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地鐵明挖法及其施工(二)

2019-08-29     常江後浪

五、主體結構施工

1、鋼筋施工

【鋼筋加工】

(1)鋼筋調直:彎曲不直的鋼筋在混凝土中不能與混凝土共同工作而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以致產生不應有的破壞,工程實際中鋼絲和直徑在12mm以下的鋼筋一般軋製成圓盤狀,因此此類鋼筋應用到結構實體中必須經過鋼筋調直施工。

(2)鋼筋切斷:鋼筋調直後即可按下料長度進行切斷,鋼筋切斷前,應根據工地材料情況確定下料方案,確定鋼筋品種、規格、尺寸、外形符合設計要求,切斷 時應依據經濟合理的原則長料長用,短料短用,使下腳料的長度最短,力求減少鋼筋的損耗。


(3)鋼筋彎曲成型:鋼筋彎曲成型主要分為人工彎曲和機械彎曲兩方法,人工彎曲的控制要點如下,地鐵暗挖段格柵鋼筋加工時,因鋼筋曲線較多,多採用人工彎製成形,但在明挖施工中,由於成形鋼筋均為直筋或有規則的折角,所以一般採用機械彎曲成型。


(5)鋼筋加工的質量控制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a、HPB235受力鋼筋末端應做180 °彎鉤,其糨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

b、當設計要求受力鋼筋末端做135 °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平直段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c、受力鋼筋做不大於90 °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a、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b、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於一般結構,不宜小於90 °,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 °。

c、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於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

【鋼筋綁紮】



(1)綁紮搭接頭面積百分率的規定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鋼筋的綁紮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紮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鋼筋綁紮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L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砂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要求:

梁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

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範圍內,應按照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箍筋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200mm.

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mm。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範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為50mm。

(2)綁紮接頭的搭接長度

當縱向受力鋼筋的綁紮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25%時,其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下表規定。

【鋼筋焊接】

(1)電弧焊

鋼筋電弧焊是以焊條為一極,鋼筋為另一極,利用焊接電流通過產生的電弧熱進行焊接的一種熔焊方法,主要包括幫條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隙焊和熔槽幫條焊5種接頭形式,其最地鐵工程常用的接頭形式有幫條焊和搭接焊兩種。焊接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焊接時應根據鋼筋牌號、直徑、接頭形式和焊接位置,選擇焊條、焊接工藝和焊接參數;

焊接時,引弧應在墊板、幫條或形成焊縫的部位進行,不得燒傷主筋;

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緊密;

焊接過程中應及時清渣,焊縫表面應光滑,焊縫余高應平緩過度,弧坑應填滿。

幫條焊:適用於Ⅰ級、 Ⅱ級、 Ⅲ級鋼筋,分雙面焊和單面焊兩種,。若採用雙面焊,接頭中應力傳遞對稱、平衡,施工中應儘可能採用雙面焊,而只有在受施工條件限制不能進行雙面焊時,才採用單面焊。


幫條焊焊縫厚度尺寸s不得小於主筋直徑的0.3倍,寬度尺寸b不應小於主筋直徑的0.8倍。


幫條焊宜採用與受力主筋同直徑的鋼筋施作,幫條長度應符合下表規定


搭接焊:適用於Ⅰ級、 Ⅱ級、 Ⅲ級鋼筋,搭接焊接頭的鋼筋需事先將端部進行彎折,使兩段鋼筋焊接後仍維持其軸線位於一條直線上,不致發生偏心受力現象,搭接焊宜採用雙面焊,不能進行雙面焊時,也可採用單面焊。搭接焊的搭接長度及焊縫尺寸要求均與幫條焊相同。


(2)鋼筋閃光對焊

鋼筋閃光對焊是將兩根鋼筋安放成對接形式,利用焊接電流通過兩鋼筋接觸點產生的電阻熱,使金屬熔化,產生強烈飛濺,形成閃光,迅速施加頂鍛力完成的一種壓焊方法,是電阻焊的一種,閃光對焊的外觀質量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接頭處不得有橫向裂紋;

與電極接觸處的鋼筋表面不得有明顯燒傷;

接頭處的彎折角不得大於3 °;

