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抑鬱該怎麼破?他告訴你:僅需4個步驟,教你活出自我

2019-06-27     嫣然心扉

著名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在2009年發表研究報告,估計中國大約有1億7千300萬人遭受精神疾病,而92%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其中焦慮、抑鬱占有很大的一個比例。

對於焦慮和抑鬱我們並不陌生,不管是工作的壓力,還是「販賣焦慮」總之它給我們的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影響。

你是否也在遭受著焦慮抑鬱的折磨,好多方法都試過了,依然無法根除。

那麼我們如何治療焦慮呢?真相令你失望,焦慮不能根除。

但是卡爾·弗農給出了解決焦慮的最佳方式:焦慮再平衡。

卡爾·弗農是「焦慮再平衡」的創始人,自身遭受焦慮的折磨長達15年,做過各種方式的治療,最終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方法,並且幫助50多個國家的人們克服焦慮症,使得英國廣播公司(BBC)、《智族》雜誌等主流媒體的報道。

卡爾·弗農在《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分享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讓生活重回正軌,他獨創的「焦慮再平衡」理念提供了一系列簡單可行的方法。

什麼是焦慮再平衡?

卡爾·榮格說:「你越抗拒什麼,就越應堅持什麼。」

焦慮和抑鬱更大程度是心理上的失衡,治癒的關鍵便是學會找回平衡。

那麼如何平衡焦慮?卡爾·弗農在《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用四個步驟進行剖析,教你活出自我。

一、暴露焦慮

對於焦慮,我們需要的是找到恐懼的真正原因。

比如你認為自己最怕的是蛇,但你真正害怕的其實是被蛇咬的後果。

這就解釋為什麼說你害怕的不是焦慮----而是焦慮的後果,被蛇咬後可能會出現發瘋、死亡、以及失去擁有的一切。

或許你會說我恐懼的是一個大問題,請謹記無論多大的問題,當你把它一一拆開的時候,找到真正的原因就相對簡單明了。

現在開始把問題進行分析:

比如你害怕當眾演講,現在探究一下,你為什麼會害怕當眾演講?

你害怕自己說的不夠好,怕其他人嘲笑你,還是怕演講不好讓其他人失望?

將這幾個結果歸因一下, 就是更在意他人的評價。

卡爾·弗農在《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總結:恐懼的原因是DP規律,D是死亡,P是他人。

死亡與他人都是引起為我們焦慮的原由

威利·詹姆斯:「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我們了解最根本的問題出現在哪方面,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真實勝過完美。我們要做的不是滅掉內心的魔鬼,而是去認識並擁抱它,使我們逐漸認識到,原來它是這麼好的東西。」

二、降低焦慮、提升活力

其實我們的焦慮也是一種習慣,也許你會說,焦慮給我帶來這麼多的痛苦,我怎麼會習慣呢?

焦慮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的普通,慢慢的你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所以在面對焦慮我們假裝做個積極有活力的人,

保羅·科埃略說:「你必須成為自己從未有勇氣成為的人。你只有不斷虛構和假裝,直至漸漸發現,自己真的成了那樣的人。」

你可以假裝自己心態是平和的,每天堅持做最重要的事情。時間一長,假裝就成為真的事實。

三、重新排列你的關注點

你有沒有嘗試過,不去在意周圍的環境,專心你的目標。

8年前,乘坐公交車與同學相聚,在我們那32線的小農村,公交車沒有固定的時間,有時候一班車需要等1個小時,有時候甚至2個小時。

在距離上車地點1000米的地方,我聽到公交車的鳴笛聲,「糟糕,公交車馬上到站了,而我要跑過去要幾分鐘呀,可是如果放棄,我就可能又要等很久。」

最後下定決心,不管能不能趕上這班車,我都要努力的奔跑一下。結果,我成功了,在距離公交車300米的時候,司機看到我,我成功的坐上了這班公交車。

這段經歷一直鼓勵著我,心無旁騖,朝著目標前進。

可是回憶一下我們現在的生活,為什麼焦慮總是圍繞著我們?

