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娘炮」之風和梅蘭芳的旦角相提並論,網友:他們不配

2019-11-26     聽戲APP

最近的「娘炮」之風一直是人們關注和熱議的,尤其是在之前,《開學第一個》請來了一堆所謂的花美男流量小生之後,人們對於「娘炮」之風更加反感了。
這時候新華社終於站了出來,炮轟「顏值消費」:「娘炮」之風當休矣。小編我作為「反娘先鋒」,看完之後真是通體舒暢,爽啊。
然而這些人的粉絲並不甘於就此被釘在恥辱柱上,極盡狡辯之能,各種偷換概念,企圖讓娘變得理所當然。
首先得說,娘確實是個人選擇,應該被尊重。但是,作為公眾人物傳導這樣的價值觀就不對了。就像是抽煙,任何人在私下抽煙都沒問題,但是哪個明星會在公眾場合抽煙,傳達「抽煙是好的」這種價值觀?
還有粉絲說難道長得精緻好看就等於娘嗎?長得精緻當然不是娘,tfboys也是小鮮肉,也長得精緻,為什麼他們就一點都不娘呢?娘指的是那一臉濃妝和不合時宜的撒嬌賣萌撅嘴咬唇,請各位不要偷換概念。


更有人反問:男人不娘就一定要像摳腳大漢那樣邋遢?誰說男人只有娘和邋遢這兩種的,像軍人,充滿陽剛之氣,卻能把被子疊成豆腐塊。除了陽剛之外,還有儒雅的,睿智的男人等等,這些男人不帥嗎?這些男人就一定邋遢嗎?普通男人首先要乾淨清爽,滿臉濃妝和乾淨也沒半點關係。
最搞笑的是有人說梅蘭芳也是這樣,那他也是「娘炮」。這些粉絲也真敢給自家愛豆臉上貼金,何德何能就敢跟梅蘭芳先生相提並論?


梅蘭芳先生在舞台上唱的是旦角,是了不起的藝術家,然而他在台下時可是一個儒雅的,有氣質有風度的男人。那些所謂的花美男,在梅蘭芳面前連草雞都不如!

清代名士龔自珍曾藉助「病梅」的隱喻,對病態審美造成的不良社會後果表達憂思。讓他沒想到的是,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流行文化中,類似「病梅」一般的審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場。
「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這句順口溜描述的正是時下某些所謂「小鮮肉」偶像令人錯愕的形象與做派。當越來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為一些人熱捧、哄抬的對象,人們對這種「辣眼睛」的反常現象不斷表達擔憂和反思。


與出於藝術表現考慮的「反串」「異裝」不同,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他們看起來性別模糊卻妝容精緻,長身玉立卻如弱柳扶風,動輒把「討厭」「嚇死寶寶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掛在嘴邊;他們既在電影電視中這樣演,在綜藝節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入戲」

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藉助各種匪夷所思的造星運動,「花樣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臉吃飯」變成了「顏值正義」,資本衝動和浮躁風氣推波助瀾,硬生生把「小鮮肉」弄成了「小鮮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嬌」。


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審美自可參差多態,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丑」。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在「論美貌你是贏不了我」的喧囂中,「演員的自我修養」顯得無足重輕,一些人演技很爛卻拿著天價片酬,各種任性都被慣出來了;在「娛樂至上」「流量為王」的誤區中,一些影視作品、網絡平台、綜藝節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費各種「奇葩」「怪咖」,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戰社會公序良俗,散發著獵奇、拜金、頹廢的氣息。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AXJpm4BMH2_cNUgFM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