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樹木傳奇:在這裡不僅承載著永不泯滅的紅色文化

2019-11-01   視覺金寨

獨特的桂花文化

金寨「縣樹」「縣歌」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是宋人楊萬里的一首讚美桂花的詩。

仲秋時節、桂子飄香,叢桂怒放、馥郁芳香。中國人自古喜桂、植桂,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中桂花地位甚高,因此也就將自已的思想感情不斷注入進這個色、香、姿、韻兼具的花卉中,並以神話傳說、詩詞歌賦、園林景觀等各種形式呈現,以致慢慢形成了或叫桂花文化的一種以桂花為核心的文化現象和文化體系。


位處大別山的安徽金寨,可以被認為是這一龐大文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為在這裡有蜚聲全國的千年桂花王,能夠證明金寨桂花栽培史的悠久;

這裡人尊崇桂花,桂花樹已被確定為他們引以為傲的縣樹;

《八月桂花遍地開》是金寨縣歌、也是這首歌的發源地,隨後伴隨著紅軍的足跡,讓這首紅色歌曲唱響全國,成為了中國花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在金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桂花!她所承載著的還不僅僅是催人奮進的紅色文化......

金寨有株古桂能叫「大熊貓」

金寨有個桂花村,桂花村有株老桂樹

「乖乖隆哦!這下它真是『金貴』了,簡直能叫大熊貓了」。這是一來自淮南的觀光客在實地聞了香、觀了花、賞了樹和琢磨了《桂花王簡介》後對這株老桂樹的脫口讚嘆。

外來人這樣叫,當地人也是這麼想:老桂樹能屹立風雨上千年、播撒子孫遍山寨,濃蔭如蓋芘人間、馥郁慷慨迎客來,我們沒有理由不金貴它,也沒有理由不把它當成大熊貓。

麻埠鎮原本沒有桂花村,那年東沖、楊灣並村,經兩村人民主討論,是兩村人一致贊同才有了這個「桂花村」。這一點就能看得出桂花村人對老桂樹的情節有多深。


能叫「大熊貓」的這株老桂樹位於安徽省金寨縣麻埠鎮桂花村的桂花組,干高15.7米,粗3.68米,冠幅366平方米。經我國著名桂花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楊康民教授和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副會長、國際木犀科登陸權威、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向其柏教授等專家現場考察鑑定,該桂樹品種為「小葉金桂」,其樹齡已逾千年,這也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桂花樹。2014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報批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名木。


2015年10月11日,六安市旨在「以茶為媒、以花為介」、助推茶鄉經濟騰飛的「第一屆六安茶谷秋茶節暨金寨縣桂花紅茶品鑑活動」儀式就挑選在了金寨的這株古桂樹下。整個活動以桂花為主調,唱桂花、舞桂花,在展示過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劉大為主席提贈的「中國桂花王」墨寶之後,就是老桂樹下的「中國桂花王」隆重揭牌。至此真可謂千年古桂逢盛世,彰顯和諧冠美名。「中國桂花王」亦將隨著生態林業的建設發展而聲名遠播。


倘問金寨的這株古桂到底有多金貴,相信任找一個桂花村民都能給出明確解答,他們會說:桂花王是祖上留給他們的寶貴財富,它是桂花村人文景觀中極為珍貴的特種資源,也是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和遺傳種質等方面的重要科研資料和「活標本」。他們更能自豪地說, 那首流傳至今、唱響全國的革命經典《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佛堂坳小學校長羅銀青於1929年在此創作的。

倘若再問能叫「大熊貓」的老桂樹有甚特別,我們問過桂花王的現在傳人孫愛軍,他會連說幾個最:千年小葉金桂舉世罕見,屬世界之最;至今還能年產鮮花300多斤,為古桂產量全國之最;桂花村家家桂花、戶戶桂花、遍地桂花......它是感召世人崇尚綠色的典範之最;以其堅韌挺拔的精神激發羅銀青從這裡吟唱出《八月桂花遍地開》,這是結緣文化的綠色之最,尤其是與中國革命的文化淵源、紅色的歷史積澱,當屬中國之最。

