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花好不好關鍵還得看奶泡打的如何,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打奶泡常出現的問題。
理想的奶泡如天鵝絨般厚滑、細膩,表面反光;若泡沫太大或未能與牛奶充分混合,均拉不出花。
打奶泡原理:
打發:空氣打入牛奶,使牛奶包覆空氣發泡成小泡沫。
打綿:發泡後的牛奶,在利用漩渦,把大泡打成小泡,使奶泡變更綿密。
奶泡由牛奶打成,因牛奶的脂肪與蛋白質含量及溫度均會影響奶泡的形成,拉花最好使用全脂鮮牛奶,因其脂肪與蛋白質含量較高,能打出更多及更細滑綿密的奶泡。此外,牛奶必須雪凍到0-4°C,因為凍牛奶能加長打泡時混合時間,奶與泡混合得宜,拉花才會靚。
那麼,什麼樣的奶泡才是好奶泡?
第一個標準:」表面要能反光」。
第二個標準:表面沒有一粒粗泡沫,這個需要很到位的奶泡控制能力,當然這也是反光的前提。
打發出的奶泡越細膩,則單個奶泡中所含空氣越少,密度高,浮力小;
打發出的奶泡越粗糙,則單個奶泡中所含空氣越少,密度低,浮力大。
如打發出的奶泡較為粗糙,奶泡會快速浮於牛奶表面,融合度較低;
如打發出的奶泡較為細膩,奶泡浮於牛奶表面的速度會緩慢,融合度較高。
第三個標準:在加奶量一致的情況下(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不管打六成滿還是七、八、九成或全滿,打出的溫度要一致,不能以溫度的高低來調節奶泡的多少。
打奶泡步驟:
按蒸汽開關前沖洗:
目的:讓蒸汽管沖洗,排掉前端水氣,避免奶泡太濕
技巧:用杯子或乾淨抹布遮著,避免亂噴
蒸汽管插入冰牛奶:
目的:使蒸汽沖入牛奶
技巧:管子深度:管徑插太下面,只會加熱無法變奶泡,相反,管徑插太上面,會產生大泡泡,拉花不美,可以平敲桌面,讓大泡震破…
插入位置:最完美又百無一失的蒸汽注入點是蒸汽管插入鋼杯時,蒸汽管靠著鋼杯的小嘴,噴嘴指向正中心再稍稍偏移1cm。
按蒸汽開關:
目的:開始打奶泡
技巧:蒸汽注入時,耳朵要用心聽—要有喝飲料對吸管吹氣的聲音,不可以有氣泡撞到金屬鋼杯的清脆感!
最後,擦乾淨蒸汽管。
打奶泡注意點:
牛奶量一般是奶缸容量的一半左右最為舒適。
溫度在55~65之間,人體舒服接受的溫度在這個區間,蛋白質的分解會在這個溫度區間最順滑。
溫度過高口感不佳,並且會破壞牛奶分子造成風味流失,蛋白質凝固,流動性差等,低的溫度(前提要夠綿密)蛋白質沒有完全分解,觸感不佳。
不建議在打奶泡的時候使用溫度計,儘量靠手去測量溫度,加熱過程注意聲音的變化也能預測、溫度越高聲音就會變得越尖銳,練習的時候需要反覆確認、累計經驗。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