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敢與人親密?」

2019-09-03     心之初婚姻情感挽回

"為什麼你不敢與人親密?"

這個話題寫了很多了。再下去,會有很多重複吧。看到很多讀者的留言,談了很多對於別人接不住自己脆弱的恐懼。還是想再寫幾個。一個是,為什麼你不敢與人親密。一個是,怎樣面對那些接不住你的脆弱的人。


-01-

自我暴露才能被愛

愛無能的人,通常不僅是付出無能,更是接受無能。他們不僅付出困難,在感情里顯得計較、膽怯,生怕付出太多。他們在接受別人的愛的時候,也顯得十分困難,非常渴望但不敢敞開接受。

我們先從親密是怎麼產生的開始。

你有不行不會的地方,別人就有了為你施展的機會。所以學霸全能妹讓人高山仰止,有道題不會做的妹子就得到了愛。能換燈泡的姑娘讓人敬佩,擰不開瓶蓋的姑娘卻獲得了愛。

你有消化不了的情緒,別人就有機會幫你消化。你有無法認可自己的部分,別人就有機會給你認可。你沒有勇氣再堅持,別人就能給你鼓勵。你沒有能力表達清楚自己,別人就能給你理解。這時候你就體驗到親密了。

你有些地方不完美,需要別人。別人為你做了,你就感覺到親密了。

所以親密是什麼?

親密就是融合,就是自我功能的外包。我自己的一部分完成不了,你替我完成。你就成為了我的一部分,我們捆綁在了一起,界限有了一些消融。

所以親密具有占有性,排他性。你是我的一部分,怎麼能隨意供給別人。不分友情親情愛情,親兄弟都會為得到媽的愛而互相攻擊。

所以如果你什麼都好,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缺,別人是沒有機會愛你的。因為別人沒有能融入到你的地方。這就是我以前文章里常說的「優秀是不配被愛的」。你總得有點地方不好,才讓別人有機會展示自己。

所以不完美不僅是可以被接納的,簡直是神來之作,是要用來慶祝的。正是不完美,才讓人有了愛你的空間啊。你要是完美了,還用被愛嗎?

可是你的不完美,你自己知道,但是別人知道嗎?你有讓別人了解真實的你嗎?

親密來自於滿足,而滿足來自於暴露。是自我暴露,讓你有了被接住脆弱的機會,讓你有了被滿足的機會。

自我暴露,你就有了被愛的可能。

-02-

為什麼你不敢暴露?

暴露只是讓你有了被滿足的機會和可能。這與被滿足,還是有距離的。

自我暴露是有風險的,除了可能被別人接住,更可能被別人傷害。

當我們開始嘗試跟對方暴露自己內心深處的傷疤、悲傷、自卑、脆弱、陰暗、邪惡、掙扎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把自己最柔軟的部分交給了對方。這時候我們是期待對方能小心呵護它,消化它,珍惜它。當我們內心的脆弱被接住的時候,他就收服了我們的小心心如果這時候沒被接住,我們就受傷了。

別人傷害它的方式,包括:沒興趣,不理解,打擊,諷刺,否定。

當你跟一個人講你的難過,他沒有傾聽,打岔去干別的了,不專心,你就受傷了。以前我會跟女票講我難過的一件事,然而女票更熱衷於八卦,不停追問那人是怎樣的,那事是怎樣的,完全無視掉我正在難過中。讓我不得不抑制住自己的難過,先滿足她八卦的心。我就會很受傷。

經常有讀者留言,他們跟伴侶講自己的自卑和受傷的時候,伴侶的答覆是你要改啊,肯定是你的問題啊,你要優秀啊。他們就會默默收回自己的心,不想再傾注。

當你暴露自己的脆弱、自卑和悲傷,對方卻回以你漠然和打擊,告訴你是自己有問題,沒有比這更讓自己受傷的了。

用雞湯的話說:比敵人更可怕的,是豬一樣的隊友。

當悲傷經常不被理解,我們就漸漸封閉了自己的心了。雖然孤獨,但是安全。

不敢暴露,是因為太怕受傷了

-03-

不要以為被愛就是好的

當你暴露脆弱,不要以為被接住了就是好的。如果有人願意給你溫暖,安慰你的悲傷,融化你的自卑,給你以面對世界的力量。這時候你就被愛了。你敢敞開來接受嗎?

一個姑娘曾經跟我說,她很怕那種暖暖的男生,很怕自己被融化,感覺那樣會失控。

其實她怕的失控,就是依賴。

如果有人接住了你的脆弱,你就開始了依賴他。他接住得越多,你就越是依賴。你將體驗到一種極大的親密,這種親密可能是你不熟悉的,從小到大都沒怎麼經歷過的親密。所以你就會把自我功能過多的外包給他,好像他是你的全部。

依賴是可怕的,因為依賴讓人失去自我。其實依賴只是讓自我轉移了,轉移到別人身上了,別人開始代替你完成自我。

就像我們依賴電腦和手機。我都開喪失了寫字的功能了,喪失了說話的能力了。手機和電腦的這部分功能比我的自我更能更強大,所以我無意識地更加依賴它們。

不同的是,我不怕依賴電腦和手機,它們是可控的。人就不一定可控了,萬一他哪天切斷了這個依賴怎麼辦?萬一他不開心了離開我怎麼辦?