孫家老桂樹

傳說留人間

關於孫家老桂樹,其實還有一最,那就是在當地流傳至今的兩個最美麗傳說。

傳說一:樹王本是蟾宮桂

在當地,若問古桂哪家栽?人們會說此桂絕非人間物,原是仙枝落凡塵。相傳在被叫著蟾宮、廣寒宮、月宮的月亮上,住有嫦娥、吳剛、玉兔、三足金蟾和一棵雲中生長的桂花樹。玉兔陪伴著寂寞的嫦娥,金蟾守護著常綠常開的桂樹,吳剛則是因觸犯天條而被罰來蟾宮充勞役,拿把斧子專為桂樹砍枝修椏。

月宮裡,玉兔、金蟾及桂花樹皆得仙氣,玉兔有幻化之能,時常聽差下凡,金蟾亦是仙術有成,桂花樹則是也已修成不枯、不變、不死的不壞之軀,矗立月宮一方,高聳五百丈。

吳剛既是被罰,修椏砍枝之事也就必定不會輕鬆。

為桂樹砍椏修整,吳剛未敢絲毫偷懶,雖說是每日裡也是斧聲錚錚,但終不能撼動桂樹分毫。原因是這裡吳剛一斧下去,木屑紛飛,分明是皮裂枝斷,但那裡卻有三足金蟾仰對斧錛處哈氣連連,使得桂樹轉瞬復原。

如是往復,已非千年萬年。忽一日,吳剛的執著感動了嫦娥。嫦娥不忍再見吳剛桂下徒勞,便附耳玉兔,秘授折桂之法,以期幫助吳剛脫困。

於是玉兔便依計而行,先是蹦到金蟾左近,在桂子根下撒了泡騷尿,然後又疾奔三匝,繼而一頭竄入枝叢,沿主幹攀援直上,最後爬到頂稍,將最高的一枝咬下銜回交於吳剛,並示意吳剛攜桂枝一路向南將其擲於月宮外。吳剛遂依囑而事,將玉兔咬下的那束桂枝奮力擲出宮門。至此後,蟾宮桂子下的勤勞吳剛便不再勞而無功,由他拋出的桂枝也從雲端飄然而下,最後選在了水秀山青的今天的桂花村落地生根。這就是老孫家這棵老桂樹的由來。

傳說二:桂花村訪客覓桂公

相傳在大明朝仲秋的某一天,桂花村來了兩個手提禮盒的訪客,說是專程來此拜見恩人老桂公的。當時村人都只當是訪客摸錯了路,告訴訪客說本村只有孫、陳、李幾姓,唯獨沒有桂姓人家。可訪客一再堅持自己沒錯,是按照恩人所留地址一路打聽而來。

原來這二人系兄弟同程,周姓,是山東曲阜人氏。早些年家道多舛、貧病交加,後幸遇一諳通岐黃的桂姓恩公,先是由恩公幫助老父及其全家除卻多年沉疴,後又慷慨解囊,幫助老父做起了茶麻營生,現家境殷實,曲阜可數。在曲阜,受惠於恩公的貧民無數,但人們只知道恩公姓桂和還依稀記得的他所說過的安徽麻埠桂花莊這個小地名。周姓兄弟此次前來,是秉承其父遺願和受街坊委託,說再怎麼困難也一定要找到恩公,還一定要請恩公再去趟曲阜看看。

興許是冥冥定數,尋訪恩公的周姓兄弟進莊後最先叩開的就是老桂樹下老孫家的門。桂花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的老孫家留住了這兩個來自遠方的訪客,並邀人作陪、置酒款待。席間,主、客話題都是不離「桂公」、「恩公」,都想知道這個令人欽敬的老桂公到底家住哪。就在大夥圍著「桂公」、「恩公」茫然無緒的時候,突然有人不經意地冒了一句:橫直幾十里,俺們這也只有一顆老桂樹。真可謂一語驚破夢中人,大家的思路頓時被引向了老桂樹,想起了老桂樹,想到了庇佑桂花村年年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的那棵老桂樹。「是他!沒錯。」周氏兄弟相覷起身,旋即倒身下跪,央求引薦老桂樹。

老桂樹位於孫家宅院西向一側,雖老態龍鍾,但卻依然枝繁葉茂,花吐芬芳。桂公、桂樹,地點吻合,大夥對老桂公就是老桂樹的事已是篤信無疑。於是次日一早,大夥就分頭採辦香燭火紙、三牲貢品,邀上全村民眾,為老桂樹大祭三天,老桂樹也從此成了遠近聞名的神樹。這就是「桂花村訪客覓桂公」。


樹木檔案:


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是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