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
傳統藝能。拾夏的科普文又來了。這次整合的資料都會標明出處,也感謝大家的觀看。
印度神話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
可以說,恆河是印度神話的發源地,各種神話傳說和文明都是孕育在水源附近的。且產生了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我們今天看到的佛教故事與眾神,大多也都是來源於印度神話之中。而中國也是深受佛教文化影響,並誕生了非常多的相關作品。我們熟悉的《西遊記》,《封神榜》等等,皆存在著佛教文化的影子。
(印度的原始信仰)
從最強戰神到淪落為乞討者
因陀羅
我們首先來說說這次活動唯一要抽的ur因陀羅吧。其實在佛教文化里也有因陀羅這個形象,被稱為「帝釋天」,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也多有耳聞,畢竟印度教和佛教是並存發展的。
在印度神話中,因陀羅是一位重要的神邸,她即是雷神,也是戰神。她曾經統一三界,位居眾神之首,又在後來被魔鬼打敗而成為了魔鬼的僕人,被婆羅門詛咒成為了一個乞丐。
(專屬技能也能看出她曾經一統天界的神武)
可以說,因陀羅的一生從一位普通的神升為了最高神,又從最高神跌落雲霄,這跌宕起伏的經歷反應的是印度神話的特質和神話產生時代的印度歷史軌跡。
扯到歷史的話我相信大家也不太願意看,簡單總結一下:
就是印度由雅利安人東遷而和原住地的土著們發生衝突,文化的衝撞讓印度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改變,與此同時因陀羅的神格也隨著崇拜者的增加在提升。因為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經常狂風閃電雷鳴,所以作為「雷神」的因陀羅理所應當的得到了人民的敬畏。
而到了後來,雅利安文化和當地文化徹底融合,新的民族文化使得因陀羅征服時期的英明神武的形象也就逐漸淡化,所以神格也就慢慢下降。
(因陀羅像)
四大天王有五個不是常識嗎
在佛教的護法神體系中,有一類最為有名的護法神,也是與人類最為接近的尊神,他們保護一切佛法和修行者,所以民間對他們極為信仰。
在唐卡藝術中他們的形象也經常出現,他們即是婦孺皆知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護世四天王」,是鎮守四方的護法大將。也代表著「風調雨順」。
南天王——增長天
增長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
一般認為,增長天的形象是:身穿青色甲冑,手握青色慧劍,所以立繪里無論是衣服還是這把大青雲劍是非常還原的。
增長天的「增」意味著可以令善眾增長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慧劍能斷諸煩惱,增智慧。
所以天賦中的「善根萌長」也是寓意著友軍不可以有負面等級,設計師辛苦了。
再來看看百度百科上的立繪,是不是覺得完 全 一 致。
西天王——廣目天
掌管西方的是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
一般認為廣目天的形象是:手持兩鞭,在囊中還有一物,名為紫金花狐貂。尊身為紅色,穿甲冑,尊手握一條螭龍(也有的地區稱作赤索)。這也就是專屬技能的由來。
慶祝吧,蘿莉指令終於有蘿莉了。
東天王——持國天
掌管東方的是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
而她的形象一般被認為是:尊身為白色,穿甲冑,尊手持寶慧琵琶,東尊王攬勝東勝神洲。
封神演義中,持國天王被稱為魔禮海,用一根槍,背上一面琵琶,上有四條弦,按地、水、火、風四相。撥動弦聲,風火齊至。奉命討伐西岐,最後被黃天化發出的攢心釘釘死。她的技能名出處也是如此。
這把巨琴還是非常有辨識力的
北天王——多聞天
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沒錯,財神哦
(還不快供起來)。
她的形象多被認為是:穿青色甲冑,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尋寶鼠。(沒錯就是手上捏著的小老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資糧。所以立繪還是一片綠色呢(笑)。
這技能名字就是她左手拿的那個寶具啦。
而天賦的「慧傘」指的也就是手中這把傘。
在《西遊記》里,這把傘不敢撐,撐開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轉一轉乾坤晃動。可吸收對手的法器和兵器,可謂是四天王里最厲害的法寶。
總之,增長天王持劍職風,持國天王持琵職調,多聞天王持傘職雨,廣目天王持蛇職順,四職合在一起就是風調雨順。
四天王都介紹完了,但是國際慣例,4天王是有5個的,所以我強行把大吉祥天也拿來說了,不過大家不要誤會,她並不是四大天王哦。
大吉祥天
大吉祥天女,梵名Śrī-mahā-devī,音譯作室利摩訶提毗,為施福德之女神。
她的稱號非常多比如:稱摩訶室利、室唎天女、吉祥天女、吉祥功德天、寶藏天女、第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但人如其名,意思無一都在表示她能為世間帶來祥瑞。
她的形象多為坐於蓮上手持蓮花出世。另外,有說法她是毗沙門天的妹妹,前面我們說過了,毗沙門就是多聞天呀。所以擅長賺錢的財神多聞天,妹妹也是帶來吉祥的大吉祥天,兄妹倆我已經準備好婚了。(說不定她的幸運值能超過兔子呢)
其他神話形象
那迦
那伽,na-ga(第一個a為長音)是印度梵語蛇的意思,也指一種人首蛇身的神。在翻譯佛經時,佛教徒naga譯成了龍,後來佛教傳入中國,為了傳教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本土文化,把那伽翻譯成龍。也就是佛教天龍八部眾,所謂的龍眾。
而在《魔獸世界》中,也有娜迦的形象。但她其實在印度,是一種多頭,頭型酷似眼鏡蛇,長身無足,無角,並且有劇毒的水屬精怪類生物。並沒有插畫這麼好看。
其實關於娜迦,有一部很有名的泰劇叫《三面娜迦》描述「娜迦女神」與人類的愛情故事。她原是白蛇蛇後,因為差點遭奸人所害,驚險中被一名孕婦搶救,為了報恩成為婦人的女兒Kumkaew。但是女孩長大後,精通蛇語的天賦,被其他人懷疑是蛇妖,後來邂逅考古系學生Tossapol,2人有一段前世情緣,越是深愛對方,卻漸漸浮現前世被迫害的記憶。該劇被形容泰版的《白蛇傳》。還挺好看的。
夜叉
夜叉是梵文"Yakşa"的譯音,民間傳說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
她的特徵就是速度極快,但是據說夜叉非常醜陋,女夜叉就非常貌美(不用擔心,咱是女夜叉!而且果然十分好看!)
但更被人熟知的還是由夜叉演變而來的形容人很兇的「母夜叉」和「公夜叉」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王宏健:聖河滋養印度文明》
《韓輝:印度神話中因陀羅地位職能演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