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話太適合現在的卡梅隆-安東尼了,他選擇了爆發,在媒體面前揭露了被雷霆和火箭拋棄的細節,他成功登上了頭版新聞,他得到了很多的關注,他想為自己的生涯再努力一把,他想更加體面地離開,可結果呢,就像一顆石頭投進了平靜的湖面,波瀾過後,還是回歸了平靜,所有的球隊都保持沉默,他們就那麼「害怕」甜瓜嗎?
安東尼的生涯軌跡有些「詭異」,他在球隊地位的下降,可能很多人認為是在雷霆,因為在那個節點,他的數據急劇下滑,低價被交易,接著被老鷹買斷,在火箭打10場比賽就宣告分手,沒有任何的緩衝,安東尼就步入了無球可打的境地,怎麼看都沒辦法理解其中的緣由,至少目前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定義是安東尼狀態的原因,是沒有說服力的。
其實早在尼克斯,安東尼已經給自己後來的遭遇埋下了隱患,與禪師的矛盾是開端,雷霆接手他是俄城急功近利的表現,球隊試驗失敗後,普雷斯蒂生怕走尼克斯同樣的路,只要留住威少和喬治,雷霆就還是強隊,所以,安東尼離開雷霆顯得是那麼輕描淡寫。
安東尼顯然還能打,他在雷霆時才33歲,即便在威少和喬治身邊,也能場均有16分的貢獻,他在出手數上做出了讓步,比前一個賽季在尼克斯時減少了4次,雷霆的失敗在一個賽季後得到了證明(被開拓者淘汰),真的不是安東尼的錯,而在安東尼看來,雷霆把他交易走,完全就是為了省錢,但可笑的是,雷霆交易安東尼後,也沒見能省下錢來。
在蘇群所寫的文章里,他認為安東尼在首發位置上的讓步,成了他生涯的「大敗筆」,哪怕是離開雷霆,安東尼也不見得找不到工作,他的實力不說是替補了,首發都是沒問題的,廉價加盟總歸存在風險,那就是你隨時會被放棄,火箭在安東尼身上確實驗證了這點,火箭讓安東尼打替補,安東尼答應了,火箭讓安東尼去打無球,去防對方四號位,安東尼也做出了調整,可就是這個調整「害」了自己,安東尼的讓步使得火箭認定了問題就出在他身上,只要剔除安東尼,火箭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然後一大堆媒體就用各種數據來論證安東尼確實是火箭的「毒瘤」,是導致火箭開局4勝6負的主要原因,就這樣,安東尼被扣上了「破壞體系」的帽子。
安東尼在火箭打了10場比賽,其中有8場是替補,那兩場首發還是因為哈登受傷,一個生涯打了超過1000場首發比賽的全明星,突然轉入替補,不說是強勢個性的安東尼,換成誰都無法短時間內接受,並且能很好地適應,如果安東尼不答應火箭的替補安排,也許他還能繼續享受巨頭待遇,火箭或許會在其他方面找原因,會給更多時間他去適應。
唉!都過去了,安東尼需要考慮的是如今的處境,退役?還是繼續等待?在他說出那個願望後,退役的可能性又加大了,安東尼希望有一個謝幕巡演的機會,這個願望不算過分,但不該說出來,我們都承認安東尼還能給球隊提供幫助,但你卻只是希望有一個機會來告別籃球,這會嚇退很多球隊,搜羅全部的30支球隊,好像還真沒有哪一支球隊有義務這麼做。
安東尼的生涯並沒有幫助球隊取得很好的成績,要說有,只是早期在掘金,帶領球隊打過一次西決,後來就是尼克斯,只是打到了次輪,熱火為韋德這麼做是在情在理,但安東尼顯然沒有韋德那樣的說服力,所以,在蘇群看來,安東尼不應該說巡演這些話, 而是放下姿態,找一支球隊甘當綠葉,甚至是加盟強隊,興許還有奪冠的希望,巡演的願望埋在心裡就好了,如果球迷認可你,尊重你,知道你一個賽季後退役,他們自然而然會給你掌聲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