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重視企業文化,把年終獎考核和公司文化掛鉤,這就導致了大部分阿里人在外部分享的時候都在講文化。
騰訊重視產品,崇尚「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這就導致了騰訊的產品方法論是最強的。
谷歌曾經給員工申請專利獎勵,後來又取消了專利獎勵。結果很少有員工再熱衷申請專利。再後來,新的領導又開始實行獎勵制度,這讓谷歌在幾年之內在專利申請數量上迅猛成為科技公司的前列。
自從引入「行為獎勵」制度,平衡了短期和長期,定量和定性後,公司有點像鐘錶一樣,自我運轉了,你非常高興,專心帶領團隊開發新系統。
很快,你推出了一套全新的「會員系統」,通過增加線上互動,幫助店主提高轉化率、客單價、和復購率。
這套系統對公司戰略意義非凡,所以為了迅速鋪開,你定了個很低的價:5000元,然後召開了一個會議,把系統興奮地介紹給銷售團隊,要求以後首推會員系統。
可是,幾個月後,這套新系統都沒賣出幾套。如此剛需,又如此便宜,為何銷量不好呢?你找銷售談心。銷售支支吾吾地透露了心聲:因為它太便宜。
人臉識別系統10000元,會員系統5000元。價格差2倍,但是說服客戶的時間精力基本一樣。如果客戶只買一套,老闆,您首推哪個?當然是貴的!這樣才能最快完成銷售指標。
可是,會員系統是公司戰略啊!這位銷售說了句誅心的話:
老闆,您根本沒把它當成公司戰略。如果真是,您就不會讓銷售賣2個所謂「戰略」,才相當賣1個「戰術」了。
你一聽五雷轟頂,無言以對。是啊,考核什麼,就得到什麼。雖然嘴上說會員系統更重要,但從考核指標上來看,它的重要性,只有人臉識別系統的一半。
那應該怎麼辦呢?
把賣會員系統寫進「行為獎勵」嗎?不行。這是一個短期的、定量的考核指標。不適合用長期的、定性的行為獎勵。那怎麼辦?
韓梅梅在一旁提醒你說:我們來調整一下「獎勵權重」吧。
什麼叫獎勵權重?我舉個例子。
你知道化妝品公司是怎麼激勵銷售的嗎?
化妝品公司,有幾十款、甚至上百款產品。這些產品中,有些是引流品,有些是利潤,有些是主打產品,有些是季節性產品,有些可能只是為了展示品牌。
這麼複雜的產品組合,在銷售中,如何體現公司的戰略意圖?
有些化妝品公司採取了一種叫做「積點制」的激勵策略。
口紅是引流品,很重要,雖然價格不高,算10點;那款眼霜是我們的主打,不推客戶也會買,雖然很貴,但是只算5點;這款粉底,是我們要強推的產品,殺入對手的後院,所以算15點。最後,把所有積點加在一起,計算銷售獎金。
當產品價格,不能反應公司的戰略意圖時,化妝品公司用「積點」,取代了「價格」,靈活體現公司的戰略意圖。「積點制」的本質,就是重新分配獎勵的權重。
原來如此。你問韓梅梅:那我們也要用「積點制」嗎?
不用。
「獎勵權重」有很多操作方法。
我們增加一個「權重係數」就可以了。比如人臉識別系統是我們的基礎產品,所以權重係數是「1」;而會員系統是現在最重要的戰略級產品,我們可以把權重係數設為2,甚至是2.5。
現在我們幫銷售算個帳。賣一套人臉識別系統:
業績 = 10000元(價格) x 1(權重係數) = 10000元
賣一套會員系統呢?
業績 = 5000元(價格) x 2.5(權重係數) = 12500元
12500元,10000元,現在賣會員系統更容易完成銷售指標。你通過調整「獎勵權重」,清晰地向銷售們傳達了,到底什麼才是公司的戰略。
運用:
那使用「獎勵權重」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有的。
第一, 權重穩定。權重係數,要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比如半年,或者一年。銷售是一個長周期的事情,如果權重係數變化太快,銷售人員會無所適從。
第二, 兼顧利潤。如果權重係數差距過於「任性」,有的0.1,有的100,會導致產品是賣得好了,但是最後公司的利潤都不夠發獎金。差距過大,要反思定價。
有時候,我們「說」我們很重視一件事情,真的只是「說」而已。
公司的激勵制度沒有相應調整,你憑什麼說你重視?
同樣,你常常「說」你重視誰,也只是「說」而已。
你的時間沒花在他(她)身上,你憑什麼說你重視?
在商業世界裡,錢花到哪裡就是重視哪裡;在現實生活中,時間花給誰才是真重視誰。
配套制度與戰略意圖沒有實現很好的匹配。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進來確保公司戰略意圖的實現:
一是統一思想。首先要向員工講清楚公司當前的重點甚至核心目標是什麼,讓員工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重視起來。
二是積極引導。從兩個方面形成導向,引導員工自覺積極配合戰略落地。
一方面,要調整激勵的重點,讓員工切實看到利益;另一方面,給予實現目標優先的資源保障,讓目標能夠順利落地。
三是解決難題。
在一個新目標實現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難題,除了事先制定較為完善的預案,還要在後期積極與員工一起解決難題,不僅體現公司重視,同時也能增強員工實現目標的信心。
在商業世界裡,錢花到哪裡就是重視哪裡;在現實生活中,時間花給誰才是真重視誰。
沒錯,生活中的「重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口頭上的重要,舉個例子,所有人都覺得身體健康最重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但是有多少人能為了身體健康而長期堅持每天鍛鍊一小時呢,太少了吧!
很多人覺得掙錢很重要,但大多數的人寧願刷朋友圈,寧願追劇也不願投入精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投入更多時間去賺錢,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不是掙錢,而是花錢!
另一種是真正重要的事,舉個例子,明天就要交報告了,如果不交可能被老闆罵,甚至扣獎金,今天晚上熬到凌晨四點完成工作,這叫真正的重要。
為什麼真正重要的事都是被迫的,口頭重要的事都是自己選擇的?
這也太可怕了吧!那怎麼才能自己主動做真正重要的事呢?
走出舒適區,主動學習,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