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孩子不好」,這句話只說對一半

2019-11-22     藝行

在我的諮詢室里,每天因為離婚而來的夫妻不在少數。

有的因要不要離婚而來,有的即使已經離婚多年,形式上雖然已經分開,但彼此之間還會有很多糾纏不清的問題。這個糾結更多的,是因為

「孩子」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帶著14歲的孩子陽陽來諮詢,說問題是孩子被學校通知有嚴重的品行障礙,不僅常逃課,還仗著自己人高馬大欺負同學。需要心理輔導。

但這個媽媽的言語中充滿了對孩子的

厭惡

我敏感地問她:「我很少聽到媽媽會把厭惡這個詞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你兒子做什麼的時候你會感到厭惡,這種感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她流著淚說,其實當初就不應該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因為生下來後就離了婚,讓孩子沒有了爸爸。

所以她對兒子的感覺很複雜,有憤怒,也內疚,又有很多心疼,在各種混合的情緒下,把孩子養大了,

直到這幾年她發現這個孩子和他的爸爸越來越像,都很煩躁易怒,一言不合就動手。



於是,

原來婚姻里的那些舊恨又被翻了出來,隨之母子關係也跌入了冰點。

01

離婚對孩子不好的

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二次諮詢中,我問到孩子與父親的關係,這個媽媽瞬間變得很憤怒,向我曆數了孩子爸爸的種種罪行。

從最開始結婚是因為酒後失身不堪壓力而嫁給這個不愛的男人,到婚後男人不求上進無法給家庭穩定的支持,她生下孩子不久離婚後他的迅速閃婚,10多年前的事情仍然曆數家珍般地吐出,整個諮詢室都被她的怨氣填滿。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兒子麻木地坐著,就好像這些話他已經可以倒背如流,卻又毫不在意。 從媽媽的毫無顧忌,到孩子的麻木不仁,可見

孩子在十幾年的成長,一直沉浸在母親對父親的怨恨之中。

一方面要承接母親的情緒,同時也一直無法再見到父親,可想而知孩子慢慢出現了各種問題。

離異這個行為本身,並不會導致孩子出現問題。

因為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成長需要的是「好」的關係,而不僅僅是「有」的關係。

所以如果他父母原來的婚姻狀況非常的糟糕,那離開一段壞的關係對於這個孩子來說是件好事;

但是問題是

離開了一段壞的關係,仍然讓這個孩子生長在壞的關係里,那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傷害。

而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離婚對孩子不好」的真正問題所在。

02

離婚沒離乾淨

最遭殃的是孩子



可以說,夫妻離婚沒離乾淨,是造成離異家庭孩子出狀況最高發的原因了。

這個不夠乾淨並不是指雙方在法律上、財產上,它是指這段婚姻帶給彼此的傷害仍然在彼此情緒上產生著持續的影響。

說簡單點,就是婚離了,但是雙方都沒有好聚好散。比如一方或者是雙方在離婚後,仍然在心裡充滿了怨恨、委屈或不舍等,種種複雜的情緒。

離婚後雙方都沒有整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離婚離不幹凈的負面例子真的有很多,就拿娛樂圈的夫妻來說,近到剛曝出醜聞的李小璐,商屆明星李國慶和俞渝,遠到黃奕和前夫的紛爭等。

我們能從他們彼此糾纏和怨懟的怒氣中,看到兩個沒長大的「大孩子」在打架,完全不顧自己和對方的尊嚴,拚命在網絡上和對方撕到底,絲毫沒有想到對孩子的傷害。

而他們之所以能不分場合,毫無理智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問題就在於他們

自我分化

程度太低。

自我分化,是指一種能把理智和情緒很好地區分,並將自我獨立於他人之外的能力。

一個人的成熟度和他的自我分化程度是有關的,而往往在生活當中兩個自我分化程度差不多的人才容易結成夫妻。但凡是這夫妻當中有一個人的自我分化程度稍微高一點,都不可能互相撕起來。

因為那個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會想:

雖然我現在很憤怒,但是理智上如果我用你對我的方式去對待你,對我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與其這樣,不如我給大家留一點面子,就乾乾淨淨地分手。

只有自我分化程度特別低的人,一方面恨這個人不想見到這個人,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的憤怒和攻擊,去指責對方。

換句話說,就是他總是用各種情緒去跟眼前的這個人產生糾纏。

但是孩子本身是無限忠誠於父母的,

他從小就聽到父母在自己面前互相攻擊對方的話,內在就會發生很多分裂的狀況。

如果這種情況無法得到整合,就會外化成外在的種種衝突,比如出現行為的出格,長成我們眼中的「壞孩子」。



03

怎樣離婚

會減少給孩子的傷害?



理想中的離婚,當然是兩個人離婚後仍然像朋友一樣,彼此祝福,也能繼續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
但現實中,很多情況是有一方或者雙方對彼此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情緒,但是如果夫妻兩個人分化程度都比較高,他們能分清楚我的情緒是對對方的,而不是對孩子的,他們能把情緒和理智分開來,並且能把自己的對孩子的情緒和對對方的情緒分開來。
他們可能會呈現的一種狀態是:雖然我們兩個人有一些對對方的怨言,但是在需要我們合作的事上,我們還是可以就事論事地去討論和合作。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比較少的。
最糟糕的是兩個人成為暴躁的敵人,充滿了仇恨和憤怒,並且讓憤怒毫無節制地間接發泄在孩子身上,或者離了婚以後因為迫不得已經常見到對方,說不到兩句就開始彼此攻擊。這樣就會讓孩子內在充滿衝突。
甚至比這更糟糕的是,兩個人無法忍受見到對方,會用一種完全把對方屏蔽的方式,試圖把對方在自己的生活裡面消融掉。


很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是,獲得孩子撫養權的一方,要麼遠走高飛,要麼在情感上和地域上和另外一方完全隔離,讓另外一方永遠沒有機會見到這個孩子;
甚至另外一方把對對方的恨,轉嫁到孩子身上,說永遠再也不想見這個孩子。這種孩子是最容易感覺到被拋棄的,最容易以後長大以後發展出邊緣性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以上幾個不同層級的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由小到大的。
所以,最好的離婚,就是雙方都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過去痛苦的回憶上,而忽視了當下生活的可能性。
當面對著前任時,只是感覺認識他,但知道自己不愛他,也不恨他,只是尊重他是孩子的另一位血親而已。 如果父母能夠帶著積極的目光去看到三年後五年後的自己,成長為那個更積極的自己,這種積極的力量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
如此,離婚才不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更不會成為他痛苦的開始,孩子反而會因為這樣的選擇,成長得更好。

-end-

作者:,周麗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親密關係輔導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u8FlW4BMH2_cNUgdh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