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不是波斯灣國家,為何能加入海合會?

2019-07-02     獨行客地圖帝

波斯灣西岸有七個阿拉伯國家。除了伊拉克是世俗制國家,另外六國全是君主制國家:沙特、卡達、阿聯、巴林、科威特、阿曼。這六個國家都是以阿拉伯人為主體,又全部是靠賣石油、天然氣發財。無論是從語言、風俗,還是經濟模式上,六國有時是可以被視為一個整體的。

基於此,1981年5月,海灣六國成立一個組織,就是著名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委會(簡稱海合會)。不過,關於海合會,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伊拉克也是阿拉伯國家,也位於波斯灣,也靠賣石油、天然氣發財,卻不是海合會成員。更「離奇」的在於,海合會現在已不是六個成員國,又多了一個「兄弟」,這就是葉門。要知道,葉門壓根就不是一個波斯灣相關國家,距離波斯灣有好幾百公里。

伊拉克與海合會成員國有過節,比如伊拉克早就想吞併科威特,與沙特也沒少吹鬍子瞪眼。但是,葉門和海灣「老大」沙特,其實也是有恩怨的。1934年,葉門和沙特曾爆發一場大戰,結果葉門戰敗。作為戰敗國,葉門被「保護」沙特的英國割去了大片土地給沙特。現在沙特西海岸最南端的城市吉贊,就是當年從葉門割來的戰利品。

六十年代初,南北分離後的北葉門,國王巴德爾被推翻,成立了世俗制國家。南葉門更不用說了,差不多複製了蘇聯模式,這極大威脅到了沙特等君主國的統治。而且,同為世俗化阿拉伯國家的埃及支持葉門,這就得罪了沙特。為了維護君主制,沙特討厭同為阿拉伯人的伊拉克與埃及,遠在討厭君主制的伊朗(當時為巴列維王朝)之上。

在北葉門推翻巴德爾王朝的過過程中,就遭到了沙特的強烈反對,沙特出錢出槍,與埃及在北葉門打了一場代理人的戰爭。而南葉門被蘇聯視為南下印度洋、控制波斯灣——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的戰略跳板,沙特與南葉門的關係也是劍拔弩張。

1990年兩個葉門統一後,葉門與沙特的關係才逐漸緩和下來。直到2001年9月那次著名事件之後,出於反對極端勢力的考慮,兩國關係走得比較近。

葉門雖然是阿拉伯國家,但是葉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非常少,經濟發展困難。而沙特等六個阿拉伯兄弟靠賣石油、天然氣發了大財,葉門就想擠進海合會,讓阿拉伯六兄弟幫助自己發展經濟。1996年12月,葉門正式向海合會提出入會的請求,結果引發支持派、反對派的激烈爭論。

反對葉門「上山入伙」的主要理由,大致有幾點。首先,海合會,顧名思義,是指海灣阿拉伯國家。可葉門在地理上雖處屬阿拉伯半島,卻和阿拉伯灣(波斯灣)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就是讓伊拉克入會,理由都比葉門充分,伊拉克至少還有幾十公里的阿拉伯灣海岸線。如果讓葉門入會,那麼「海合會」這個名稱就名不副實了。海合會必須改名為半島會(阿拉伯半島國家合委會),顯得不倫不類。

另外,反對派瞧不上葉門的經濟。認為葉門太窮了,再看看海灣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個個財大氣粗。葉門已經探明的可供開採的石油資源只有約5.7億噸。如果讓葉門加入海合會,那就意味著富有的海灣六國必須出重金支持葉門發展。比如放開葉門的勞務事務,讓數以萬計,甚至是數以十萬計的葉門人來海灣富國打工。有些海灣富國的人就想:我們自己賺的錢,憑什麼給與海灣八竿子打不著的窮國葉門,還拉低了海灣國家富有的國際形象。

實際上,富有的海灣國家之所以富有,完全是因為石油、天然氣,這是自然形成的。有一種說法,如果沒有油氣,海灣國家的生活質量比非洲還不如,他們賺的錢,並沒有多少是靠他們的聰明智慧獲得的,完全就是命好。海灣國家的反對派瞧不起葉門,就像七個人出門,有六個人各撿到一個大小不一的金元寶,然後鄙視那一個沒撿到金元寶的,不帶這個人玩了。

圖-葉門人

支持葉門加入海合會的人,則明顯更有戰略眼光。他們認為葉門是不屬於海灣的地理範疇,但是我們海灣國家賣油給誰呢?歐洲是主要客戶。那麼,從波斯灣運油到歐洲,最方便的通道就是從曼德海峽進入紅海,出蘇伊士運河。而葉門,是所有阿拉伯國家中唯一一個擁有曼德海峽控制權的國家(沙特西海岸也瀕臨紅海,石油出口不完全依靠荷姆茲海峽)。曼德海峽分為大海峽與小海峽,小海峽是指丕林島與葉門陸地之間的海路,稱為伊斯坎德海峽,這是進出曼德海峽最重要的通道。所以,葉門實際上是海灣國家的西大門,把葉門拉進來,等於海灣國家間接控制曼德海峽,何樂不為?至於給葉門的經濟援助,對於財大氣粗的海灣國家來說,那能花多少?

圖-葉門人

當然,也有懷疑派。這一派認為應該拉葉門入會,方便海灣國家進出曼德海峽,但又認為葉門不是君主制國家,和海灣六國同床異夢。最終,還是支持派占了上風,畢竟曼德海峽對海灣國家來說實在太重要了。2001年12月,葉門加入了海合會。雖然只是部分加入,比如只參加勞工、衛教等領域,但至少也算是成員之一了。

更多波斯灣歷史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MimxmwBJleJMoPMBV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