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城影像記錄2019:老北頭和淮河大橋迎來新面容

2019-12-17     淮安身邊事

日月星辰,春秋冬夏

一座城市,一座橋樑,一段記憶

數十年來盱眙市容市貌的發展變遷

無不讓市民們感嘆盱眙發展的日新月異,欣欣向榮

而這些變化

離不開這裡的每一位參與者、建設者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1977年12月,全國最大的油管、公里兩用橋----淮河大橋建成通車,終結了當時盱眙縣境內淮河無橋的歷史,縮短了河兩岸的空間距離,改善了淮河兩岸的交通狀況。

40年過去了,多次的交通事故讓這座大橋千瘡百孔。尤其是淮河收費站撤消後,往返淮河大橋的大貨車陡增,加速了大橋的老化。

2018年,新淮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初將會半幅通車,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

新大橋的修建,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工人在水面上施工,手中的打磨機火花四濺。

一名電焊工人正在焊接修建橋樑用的框架。這是一項可以讓姑娘們眼前一亮的技能。

大橋主體已經呈現,相比之下,老橋更加顯得單薄。

路兩側的梧桐樹葉已呈現金黃色,漫步其中,像極了南京的健康路。

老北頭的歷史文化街區內掛滿了燈籠,紅黃相間點綴其中,讓人提前感受到了歷史的味道和新春的氣息。

整個街區初現端倪,吸引了很多當地市民和外來遊客前來一睹芳容,精緻的小景和厚重的歷史感讓每個人都情不自禁的掏出手機打卡留念。

還有很多修復工作在繼續,施工隨處可見。

目前已有商家進駐,並開始裝修。街區落成是第一步,後續的招商運營才最關鍵。打江山易守江山難,這裡能否成為盱眙的網紅聖地,能否成為當紅招牌,將是政府和商家的最大考驗。

第一山對面的水塘水位大降,吸引了眾多的釣友到此垂釣。

人們在住慣的地方是很難離開的,想慣了的道理也很難丟掉。

傍晚降臨,一對老夫妻在路邊叫賣魚蝦,往往是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人們和細節才使得整個城市的的生活更加真實和飽滿。

一位老奶奶推著三輪車在叫賣,為了生活,誰不是用盡了全力。

巷口,一位賣荸薺的中年婦女在等待顧客,瑟瑟寒風中,只有把自己包裹的嚴實些以抵禦嚴寒。

深冬已至,河邊的蒹葭迎風擺盪,與流動的河水和來往的船隻訴說著這裡一年又一年的變化。

-THE END -

來源:盱眙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qM-Em8BMH2_cNUgpN7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