接頭處的軸線偏移不得大於鋼筋直徑的0.1倍,且不得大於2mm。


【鋼筋機械連接】

鋼筋機械連接是通過鋼筋與連接件的機械咬合作用或鋼筋端面的承壓作用,將一根鋼筋中的力傳遞至另一根鋼筋的連接方法,機械連接接頭根據抗拉強度以及高應力和大變形條件下反覆拉壓性能的差異,分為Ⅰ、 Ⅱ、 Ⅲ級三個性能等級:




(1)結構設計圖紙中應列出設計選用的鋼筋接頭等級和應用部位,接頭等級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混凝土結構中要充分發揮鋼筋強度或對延性要求高的部位應優先選用Ⅱ 級接頭,當在同一連接區段內必須實施100%鋼筋接頭的連接時,應採用Ⅰ級接頭。

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應力較高但對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採用Ⅲ級接頭。

(2)鋼筋連接件中的最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符合現行規範要求,且不得小於15mm。連接件之間的橫向凈距不宜小於25mm。

(3)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區段長度應按35d計算,在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內Ⅲ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25%, Ⅱ級接頭的百分率不應大於50%。Ⅰ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除下條情況外可不受限制。

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Ⅱ級或Ⅰ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對有動荷載要求的結構構件,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4)直螺紋連接接頭的加工

直螺紋鋼筋接頭的加工應保持絲頭的基本平整,使安裝扭矩能有效形成絲頭的相互對頂力,消除減少鋼筋受拉時因螺紋間隙造成的變形,強調直螺紋鋼筋白頭如新應切平或鐓平後再加工螺紋,是為了避免因絲頭端面不平造成接觸端面間相互卡位而消耗大部分擰緊扭矩和減少螺紋有效扣數;

鋼筋絲頭的加工長度應為正公差,保證絲頭在套筒內可相互頂緊,以減少殘餘變形。

螺紋時規檢驗是施工現場控制絲頭加工尺寸和螺紋質量的重要工序,產品供應商應提供合格螺紋量規。

(4)直螺紋連接接頭的加工

絲頭加工時應使用水性潤滑液,不得使用油性潤滑液。

鋼絲頭有效螺紋中徑的圓柱度誤差不得超過0.2mm。

標準型接頭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不小於1/2連接套筒長度,其他連接形式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

絲頭加工完畢經檢驗合格後,應立即帶上絲頭保護帽,或擰上連接套筒,防止裝卸鋼筋時損壞。

(5)直螺紋連接接頭的質量控制

外觀質量:鋼筋絲頭不得有影響接頭性能的損壞及鏽蝕。

外形質量:絲頭有效螺紋數量不得少於設計規定;牙頂寬度大於0.3p的不完整螺紋累計長度不得超過兩個螺紋周長;標準型接頭的絲頭有效螺紋長度應不小於1/2連接套筒長度,且允許誤差為+2p。

絲頭尺寸的檢驗:用專用的螺紋環規檢驗,其環通規應能順利旋入,環止規旋入長度不得超過3p。



(5)直螺紋連接接頭的安裝

在進行鋼筋連接時,鋼筋規格應與連接套筒規格一致,並保證絲頭和連接套筒內螺紋乾淨、完好無損。

鋼筋連接時應用工作扳手將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頂緊。

鋼筋接頭擰緊後應用力矩扳手按不小下表中的擰緊力矩值檢查,關加以標記。

【鋼筋工程的常見問題】






2、腳手架施工

我國目前常用的鋼筋材料製作的腳手架主要有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承插式鋼管腳手架、門式腳手架等。地鐵明挖施工常用扣件式腳手架和碗扣式腳手架,搭設應符合《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建築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範》等規範和標準要求。


【腳手架主要杆件介紹】





【腳手架搭設要求】

單排落地腳手架高度不應超過24m;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50m,高度超過50m的雙排腳手架應採用分段搭設等措施;腳手架的立杆橫距、步距尺寸採用腳手架設計計算的尺寸。

