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詩歌的月亮——阿赫瑪托娃詩誕生131周年

2020-06-23     人民文學出版社

原標題:俄羅斯詩歌的月亮——阿赫瑪托娃詩誕生131周年

對您而言,地球上所有事情/都不過是——小事一樁。/赤手空拳的詩行/瞄準了我們的心臟。——瑪·茨維塔耶娃

倘若說普希金是太陽,/那麼,她將永遠是詩歌的白夜。——葉·葉夫圖申科

阿赫瑪托娃為俄羅斯的抒情詩帶來俄國19世紀長篇小說所有的錯綜複雜性和豐富的心理描寫。……她參照心理小說,發展了自己詩歌的形式,尖銳而獨特的形式。——奧·曼傑施塔姆

阿赫瑪托娃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女詩人、阿克梅詩派的主要代表。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又享有「俄羅斯的薩福」之稱。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詩人生平:

1889年6月23日,阿赫瑪托娃出生於沙俄統治下的烏克蘭敖德薩。

1900年,隨家搬遷到聖彼得堡。

1907年阿赫瑪托娃的第一首詩發表,當時她只有18歲。

1910年,阿赫瑪托娃與著名詩人古米廖夫結婚,與丈夫、曼德里施塔姆等人組建了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著名詩歌流派「阿克梅派」,並逐漸成為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2年,第一部詩集《黃昏》出版。同年兒子列夫出生。

1914年,詩集《念珠》出版。

1917年,詩集《群飛的白鳥》出版。

1921年,詩集《車前草》《ANNO DOMINI》出版。

1921年,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槍決(60年後被平反)。

1935年和1938年,兒子列夫受父親牽連兩次被捕,原因皆為「莫須有」,加之30年代的「清洗」,激發阿赫瑪托娃開始創作《安魂曲》。

1955年前後,兒子列夫出獄並得到平反。

1962年,完成自傳體長詩《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歷時22年。

1966年3月5日,阿赫瑪托娃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隨後,遵照詩人的遺願,她被埋在了聖彼得堡近郊的科馬羅沃。

阿赫瑪托娃的抒情詩中以愛情詩的成就最高,她善於描寫受挫的愛情——愛情帶給女性的孤獨與憂傷、委屈與折磨、反叛與徘徊,甚至激憤與復仇,還有愛情不可思議的魔力。有別於普希金「明朗的憂鬱」。她用新穎清麗的語句道出心底的深蘊。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時,表達了對情人的依戀,字句不多,但宛轉曲折,清俊疏朗。

詩選

吟唱最後一次會晤

我的腳步仍然輕盈,

可心兒在絕望中變得冰涼,

我竟把左手的手套

戴在右手上。

台階好像走不完了,

我明知——它只有三級!

「和我同歸於盡吧!」楓葉間

傳遞著秋天乞求的細語。

「我被那變化無常的

淒涼的惡運所蒙蔽。」

我回答:「親愛的,親愛的!

我也如此。我死,和你在一起……」

這是最後一次會晤的歌。

我瞥了一眼昏暗的房。

只有寢室里的蠟燭

漠漠地閃著黃色的光。

1911年 929日,皇村

別把我的信,親愛的,揉搓……

別把我的信,親愛的,揉搓。

朋友,還是把它,讀完。

再充當不相識的女人,我已膩味,

也不願在你的路上佯裝與你無關。

別這麼看我,彆氣地皺起眉頭。

我是你心上的人,我屬於你。

我不是牧羊姑娘,不是公主,

更不是修女。

我身上是平常的灰色的衣裙,

我腳下是磨損了的舊鞋的鞋底……

但,擁抱時,和往日一樣火熱,

碩大的眼睛裡還是同樣的恐懼。

別把我的信,親愛的,揉搓,

別為藏在心裡的虛偽哭泣。

你把信裝起來,裝進背包,

裝在可憐的背包的深底。

1912 年,皇村

別離

面前是一條

傍晚時傾斜的小道。

昨天,情人還苦苦哀求:

「千萬不要把我忘掉。」

如今啊,只有風聲陣陣,

只有牧童的呼叫,

還有那焦躁的雪松

依偎著清泉吵鬧。

1914年春,彼得堡

長詩未投寄時有感

這兒海風陣陣,

這兒有我們不住的小房,

這兒神聖雪松的樹影

遮掩著緊緊關閉著的門窗……

世界上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吧,

我可以給他寄去這些詩行。

啊!讓唇角泛起苦澀的笑,

讓心兒再一次感到刺傷。

1963年

(高莽 譯)

(撰稿人:姒旎諳)

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gVA4nIBnkjnB-0zzjc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