他若離開了,簡直是帶走了我的大部分自我。所以失戀的人會痛不欲生,自我被抽走了,太痛了。

怎樣才能避免依賴後還被拋棄的痛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不依賴,不暴露。不暴露就不會給別人機會暖化我,不暖化就不會依賴,不依賴就不會失去。

不是誰都能承受得住親密的。親密是需要勇氣的,比孤獨更難。

比獨立更難的,其實是依賴。不依賴雖然孤獨,但是安全。

-04-

怎麼辦之一:現實檢驗力

人其實很有意思。被愛需要暴露,可是又不敢暴露。暴露後對方接不住怕受傷,對方接住了又怕依賴。不暴露又覺得孤獨。反正怎麼你都不會滿意。

那怎麼辦呢?

幸虧我是個心理學家,總是有辦法的。

當我們暴露脆弱,其實所有人都能接住的。只不過不同的人:有些地方能接住,有些地方接不住。有些時候能接住,有些時候接不住。有些程度能接住,有些程度接不住。

所以每個人都能接住你的部分脆弱,只不過地方、時間、程度不同。

沒人能接住你全部脆弱,也沒有人能全部無視你的脆弱。

比如你說胸小腿短年紀大自卑,男朋友可能能接住。但你胖還管不住嘴愛吃,男朋友就不一定能接住了。地方不同

男朋友心情好的時候,能接住你說領導變態,聽你吐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指導你,說你有問題你要改了。時候不同

你10天暴露了1次小難過,男朋友趕緊趁機安慰你,但是你1天暴露10次很難過,男朋友就會覺得你負能量了。程度不同

所以在對方能承受的地方、時間、程度,去暴露,對方就能接住你了。超出了則不能接。

是不是聽起來很難呀?

這個取決於你有沒有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人所擁有的極其重要的一種能力——現實檢驗力。

一個人活在關係里,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需求,還要考慮對方的承受能力。現實檢驗能力,就是在多大程度上我能清楚的看到此刻我的需求是多少,對方的承受力是多少。我們需要知道,他能承受我多少暴露與依賴。

人的承受力並不是固定的。它只在當下,在此時此地,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也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種自動化感覺,不需要太刻意。但可以被刻意訓練,訓練成為一種感覺,就很簡單了。

如果你覺得很難,是因為你只活在自己的需求里,看不到真實的他人。

所以第一個辦法就是:增加現實檢驗能力。

擁有了這個能力,你就可以:在他人能承受的範圍內暴露,在不能承受的範圍自我封閉。而不必再一刀切,完全否定掉他人,不敢向對方暴露了。也不必什麼都暴露,然後責怪對方不懂你。

在他人安全的範圍內依賴,不安全的範圍內獨立。而不必再一刀切,完全選擇獨立,絲毫不敢去親密了。也不必完全依賴,責怪對方接不住你的依賴。

一刀切,是一種自戀。好像對方不能全部接住你的脆弱,就不再是一個可靠的人。好像對方有離開的可能,就不再是一個值得依賴的人。

能暴露的部分暴露,享受親密。不能暴露的部分忍受,接受孤獨。這就是健康的親密關係:即有親密,又有獨立。

-05-

怎麼辦之二:心靈恢復力

現實檢驗能力只能更接近現實,不能吻合現實。你有時候沒暴露對,就是會受傷。一個健康的人格,具備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承受受傷。

你走入親密,就會有受傷,不可避免。

你問一個運動員,他有沒有受過傷,你得到yes的回答率將會是100%。那他為什麼還要去做運動員呢?

因為能承受受傷,他相信自己的身體恢復力。心靈也是這樣,每個人的心靈也有恢復力,我們難過一下子,就可以恢復過來。所以我們可以承受受傷。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運動呢?

我這種,太怕疼了。做個瑜伽,像是生孩子。跑步五分鐘,氣喘兩小時。

可什麼樣的人喪失了心靈恢復力呢?

太怕疼了。有過太多的痛的人,就不敢再受傷了。小時候就經歷各種被拋棄的恐懼、威脅,有的是被父母忽視,有的是被父母寄養,有的是被父母威脅不要你了。他們從小就沒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他們從小就在恐懼中長大。他們沒有親密的經驗,所以他們不能再忍受這種恐懼了。

一個運動員敢於去運動,一定要做好兩點準備:

做好保護措施,儘量避免受傷。

做好心理準備,運動可能受傷。

進入關係也是這樣的。現實檢驗,就是保護措施。你要確認下此刻對方的承受範圍在哪,然後去暴露和依賴。想去依賴就有受傷的可能,一旦發生,就默默承受吧。

所以第二個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心靈恢復力。

親密關係的建立,是需要冒險的。你能冒多大險,就能收穫多大的愛和痛。

不要期待在關係里不會受傷。受傷與愛,都是關係的必備元素。重要的是:在愛來的時候,享受;在受傷來的時候,承受。

有次我跟女神發了個消息,女神沒有回覆我。我有點難過,覺得不被在乎。其實是我對她暴露了個被回應的需求,然而我沒有得到滿足。

然後就有點開心,開心的是我對自己的變化的感慨。

大學以前,我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絕不再主動,這樣我就能保護自己了。所以我越來越內向,其實就是太脆弱。

學了心理學後,我的方式是:想得到的時候就主動。在不被滿足的時候,承受這點不舒服。

每個人都幻想一帆風順的感情,但感情總有各種溝溝坎坎。曾經被他溫柔呵護,捧在手心,寵成公主;如今他卻狠心離去,獨留你一人寂寞哀傷。

如果你對挽回心愛的他一籌莫展,又不甘心錯過真愛,或者有任何情感或婚姻困惑,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心棲地情感,資深情感導師將會竭誠幫你走出情感危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YbsCm0BJleJMoPM2uIi.html