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謝曉玲
4月20日下午,「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金昌市永昌縣隴騰工藝品公司的扶貧車間,在閒置的學校教室改建的手套加工車間裡,縫紉機聲此起彼伏。
縫紉工李忠成坐在縫紉機前,嫻熟地趕製著手套,他的位置正好位於教室的講台上,在一群忙碌的女工中顯得格外突出。
李忠成嫻熟地趕製著手套。
李忠成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6月,他和妻子一起來到扶貧車間務工,不僅有了穩定收入,還成了業務標兵。「誰說男人就不會縫紉?我的手藝還是在學校里學過的呢!」今年52歲的李忠成笑著說道,言談間充滿自信。
三十年前,李忠成在蘭州一家技校學習縫紉,學得一技之長後,他在永昌縣城支起了一個裁縫攤位,一雙巧手不僅養活了自己,還撐起了一個家庭。在縫紉機前忙碌的他,很難讓人想到他是一個殘疾人。雖然腿腳不便,但他有志氣、人勤快,裁縫生意不錯,還把家裡10畝菜地照管得妥妥噹噹。
前些年他擺攤的街道開展整治,他放棄裁縫生意,回到村裡專心種菜。由於市場行情不好,近萬元的成本投入賠了進去,一家四口的生活也艱難起來。
2017年,在李忠成家附近,永昌縣隴騰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立,以手工藝品編織加工為主,去年引進了編織袋縫紉加工流水線和勞保手套縫紉加工線,並建立了扶貧車間,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面對縫紉這個老本行,李忠成心動了,他和媳婦鄧芳一合計,申請在扶貧車間打工,去年6月正式上崗,成了產業工人。
永昌縣隴騰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立扶貧車間,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
扶貧車間的工作時間是彈性制,李忠成夫妻倆除了完成扶貧車間的活,家裡的農活也沒耽誤過,他們每人的月收入從700元左右上升到1600多元,去年年底,李忠成家順利脫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忠成有些擔心,短時間內無法復工,家裡就會少了一大筆收入。沒想到,扶貧車間負責人通知他們,3月1日就可以上班。
「目前車間裡有35人長期務工,我們經過全面摸排,了解到有15名村民都留在村裡沒有外出,也沒有接觸過外來傳染源。經過縣裡統一檢查安全生產和防疫措施後,有序安排他們復工。」扶貧車間負責人李建龍告訴記者。「去年,我們與金川萬方輕工業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引入的編織袋和勞保手套加工線年底創產值20萬元。今年我們的訂單量加大了,每個在崗工人都有1600元的保底收入,不用擔心失業。」
李忠成和妻子鄧芳「並肩作戰」,已經復工近2個月。
現在,李忠成夫妻倆「並肩作戰」已經近2個月。他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滿意:「對我們殘疾人來說,去外面找工作太難了,多虧『扶貧車間』有好政策,我們夫妻倆都有了固定工作,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到家裡,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日子總算有盼頭了!」
據了解,目前金昌市的12家扶貧車間已全部復工,吸納就業2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5人。
圖片均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