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快手都在跟自己較勁。
如果安於中國Snapchat的定位,快手早已完成任務,估值只高不低,如果學instagram找個小扎式金主,拿著支票的騰訊就在門外。
但宿華和程一笑仍然相信快速商業化主宰自己的命運。
2016年12月7日宿華接受網易科技採訪時,提到了快手即將啟動大規模的商業化,當時被看好的有信息流廣告、電商、直播、遊戲、增值服務等等,但真正做起來的是直播。
快手商業化每前進一小步,都是直播帶貨的一大步,去年快手電商完成350億的交易額,讓宿華和程一笑定下了今年1000億的小目標,後來行情水漲船高,又從2000億翻到2500億,這幾乎是秒殺淘寶直播的水平了。
快手終於亮出了商業化的最後一張底牌,無論辛有志、散打哥的封殺和出走,還是新晉一姐董明珠的強勢出擊都沒有改變這一點。
格力珠海總部的那場直播,快手明星「二驢」夫婦和山東電視台主持人李鑫全程陪護,公務纏身的董明珠反倒像是串場走秀,來去匆匆,3小時完成3.1億銷售額,其中零售價2499元的1.5匹空調賣到1799元,700元差價幾乎是雙11所僅見,董明珠不做虧本生意,背後補貼的還是快手。
二驢一語道破天機,「來格力專場,薅快手羊毛」,這個玩法就是抄了拼多多的作業,去年618拼多多為了讓沉下來的流量再升上去,聯合品牌商家掏了100億元補貼,其中最大的爆款就是號稱史上最便宜的iPhone,據說某款機型比官網低了2811元。
蘋果不打價格戰,這就是拼多多的自嗨。
快手的套路很清晰,先用千萬補貼吸引格力入局,再送總粉絲6500萬的三位紅人給董老闆暖場,埋單的是觀眾,圈粉的是場外眼紅的各路大佬,這就是快手自證商業化能力的一場超級真人秀,至於董明珠,有人掏錢又貼流量,她何樂而不為。
說了兩年的快手商業化,實際就是在復刻拼多多。
美團王慧文曾經把中國網際網路的生意歸結為AB面,A面是供給和履約都在線上,B面是供給和履約都在線下,快手正在做的就是從A到B。
線上策略一直在升級,去年10月快手的營銷平台更名為磁力引擎,重新梳理了人、內容、流量和創意四大要素的流轉機制,開放的快手小店和門檻極低的快接單豐富了創作者的變現手段,有粉絲護體的頭部紅人則能聚合更多的商業資源。
快手與拼多多的差異在於人群穿透的方式,拼多多是關係鏈信任,快手是老鐵圈層認知,流量成本可控,邏輯不同但互通。
線下玩法就是徹底COPY了。
這兩年電商都在講to b故事,淘寶是講給希望數字化升級的企業,拼多多講給過剩產能,大家都在發展穩定可控的線下生產基地。
快手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劃出更漂亮的微笑曲線。
第一個波峰當然是低價衝量,兩個殺手鐧分別是白牌和網紅自建品牌。
白牌有產能,沒利潤,電商的坑位都貨幣化了,他們自知拼不過大品牌,但在品質不敏感的特定消費場景中(如手紙、紙巾),卻可以用低價衝量與直播契合。
數據顯示,快手老鐵最喜歡的產品依次是食品飲料、面部護理、居家日用、口腔護理和彩妝,80%的平均客單價低於50元,直播不僅實惠,而且效率更高。
至於個護本質上是悅己型消費,講究口碑,也拼種草,網紅主播都自帶人設和圈層加持,前店後廠的自建品牌也玩得風生水起。
微笑曲線的第二個波峰是品牌升級。
快手希望把格力董明珠的案例包裝成一種不斷複製的模式,吸引更多品牌商家,今年3月快手更新了品牌保護名單,可以看做是對知名品牌的示好。
另一方面,快手也在學步淘寶和拼多多,努力向服裝、美妝、皮草、玉石、乳膠等產業帶滲透,尋求深度合作。
去年快手「源頭好貨」計劃就網羅了遼寧佟二堡、江蘇常熟、河北滄州等服裝生產基地,以及雲南瑞麗、廣東四會、河南鎮平、遼寧岫岩等珠寶玉器產業基地。
