

在多年爬山的過程中,我跟當地人攀談,聽到了許多故事和傳說,任何一座山、一座廟、一個村的名字都有典故和來歷。了解得越多,越覺得其中文化內涵豐富,就像在翻閱百科全書。

奇山山脈北坡較陡,南坡較緩,南坡多條支脈中溝壑縱橫,雜木叢生,毒蟲泛濫,禍害百姓,傳說玉皇大帝為了解救黎民之苦,派三個女兒下凡修塔鎮邪,大女兒勤勉,一夜之間就在塔頂南側山脊蛤蟆石下建起一座白姑塔,在遠陵夼村西,前些年遺址尚存。二女兒精明,黎明前建成黑姑塔,位置在虎頭山上(現萊山區檢察院辦公樓樓後)。唯三女兒睡了懶覺,雞打鳴時醒來,一看,天都亮了,就把虎頭山旁邊的無名山頭一平了事。所以以後這山就沒了尖,百姓起名叫平頂山。山頂上只留下兩塊巨石,形似鳥蛋。不知多久以後,兩塊石頭忽然爆裂,一道彩虹飛升天際,兩隻巨大的金鳳凰在天空展翅盤旋。於是百姓就給奇山山脈南行支脈起名鳳凰山,在鳳凰山南側的山上建起玉皇廟,山也被稱為玉皇頂。

市中心的玉皇頂,清光緒年間玉皇廟重修時,由文人雅士提議為避諱玉皇大帝,更名為毓璜頂。鳳凰山下的老百姓可沒有那麼多顧忌、講究,至今仍稱玉皇頂。

芝罘區的成名、發展、壯大,得益於周邊山與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困於群山阻隔。東面、南面、西南面,高山林立,過去僅有幾處山口與外面相通,近些年雖有所改變,但在中心區建設已飽和的狀態下,發展空間極度受限。市政府通盤考慮,已開始實施大的動作,建設橫跨幾個區的東西大動脈——塔山南路。屆時,高新區、萊山區、芝罘區、福山區將連成一體,為芝罘區發展增加新的活力。按規劃塔山南路將新建四條隧道,分別穿越鳳凰山、平頂山、蛤蟆石及勝利南路西側山體,總長14.14公里,芝罘段總長10.21公里。

4

說起芝罘的山脈,千萬不能忘了芝罘山,那是芝罘區的根與魂,芝罘的名字還是因芝罘山而得。

芝罘山,又稱芝罘島,當地俗稱北山,這是相對於芝罘區南部奇山山脈——南山而言。芝罘島位於芝罘區北部海面,以連島沙壩與大陸相連,島上為丘陵低山地形,是中國最大的、最典型的陸連島。因始皇、漢武多位帝皇登臨而聞名。主峰老爺山海拔298米,主峰因遠觀像關羽撫須讀《春秋》樣子而得名。

芝罘山南坡緩,北坡長期受海蝕破壞形成懸崖絕壁,山的南北兩側有海蝕柱,南側「石公公」,上粗下細如火炬狀,酷似戴著斗笠的漁翁,國內少見,上世紀60年代因影響航道被完全炸毀。北部「石婆婆」今仍在,金字塔狀,形似曲頸駝背的老婆婆盤坐波浪中,身旁還放著一個針線笸簍。

山的西北海域,還有一塊海蝕石——摩羅石,側觀形似僧侶誦經所擊之木魚,漁民大多稱之為摩羅盂子。

我除了多次步行探尋芝罘山,還乘快艇近距離去觀摩「石婆婆」、「摩羅石」及山後幾個很深的海蝕洞,接近山後陡峭直壁,在陰暗的底部,山崖對人的心理有很強的壓迫感,不臨其境,很難體會那種感覺,至今想起仍有不寒而慄的感覺。

芝罘島山脈,西起芝罘島山西頭,經老爺山、東旺山,東越大海,經寧海砣子、舵羅頂、擔子島、柴島至崆峒島北山。在芝罘區海中北部形成一道擋風阻浪的屏障,確保芝罘灣內風平浪靜,使煙台港成為優良的天然海港。

時間長了,芝罘的山瞭然於胸,山中的溝溝坎坎,山峰的縱橫交錯,山溪的彎彎曲曲,山上的怪石嵯峨,山林中的奇花異樹,山谷中的古廟寶剎,山頂的奇峰高塔,山下的村莊古宅……像一幅幅畫面在腦海中閃過,最後形成完整清晰的三維地圖,是那樣逼真:

芝罘的群山就像一把古典的皇宮椅,坐南朝北,穩穩噹噹地放在那裡,椅背是奇山山脈,東椅圈是岱王山至巋岱山,把手是東炮台,西椅圈是蓁山、金黃頂、婁子山、垛山,把手是西炮台。同時又像東西兩條巨龍,探頭入海吸水。中間的圓圓的煙台山,像璀燦的珍珠,特別是晚上,光芒四射。市中的毓璜頂順著山脈操縱著珍珠般的煙台山,眼前的景象就是一幅完整的二龍戲珠圖。芝罘區真寶地也!

家住芝罘區,作為芝罘人,倍感自豪!

文/徐言起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NT9MWwB8g2yegNDQM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