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遠嫁異國,結婚生子
怎麼看都意味著一段完美的婚姻生活
然而對於陳艷紅來說這卻是一段噩夢的開始...
從與網上認識的澳洲人結婚,到遭遇家暴、性暴力,被控制,再到被趕出家門,流浪街頭
這一切,她選擇了默默承受,只是因為害怕失去丈夫擔保的配偶簽...
01
單親媽媽遠嫁澳洲,卻成噩夢開始
"我會收養你的兒子,給他最好的教育,我會支持你的事業。"
這是陳艷紅(Chen Yanhong,音譯)剛剛認識自己的澳洲丈夫時,他對她說過的話。
陳艷紅是一名中國的單身媽媽,獨自撫養著17歲的兒子。幾年前,她在相親網站上認識了自己的丈夫,一位澳洲公民。
在翻譯軟體的幫助下,語言不通的兩個人談起了戀愛。
一個月後兩人見面,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陳艷紅的丈夫為她和兒子申請了配偶擔保移民。
她帶著兒子開開心心地來到了澳洲,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陳艷紅沒想到的是,現實遠遠沒有她想像中那麼美滿
在陳艷紅和兒子來到澳洲之後噩夢就開始了
「他第一次家暴我時我驚呆了,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肢體上的暴力、性暴力、語言暴力...他還完全掌控了我的社交生活。」
原本想在結婚後才開始夫妻生活的陳艷紅,卻一次又一次地在丈夫的逼迫下妥協。
不僅如此,她還在婚姻生活中持續地遭遇著丈夫的性暴力。
「不管他想要什麼,我都感覺自己必須想方設法地滿足他。
所以每次他施暴之後心滿意足地去上班了,我才一個人在家裡偷偷哭。」
02
被丈夫趕出家門,流浪三年
陳艷紅的丈夫雖然是澳洲人,但對於夫妻角色的很多觀念,卻老舊到連陳艷紅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總是說問題出在我身上,我不會照顧人,不夠體諒他的感受,甚至是走路的時候走在了他的前邊...」
「當我被他打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想到這是家庭暴力,我不想找麻煩,只能默默忍受。」
然而持續的家暴,遠不是這場噩夢的結束,在經歷了幾年的家暴之後,陳艷紅被丈夫趕出了家門
接下來的3年時間,她在多家流浪漢和婦女庇護所之間輾轉流連,居無定所。
而她的兒子也與她走散,無家可歸,流落街頭,夜晚只能睡在大街上和公園裡。
這3年里,陳艷紅的丈夫兩次撤銷她的簽證擔保,又兩次重新為她申請,還反反覆復多次拿離婚來威脅她。面對威脅,陳艷紅束手無策。
03
出於傳統觀念,她選擇了隱忍
陳艷紅出生於1960年代,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
她深知女性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同時也了解現代社會所倡導的性別平等。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交織在一起,導致陳艷紅第一次被家暴時,她並沒有意識到:
這就是家暴
「中國有一句諺語,叫做『打是親,罵是愛』。還有一句諺語叫做『打出的媳婦,揉出的面。』」
像這樣的諺語還有很多,有的倡導「女人要打過之後才會聽話」,還有的宣傳「婚姻和愛情的壓力可以留住女人」。
俗話說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在這些諺語裡,家暴被粉飾成了「家醜」。
在「家醜不可外揚」的影響下,家暴成為了難以啟齒的隱私,因此不少女性都選擇了沉默。
根據中國婦聯的調查數據,家暴受害者在平均3年之後才會尋求幫助,有的人甚至默默忍受了40年。
而在對待家暴的態度上,中國的傳統觀念也是以「勸和」為重,能不離婚時儘量不離婚。
之前,成都一名女教師被丈夫家暴至耳膜穿孔,兩年之內上訴6次,終被准許離婚。
法庭上,法官多次以「雙方夫妻感情並未完全破裂,只要加強溝通,珍惜感情,彼此互相理解、謙讓,就有和好可能」為理由,駁回了她的訴訟請求。
正是因為受到這樣的傳統觀念影響,陳艷紅才一次又一次地默默忍受了丈夫砸在自己身上的拳頭。
04
不要因害怕失去簽證而沉默
在澳洲,家暴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有數據顯示,每6名澳洲女性中就有一位,正在經受配偶帶來的肢體和言語暴力。
但這僅僅是爭對澳洲永久居民的調查,像陳艷紅這樣拿著臨時簽證的移民,到底有多少人正在經歷家庭暴力,我們無從得知。
這些受害者中,有的人是被自己施暴的配偶擔保過來的,這種擔保機制,恰恰成為了不少施暴者控制配偶的工具。
如果擔保的一方對被擔保的一方有任何不滿,他/她就會威脅取消對方的擔保簽證。
通過這種威脅,施暴者將受害者牢牢地牽制在了這段感情中,並以此任意操縱對方。
對於這種情況,澳洲警方表示:任何人都不應為了挽留自己的簽證,而屈居於一段充滿暴力的感情之中
「如果家庭和婚姻生活中出現了暴力,應該交給警察來調查。」
對於持臨時簽證和配偶簽的移民,澳洲警方也有專門的幫助手段,並且不會導致受害者被取消簽證,無奈回國
向警方舉報自己配偶的暴力行為,並不意味著你的簽證會因此被取消。
我們會給受害者簽發適合他們目前狀況的簽證,以保證警方在調查取證期間,受害者能夠在澳洲合法滯留。
同時對於家庭暴力的施與者,澳洲也有嚴格的法律規定:
只要曾經侵害過妻子、孩子、家人,無論判決結果如何,甚至不論事件在哪個國家發生,當事人將永久禁止入境。
而在境內作案的,甚至可能被永久驅逐。
在外流浪了3年之後,陳艷紅帶著一箱子文件和資料,敲開了警察局的大門。
在受害者服務組織、慈善機構和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下,她通過超4000張照片以及上百份文件,證明了自己在婚姻中所經受的暴力。
受害者服務組織為陳艷紅提供了最高金額的家暴受害者補助,今年3月,陳艷紅和自己的兒子拿到了澳洲PR。
「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還好在澳洲,每個人都充滿了同情心和關愛,而且也會(為我們這樣的人)提供應有的幫助。」
雖然陳艷紅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
但像她一樣,正在經歷家庭暴力的移民還有許多許多
面對暴力,小編希望大家不要害怕、不要容忍
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向著家暴勇敢say "No"
不要因為傳統觀念以及害怕失去簽證而保持沉默
對於家暴,澳洲政府態度一直是零容忍,並且鼓勵大家勇敢站出來對家暴說「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