腳手架搭設高度小於30m時,底部應鋪設通長腳手板,搭設高度大於30m時,底部應鋪設通長腳手板並增設專用底托。

立杆搭設應符合下列規定:立杆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杆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杆固定,高低差不應大於1m,靠邊坡上方的立杆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m,立杆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餘各層各步接頭必須採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杆頂端宜高出女兒牆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水平杆搭設應符合下列規定:縱向水平杆應設置在立杆內側,其單根杆長度不應小於3跨;縱向水平杆接長應採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採用搭接;橫向水平杆應放置在縱向水平杆上部,靠牆一端至牆裝飾面距離不宜大於100mm;主節點處必須設置橫向水平杆;杆件接頭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杆件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同跨內,接頭位置錯開距離不應小於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於縱距的1/3;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應採用不小於3個旋轉扣件固定。

掃地杆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杆。縱向掃地杆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鋼 管底端不大於 200mm 處的立杆上。橫向掃地杆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剪刀撐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高度在 24m 及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全立面連續設置剪刀撐;高度 在 24m 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兩端、轉角及中間間隔不超過 15m的立面上,各設置一道剪刀撐,並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剪刀撐杆件接長應採用搭接或對接,剪刀撐斜杆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 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 150mm。

架體應通過連牆件與建築物主體連接牢固,連牆件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架體搭設高度在6m以下時,可採用加拋撐的方法保持架體穩定;架體搭設高度在6m以上時必須設置連牆件,連牆件與結構的連接應為剛性連接;連牆件的豎向間距不宜大於層高,且小於4m,橫向間距不宜超過開間尺寸且小於6m;連牆件應靠近主節點設置,距離主節點不得大於300mm;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及腳手架的開口處必須設置連牆件;連牆件應採用雙扣件與結構拉結。

扣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螺栓擰緊力矩應控制在40~65N.m之間;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杆、縱向水平杆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於150mm;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上或朝內;各杆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於100mm;

連牆件、剪刀撐、橫向斜撐應隨立杆、縱橫向水平杆同步搭設。

腳手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施工牆面不宜大於100mm;腳手板應設置在不少於三根的橫向水平杆上,可採用對接平鋪,亦可採用搭接鋪設;腳手板對接平鋪時,接頭處必須設兩根橫向水平杆,腳手板外伸長度應取130~150mm,腳手板搭接鋪設時,接頭必須支在橫向水平杆上,接頭長度應大於200mm,其伸出橫向水平杆的長度不應小於100mm;作業層端部腳手板探頭長度應取130~150mm,其板長兩端均應與支承杆可靠固定。

【注意事項】

  • 必須同時設置縱橫向掃地杆.
  • 必須連續設置,不得間斷.
  • 踞地高度不得大於20厘米.

【腳手架搭設常見問題】





3、模板施工

【模板施工注意事項】

(1)明挖基坑中板、頂板一般採用滿堂支架搭設,慶根據相關規定,預留沉降量,以確保凈空和限界要求。

(2)模板應儘量採用大型組合鋼模板,可利用內拉和外撐方式固定,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防止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跑模漏漿。

(3)根據設計圖紙,在施工縫、變形縫、後澆帶接縫位置設置細部防水材料,並安裝設計要求的止水帶、止水膠或止水條,止水條應固定穩固、不變形、不跑漿。

(4)模板拆卸按照後支先拆,先支後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後拆承重模板的順序進行,拆除大跨度的梁底模板時,先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對稱拆卸。

明挖車站中柱一般均為方形鋼筋混凝土柱,施工中一般採用定製柱模板。模板地腳用地錨及木楔頂緊,柱體四周上面用φ48鋼管斜撐和6mm鋼絲繩斜拉防止傾斜。柱體每個側面各設兩道鋼管斜撐和兩道鋼絲斜拉繩,根據實際情況加設肋距。



側牆模板可採用組合鋼模板進行施工,但在軌道交通建設上,為了側牆砼的外觀質量,同時加快施工進度,一般使用定製的可移動大模板,模板高度和長度根據現場施工需要及結構凈高進行配置。



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項

1、泵管布設應單獨設支架不能與模板支架相聯繫。

2、混凝土澆注應連續進行,否則應做好接頭處理。

3、混凝土應分層分段兩側對稱進行澆注,一般分層高度為插入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0MM。

4、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應加強模板巡視工作,防止脹模跑模。來源:築龍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hbe62wBJleJMoPM4Y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