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馨蕊(爸媽進化論主筆)
前陣子有條新聞讓人痛心。
四川有位父親,帶4歲兒子去飯店,正回復幾條微信消息,抬頭兒子就不見了。
兒子失蹤後,他發瘋一樣尋找,卻哪也沒有兒子的身影。
十天後,警方只找到了他兒子的屍體。
他兒子被發現在工地樁孔內,早已不成人樣,距離他們要去的飯店不到五百米。
網友說:這個爸爸要後悔一輩子,他才最應該負責任。
難以想像,4歲的孩子,在那濕冷的樁孔里,該有多麼絕望。
有的父母,雖然給了孩子生命,卻不願承擔照顧他的責任。
有人說:孩子出生前都是小天使,他們曾趴在雲朵上,挑選自己的父母。
他們於千萬人中選了你,可千萬別讓孩子後悔,切記不可以做這三種父母。
01
不要做 「粗心大意」式父母
我國每年有超過20萬的14歲以下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而其中六成的意外在發生時,孩子的父母或監護人就在身邊。
青島海灘上失蹤的8歲北京雙胞胎姐妹裴元瑾、裴元桐。
溺亡的雙胞胎姐妹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事發之前,兩個孩子在玩,她坐在離孩子幾米遠的地方看手機,「看一會兒手機,看一眼孩子」。
後來還看見她們和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所以有點鬆懈,等她再看了兩眼手機發個朋友圈之後,再抬頭看孩子,發現孩子不見了……
就是疏忽了那麼幾分鐘,孩子就出事了。
一次次這樣那樣的悲劇都是因為父母的不走心,父母的粗心大意就不能警醒一下嗎?
孩子生下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他們帶好,撫養成人是最基本的責任。
我們應該在其中享受身為人父、身為人母的喜悅,而不是重重壓力,認真對待多一些高質量陪伴就會少一些粗心大意的後悔。
張貴勇 《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說,細細品味,陪伴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施捨,而是孩子給予父母的恩惠。
願父母們能早些明白認真陪伴的重要,千萬別等孩子不需要了,才知道珍惜。
02
不要做「填鴨式教育」式父母
《少年說》中,拋去那些兄弟閨蜜初戀和感恩不說,我們來談談那些只有在台上孩子才敢對父母說的話。
多少孩子上台前就對主持人說"我媽一會兒會懟死我",或者在台上控訴父母逼著自己為了學習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只想說,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但是,中國式的填鴨式教育,把孩子們一個個給扭成了標準的模樣。孩子本來是很想和父母袒露心聲的,而在家裡卻沒有任何機會如訴說。
父母自詡自己是為了我們好,強加一切在孩子們身上。
父母一味的以自己覺得的好強加於人,只會適得其反,畢竟,每個人的人生看似相似,有很多可以模仿的經驗,但其實每個人的境遇都有所不同,別人的成功永遠不能複製,別人的失敗也許你一輩子也遇不到。
正如清朝的趙翼在《論詩五絕》中曾說的關於論詩的絕句「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這類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並不是你給的好--都是他想要的好。也並不是你所謂的為他好就真的是好。
03
不要做「偏心眼」式父母
熱播劇《完美關係》中,邦尼真是一個可憐又可悲的角色,可是在現實中不難找出這樣的人,在大城市中想混出點樣子,卻點滴不願提起她的過去,她的童年。
到底是什麼讓她如此「懷恨在心」難以忘懷呢?他有一個不疼她不愛她的媽媽,無限的偏袒著家中的弟弟,無半點為她著想。
邦尼媽媽在邦尼上大學時候一分錢都沒出過,在上海出現一張口向邦尼要十萬塊給兒子上補習班,在林肯面前也是露出了重男輕女的思想,這應該是2.0版本的偏心媽。
「給弟弟花錢是應該的,我白養你了,白給你花錢了」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上來就是一副尖酸刻薄的樣子,她媽不講道理覺得邦尼就是得給她兒子錢。
而且邦尼弟弟很不懂事,就是被寵壞的孩子,每當邦尼要教育他,媽媽都會橫加阻攔。
在這種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只會像邦尼一樣,無限的掩蓋住自己的悲傷,不對外人提起,對她的人生一輩子都有著揮之不去的陰影。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在沒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愛只能使孩子畸形發展」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值得被尊重,值得被愛,請您「且生且尊重!
願父母們都能寵愛自己每一個孩子,給他們所需要的愛與呵護。
04
生活中的細膩成就孩子的大未來
之前看《爸爸去哪兒》讓很多人覺得裡面的黃磊對於多多的教育簡直太完美了,多多非常的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她會在菜市場調解曹格兒女的小爭吵,也會在小朋友走模特秀時學著當一個好導演,會考慮到大人的想法也會照顧到小朋友的感受。
之所以會這樣,也少不了父母的用心付出才會有這正比的回報。黃磊經常會在微博中曬出給孩子們做的飯菜,看賣相就知道是走心之作。生活中的細膩培養了孩子的好性格,從而成就大未來。
黃磊對女兒的教育理念:自由、自主、安全、健康。
黃磊對女兒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很多父母學習,黃磊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想法,給孩子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讓孩子義無反顧的去生活,更好的追求了生活的真諦。
愛是獲得,更是給予,是一份對所愛之人的責任與擔當。多賦予一份愛會讓孩子們的未來更廣闊。
在生活中,既然選擇了做父母就再努力一點做個好父母。對孩子多一些高質量陪伴、多一些溫暖的關心、多一些認真的傾聽、多一些從心的尊重
作者簡介:蘭馨蕊,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親子寫作營第6期學員,用心譜寫人生真諦,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