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零距離訊(通訊員:馬秀成)「亮化廣場、人車分流、綠化提檔、垃圾分類……工作隊來了以後,解決了很多困擾居民已久的問題,轄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開窗有景,出門見綠 』成了現實,工作隊真是好樣的!」提起和靜縣黨委辦駐和靜鎮吉祥社區工作隊,老黨員邵占義讚不絕口。入駐以來,工作隊聚焦聚力總目標,圍繞「1+2+5」八項任務,補齊基層組織短板、激活社區文化氛圍、排解百家難題,用忠誠擔當詮釋為民情懷。
帶隊伍、為基層組織強筋骨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駐村伊始,工作隊就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綱領,選優配強社區幹部隊伍,打造「紅色引擎」。工作隊員與社區幹部採取「一對一」「多對一」捆綁式幫帶,通過聯合辦公、搭配走訪、結對幫帶、共同考核,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在互學互鑒中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隊伍是根本也是保障,只有把隊伍盤活了、帶好了,干起社區工作來才能得心應手。針對社區幹部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工作隊決定推行「混編結對」的幫帶模式,採取工作隊、結親幹部和社區幹部混編成組的做法,每三人為一個幫帶小組,發揮各自的特長帶入戶、帶業務、帶新人,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布音克西克是一名初來乍到的社區幹部,負責社區老年人的服務照料工作,工作隊將她與工作隊員米繼英和結親幹部趙書華結對混編,手把手教她電腦基本操作知識,一起整理檔案、學習惠民政策、日常保健及疾病預防等知識,學習敲門入戶、交流談心等技巧,布音克西克很快就進入了工作角色,老人們都誇她是「貼心的老姐妹」。
「社區『兩委』在工作隊的幫帶下,凝聚力越來越強,社區幹部做事有人跟了,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工作也越來越有勁!」老黨員吐爾遜·買買提自豪地說。
為了激活社區幹部隊伍的「源頭活水」,工作隊積極協助社區建立健全社區後備力量培養機制,做好培養選拔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有活力、敢擔當、善作為的社區後備力量隊伍。今年以來,23名社區群眾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確定入黨積極分子6人,重點發展對象4人,為社區黨組織不斷輸送新鮮血液。2019年,吉祥社區被自治州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
樹新風 為居民生活添色彩
群眾工作無小事,為民服務不含糊。轄區20號、21號樓居民反映樓前的路面因使用時間久,損壞嚴重,陰天下雨泥濘不堪,車輛通過時坑窪處的積水經常濺到身上,想去旁邊的健身器材做健身活動也不敢去,居民對此意見很大,多次提出修路要求。得知此事後,工作隊積極與物業公司溝通協調,對項目做了資金預算和規劃,決定平整路面。在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後,從為民辦實事的經費中拿出25000元,為20號、21號居民樓平整路面。很快、工程隊陸續拉來了沙子、攪拌機,經過一周多的努力,平整嶄新的路面修好了,居民們迫不及待的走上去,小朋友們在平整的路面上蹦蹦跳跳的玩耍著。「這兩年路面坑窪多,就怕下雨天老人孩子磕碰著,尤其是晚上走路更不方便,現在路好了,出行安全方便多了,不僅可以遛彎、聊天,還可以和家人來這兒健身活動,感謝工作隊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路平了,居民的心亮了,我們的生活也更加舒暢了」。居民阿孜古麗阿姨激動地說道。
傾情關愛 辦好暖心實事
轄區有廉租房、公租房11棟,大多居住的是老弱病殘,困難戶較多,矛盾糾紛多,處理問題難度大。工作隊在走訪中了解到低保家庭的蒙古族大媽霍然,其家中只有母子兩人,霍然患有癲癇和帕金森症,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家庭生活十分困難,且霍然病情多次復發,如果不及時醫治,將危及生命安全。考慮到病情的嚴重性,工作隊和社區幹部心急如焚,一場「愛心接力」救助行動迅速展開,指定包聯幹部定期陪護、送飯送菜、為她買藥,病情復發時,及時送她到縣醫院、州醫院治療,由於她生病時全身抽搐,工作隊員要給她按摩、推拿,從而減輕她的痛苦。每逢節假日,工作隊和社區幹部都會去看望她,經過半年多的「愛心接力行動」,霍然的病情恢復的很好。
霍然躺在病床上感激地說「如果沒有工作隊幹部和醫院的醫護同志,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你們了,謝謝你們!謝謝黨和政府!」。為了緩解霍然的經濟壓力,幹部紛紛解囊相助,為她兒子解決了2000元學費,並幫助申請了助學金。下一步還將從縣民政等部門申請大病救助,爭取社會幫扶資金。
幫助蒙古族大媽霍然尋醫問診僅僅是和靜縣委辦駐和靜鎮吉祥社區工作隊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個縮影。自進駐以來,工作隊共解決居民各類困難訴求104件,開展各類幫扶慰問活動30餘次,解決了居民就醫、就學、生活困難等問題130餘件。
和靜縣黨委辦駐和靜鎮吉祥社區工作隊隊長周子剛說:「以真心換真情,堅持不懈的付出使工作隊和社區幹部收穫了不少『粉絲』,社區群眾把我們當成了親人。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如今,吉祥社區『兩委』班子更強了,社區更美了,人心更齊了,工作隊將始終不忘為民服務的初心,時刻牽掛群眾冷暖,腳踏實地,真情付出,引領吉祥社區各族群眾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終審:秦龍
審核:張先國
編輯:李萍、吳光輝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線電話:0996-5022147
實時資訊 新聞熱點 美食美景 風土人情
盡在和靜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