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的大柴湖

2019-07-19   湖北膠帶批發

——寫在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2018年3月5日,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新建新建,幾十年後難道還叫新建?還是叫大柴湖好嘛!」50年前,周恩來總理為大柴湖命名。

50年變遷,周恩來總理關心的大柴湖如今大變樣,移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總理命名大柴湖區

據資料記載和媒體報道,漢江曾是一條洪水災害特別嚴重的河流。在新中國成立前的百年歷史中,漢江干堤和主要支堤潰口73次。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擴大會議決定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5月,周恩來要求時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的王任重代表中央主持丹江口工程,9月1日,丹江口大壩開工建設。

1967年3月27日,周恩來簽發文件,要求武漢軍區解決好庫區移民問題。鍾祥縣於1967年3月在大柴湖設立了新建區。新建區共安置丹江口水庫庫區移民4.9萬人。

1968年深秋的一天,周恩來在中南海聽取了長江水利委員會同志彙報的丹江口水庫移民工作情況。當他得知庫區移民顧全大局、捨棄家園遷出庫區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囑咐彙報的同志回去後,要同地方政府一道多想辦法,為移民重建家園創造良好條件,使群眾早日恢復生產,安居樂業。當他聽說集中安置移民的大柴湖區更名為新建區時,眉頭微微皺了一下,用溫和的語氣對彙報的同志說:「新建新建,幾十年後難道還叫新建?還是叫大柴湖好嘛!」就這樣,「大柴湖」的名字從此被確定下來。說起地名演變,很多移民都能說出這段往事,言語中流露出對周總理的深深敬意和懷念。

1968年10月31日,荊州專署專門行文,正式將「新建區」恢復為「大柴湖區」。此後,周恩來還多次向有關方面了解大柴湖的情況,並從國庫中撥出專款支持大柴湖的建設。

 團結奮進

昔日蘆葦盪今朝換新顏

大柴湖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南部。1935年漢江發生特大洪水,堤防潰決,從此這裡一片汪洋,人稱「水湖」。後來,水湖裡長出了可以燒火做飯的蘆柴(即蘆葦),人們將其改稱為「蘆柴湖」。蘆柴湖面積200餘平方公里,一眼望不到邊際,於是,人們把這裡叫作「大柴湖」。「1968年剛搬來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蘆葦盪,如今好多移民都搬進了新房,比過去在河南的條件好多了。」柴湖社區新城辦事處黨支部書記石新華說。

大柴湖歷受中央、省市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明確將大柴湖「開放開發、振興發展」提升為省級戰略,成立省級大柴湖經濟開發區,促推大柴湖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發展成倍增長。2017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39.2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11倍;財政收入5500萬元,比2013年增長了22.5倍;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6040元增加到13000元。

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開發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無中生有」培育產業,精品花卉、汽車電子兩大產業加速集聚。在精品花卉產業方面,先後引進農青園藝、壹鳴蝴蝶蘭等花卉龍頭企業,建設3000畝高端盆花生產基地。計劃引進東方園林文旅集團,整合升級現有花卉觀光產業資源,推動花卉旅遊與盆花產業同步發展。在汽車電子產業方面,把汽車電子作為主攻方向,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建成了50萬平方米工業重資產。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住友下屬武漢住電電裝公司發展汽車線束產業,引進深圳紐維科技發展手機、平板電腦整機研發製造產業,等等。一大批企業的落戶極大地提升了大柴湖工業核心競爭力。

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按照新農村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的思路,加快了柴湖新城建設。2017年,新城已完成近40萬平方米、2800餘套安置房建設,近2000戶群眾完成選房。三期首開區5.8萬平方米安置房加緊建設;5條主幹道路全面鋪開,「三縱四橫」循環路網基本形成。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的加速集聚,也帶動了就業。在探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道路上,大柴湖邁出了堅定一步。

群眾生活顯著改善。大柴湖以產業扶貧為引領,打出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光伏扶貧、金融扶貧等扶貧舉措的「組合拳」,貧困群眾脫貧進程顯著加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最初的12648人減少到目前的385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3.4%。完成了兩批移民避險解困項目申報工作;實施了倒口排灌站維修改造、東西乾渠及支渠清淤護坡、中小學校舍改造、柴湖衛生院醫技樓建設、三星級福利院建設、低保人員提標擴面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先後整合移民後扶和兩區項目資金3700多萬元,實施惠民項目179個。

大柴湖人民與全省人民同步小康的日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