沒有目標,或拖延行動,導致我們越來越焦慮。

你是不是經常被瑣事纏繞著,用二八定律來解釋,大即百分之八十的時間來處理瑣碎事情,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做重要的事情,分配給重要事情太少,無法完成,所以就更加焦慮。

現在開始思考一下,對你來說,什麼最重要。然後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情。

四、 獲得平衡的行動

先明確一件事,焦慮症和抑鬱症離不開兩件東西:

1. 生活方式

2. 心態

主要講如何處理好生活方式和心態,它們是平衡生活的關鍵。

先說一下影響生活方式的5項,

1. 檢視你的生活方式

花5分鐘的時間反思一下你一天的生活方式,把那些使你變焦慮的行為與習慣改掉。

面對壓力和焦慮,你要明白,你自己是一切壓力與焦慮的源泉,你需要的是內省,而不是在外部尋找原因與藉口。

對自己負責,不要總是用受害者的心態來面對一切。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犯錯,即使自己做的很差,那可以讓自己堅持每天都做的要比前一天要好。

2. 關注你的環境

工作和生活是焦慮的原因。

對於工作解決方式是,找自己喜歡的願意付出的工作。

而不是做一份不適合自己的,讓自己焦頭爛額的工作。

生活中,現在開始不妨注重一下外表,你會發現,精緻的妝容、得體的服裝會使你看起來更加的自信。

3. 控制飲食

多少人奉行:化悲憤為食慾,暴飲暴食。又或者是見到食物就噁心,不想吃。

我們要的是做的改變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

最好的方式改變飲食方式。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一定要營養豐富。

白天多次大量喝水。

吃水果,但是不要吃垃圾食品。

(沒有食慾的時候,可以用水果或者是奶昔代替正餐。)

4. 對運動上癮

我們都知道運動可以健身。

其實體育運動可以提升好的心情,以及提升自信,作者建議最好是要走出去鍛鍊,這樣不僅能接觸到更多的人,還能好好的感受大自然。

或許你會說,運動的好處我都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鍛鍊。

卡爾·弗農在《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中講到:10分鐘哄騙法。

就是告訴自己,我只去健身房或我只鍛鍊10分鐘,當一個10分鐘過去之後,再用一個10分鐘來哄騙自己,這樣很快就能堅持一個小時。

5. 堅持固定日程

為什麼要堅持固定日程,因為我們都有惰性。

在前一天提前規劃好第二天的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單獨安排好時間去做。

規劃時間與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就能發現時間規劃的重要性。

接下來說一下影響心態的5個方面。

1. 直面焦慮和抑鬱症

一個問題,你越壓抑它的時候,它給你的反彈越大。我們要做的是直面焦慮與抑鬱,積極向身邊或者是專業人士求助。

要學會跟家人、朋友或者是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重點是一定要改變,走出舒適區,走向那些對你來說有挑戰的事情,嘗試先從一件事情的改變開始。

2. 為未來打下基礎

對於我們來說,基礎就是思想,當你相信自己可以應對任何事,並能管理自己的思想時,就已將開始為未來打基礎了。

當你為某件事恐懼或者懼怕的時候,就是思想控制你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

或者機率解決恐懼,當你為某件事焦慮的時候,請計算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機率,這樣焦慮會減少很多。

多做決定,面對一件事的抉擇時,要自己做決定,不要依賴他人。

也不去想會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不考慮別人如何看待你,你只需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就可以。

3. 停止依賴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依賴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會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放在其他人的身上,而且還很容易脆弱。

現在嘗試獨立,精神獨立,相信自己的選擇與判斷。

4. 解決好服藥的問題

大部分人在面對焦慮與抑鬱,吃藥是為了緩解症狀,可是須知「解鈴還須繫鈴人。」大部分時間你吃藥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你需要做的是,諮詢一下醫生,根據你自身的狀況來選擇是否還要繼續服藥。

5. 保持平衡

其實焦慮與抑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你沒法把它們根除,最好的方式是平衡,將它們之間的關係平衡好,焦慮與抑鬱就不會再困擾你。

尋求平衡的過程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不斷的行動,且不要對自己的要求太高。

焦慮與抑鬱使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只有通過不斷的付出,才能更好的保持平衡,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卡爾·弗農在《我是怎樣擺平焦慮的》中給出的是簡單可行的方式。

總結一下,簡單可行的方式有兩個重要原則:思維轉變和行動力。

思維轉變就是把自己受害人的身份,變為主動積極主人。就像你在學習某項技能,你的思維不應該是被動學習,而是主動學習,讓所學的東西為你的人生服務。

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位作家所說,夜裡做夢寫了好多的文字,醒來不動筆,你依然不會進步,不行動,你永遠站在原地觀望別人。

願你在心態轉變的同時,用行動為你的焦慮和抑鬱畫上完美的句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f_7LGwBmyVoG_1ZdNu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