倘或兩個波峰都能實現,快手的微笑曲線就劃出來了。
王慧文所說的AB兩面,對快手就意味更多的行業話語權,但在電商看來,這意味著快手不再是可以用錢支配的廣告入口,而是變成了有利益衝突的友商。
一個對供應鏈和下沉市場有強烈企圖心,又願意為董小姐豪擲萬金的快手,威脅的並不是抖音,而是電商平台本身。
快手未來會成為一個電商殺手嗎?體量上有可能。
快手DAU可以叫板淘寶、拼多多和京東,而且黏性、互動性更好,去年雙11阿里發布的站外紅人帶貨排行榜Top10中快手占據5席,還有一個來自微博的白菜省錢君,淘寶直播的李佳琦、薇婭或許更有戰鬥力,但他們拉動的是體系內部的熟客復購,並不能阻止站外平台對用戶時長的侵占。
從成本上說,直播變現也有優勢。
快手有社交屬性,以熟人、地域和趣緣為三個關係紐帶,外加老鐵身份認同,流量成本相對比較低,所以肩部和腰部主播也有帶貨能力,淘寶、拼多多、京東的直播主要是平台玩法的前置延伸,變現效果依賴價格要素支撐,反觀快手的紅人PK看似簡單粗暴,刺激衝動和溢價消費的能力卻是電商無法比擬的。
這些都加劇了快手與電商的關係異變。
此前快手一直玩「光榮中立」,來者不拒的接入各路電商的商品連結,但去年5月宿華和程一笑公開告別「佛系」後,就有一系列強硬舉措。
從7月20日開始,快手對小店大量抽傭(技術服務費),自建電商從1%提高到5%,第三方電商抽取到手推廣佣金的50%,據說是為了設立商家成長激勵金,其實針對的就是淘寶聯盟、拼多多和有贊,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快手要動手切蛋糕了。
但最狠的還在後邊,快手10月和12月分別下架了拼多多和淘寶的商品連結。
過去淘寶把快手當成下沉市場挖掘機,又是遏制拼多多的利器,去年雙11還合作了史無前例的「老鐵狂歡夜」,但蜜月過後就是暗戰。
淘寶對於快手引流的用戶全都浮層「一鍵入駐」的強提示,涉嫌挖人不說,還經常不給返迴路徑,這麼做原也無可厚非,金主是大爺嘛。
但淘寶把快手當櫥窗,快手卻不想為人作嫁。
作為回應,快手12月23日封禁了淘寶商品連結,然後就是長達數月的冷戰,直到3月27日淘寶用一紙價格不菲的廣告年框示好,關係才算緩和。
快手電商的宏圖大志到此算是藏不住了。
過去電商玩命造節有三個目的,一是引導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二是給品牌商家集中走貨的戰場,三是創造廣告營銷的盛宴,現在的618和雙11幾乎貢獻電商全年GMV的四分之一,但直播對這個玩法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以董明珠的510直播為例,假使品牌商家可以被格力的案例套路,也願意拿出雙11級別的優惠,那麼快手直播的流量威力就足以隨時透支電商造節的蓄客了。
這不是簡單的競爭,而是動了電商的命脈。
另一方面,現在快手與電商還能相安無事,無非是各取所需,競爭未到分際,一旦快手要封閉生態,要推產業帶,要拉供應鏈,要做線下履約,這就近乎宣戰了。
以玉石為例,快手與廣東四會剛達成協議,今年1月拼多多的招商會就開到了那裡,淘寶在佛山平洲玉器街也建立了全國首家翡翠產業帶運營中心。
下一場電商大戰的策源地正在形成。
當年的阿里吃透了標品的線上玩法,後來的拼多多消化了過剩產能,現在的快手兩塊蛋糕都要吃,還要把高值、非標、自建品牌以及KOC安利和種草的生意全做起來。
雄心之大,已不是去佛系那麼簡單了。
長遠來看,快手和電商的蜜月遲早崩壞,只要快手不滿足於線上的流量繁榮,邁出深入線下的第一步,就是雙方反目成仇的伊始。
今年的618和雙11,吃瓜群眾大機率有熱鬧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