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的佛系桌遊,試試什麼是「心靈瑜伽」

2021-05-13     地核桌遊工作室

原標題:新到的佛系桌遊,試試什麼是「心靈瑜伽」

竟然有消消樂的快感

文章/祖祖祖

曼陀羅,梵文,指圓形之物。佛教中視為宇宙,映射循環和變化。它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圖騰,和冥想方式,作畫如同「心靈瑜伽」,把人引導至平靜。

聽起來陌生,印度新娘手上的曼海蒂,西藏畫師筆下的唐卡,泰國師傅的刺符紋身,其中都隱約可見「曼陀羅」的影子,要我說連草間彌生都不應該放過。

總之,作為藝術的曼陀羅約等於一種畫風,「曼陀羅石」自然就是畫上圖案的石頭嘍。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桌遊,正是以此為主題的。

禪意,是曼陀羅的主題,也是《曼陀羅石》所極力表現的。從畫風上對這一獨特美感的堅持足以看出,雖然它或許會讓一些人不安,卻絲毫沒有迴避對主題的貫徹表現。很倔,設計師和執筆的藝術家都很倔,會讓人覺得他們就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而來。

如果你玩過,你也會這麼覺得:幾分鐘的遊戲規則講解時間,幾乎把門檻降到極限;簡單爽快的行動,清晰直觀的計分,把更多時間留給了欣賞的眼睛;手感圓潤的配件十分適合放在手裡把玩……《曼陀羅石》顯然不是討好核心玩家的,轉而把微風吹向了廣闊的大眾,這不是文化輸出是什麼。

那麼沒被討好的「核心玩家」被惹到不開心了嗎?不是,沒有,別瞎說。

澄清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它的玩法。

遊戲準備很隨意。每人一個調色盤、兩張目標卡;石頭隨機擺上主版圖,每摞四枚,四名「藝術家」乖乖站好;再把曼陀羅版圖一放,這就可以開始了。

每一回合玩家的行動選擇只有兩種:

A、拾取

B、計分

拾取,就是撿石頭。

把一位藝術家移動到任一空置的圓圈,然後,順時針拿取和藝術家相同花紋的石頭,依次摞在調色盤的任一空位上。

不過要注意,相鄰別的藝術家的石頭不能碰,還有要注意「順時針」的次序——你可以選擇拾取的起點,但不能跳過或調換次序!

這樣,一摞石頭就成了石塔,石塔上面不能再摞石塔,新的石塔需要另一個空位。也就是說你調色盤上的五個空位會很快填滿,而沒有空位的話,你就只能執行另一個行動——計分。

計分,就是計分。

先選擇一種頂端顏色(2個以上同色),之後計算得分。

計算方式一目了然,調色盤空位下面標好了:中間的三個是看對應石塔的層數,最左端是看有幾種層高的石塔,最右端是看這摞石塔有幾種顏色

計分之後,把這幾個頂端的石頭取下,放到曼陀羅版圖上,也許還能蹭上幾分。

另一種計分方式比較虧。忽略頂端顏色,取下任意個數頂端石頭,每個只計一分。實在是調整節奏的無奈之舉。這份石頭,照例放入曼陀羅版圖。

當曼陀羅版圖擺到對應人數標記時,其餘每人一回合結束遊戲。最後,兩張任務卡中計入其中一張的得分,就是你的總分數了。

剛開始玩以為會特別精算,沒想到竟然有消消樂的快感。先擺後消,算好幾步之內的行動,幾乎不會受到別人影響。拾取的部分有些許互動,要小心被對手誤傷或送給對手送分題。

拿取時所決定的堆疊的順序十分關鍵,也決定了後續計分時的效率。不但要考慮如何在一次計分中,為儘可能多的同顏色石頭計分,也要考慮不同層數和顏色的搭配組合,以便符合更高的計分條件。

令我沒想到的是,這樣一款抽象桌遊,卻在上次德式聚會中拿到了不錯的口碑,確實有點玩意兒,基本素質很有保證。剩下的樂趣就留給你自個兒去感受吧~

眾籌連結

本文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vgSaXkB-4LL0rMdbU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